西南联大师生“跑警报”二三事

上世纪30年代,抗战爆发,山河破碎。北大、清华、南开三所高校合并南下,躲避战火,几千名师生从北京到长沙,再到昆明,成立新的临时大学——西南联大!


(图片来源于网络)

出于战略威胁的考虑,日本人派飞机轰炸昆明,希望借此使普通民众产生心理恐惧。不过,此举对我们这个长期以来生于忧患的民族似乎并不见效。今天借本文与大家分享西南联大师生“跑警报”的故事。“跑警报”是什么意思呢?顾名思义,一有警报大家就都往郊外跑。

故事一:

孟樾(字弗之)是西南联大历史系教授。他在西南联大时期讲中国通史,当空袭警报响起的时候,孟教授,便缓缓地抬一抬手臂,慢慢地放好讲义,示意学生们出外躲避。最初,大家有过慌乱,但后来却习惯了;空袭警报响起的时候,大家都悠闲起来,似乎是到郊外去散步。在别人“跑警报”的时候,孟教授却是往家走,他说他家里有个防空洞。家里自然是不会有防空洞的,孟教授所说的防空洞,是他和他的邻居一起修的上面都是浮土的一个洞,其实很不结实。孟教授与邻居们躲在里面不过是寻求一种精神安慰,甚至坐在所谓的“防空洞”里还在构思文章。

故事二:

庄卣辰是西南联大物理系教授。每每别人悠闲地“跑警报”时,庄教授却在人群中脚步匆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走得那么快,肯定不是“跑警报”。事实是每有警报,庄教授便会到实验室守护,甚至玩笑说实验室有铁皮屋顶可以躲避,而且守在实验室可以知道炸弹来了是怎么掉下来的。

故事三:

一位姓罗的女同学,别人“跑警报”都走了,她就去洗头,因为终于等到没有人跟她抢锅炉房的热水了,随便用!一位姓郑的男同学,别人“跑警报”他就去煮莲子,拿一个大缸子在锅炉火口上去煮,等警报解除,他的莲子就能吃了。就是不知道这两位同学有没有碰到过。

汪曾祺先生说:“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的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是啊,在那个风雨如晦、民不聊生的年代,一代大师们正是带着光明一定会来的信念潜心修炼,而普通民众也用他们坚韧的精神微光照亮了时代的黑暗。


(图片来源于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联大   儒道   生于忧患   防空洞   昆明   莲子   警报   师生   教授   精神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