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城和小萝卜头被害57年后,杨的孙子找到凶手:祝您活到110岁

文|古今探

编辑|古今探

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蒋介石一意孤行,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杨虎城联合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在中共中央的努力下,事变和平解决,蒋被迫改变其策略,接受联共抗日的要求。

同时,他释放了一批其他政党的进步人士,但对国民党内与其意见相悖者的迫害没有丝毫减弱,张、杨二人首当其冲。

前者护送蒋回重庆,被监禁54年之久;后者同样遭到无理抓捕,经历12年牢狱折磨后,遭国民党特务残杀。

杨虎城遇难57年后,其孙杨瀚专程前往河南省漯河市,拜访了一位名叫杨钦典的老人。这位老人,即当年杀害杨虎城一家的国民党特务之一。

杨钦典涕泗横流,为当初的罪过忏悔,表示愿意接受任何惩罚。出乎意料的是,杨瀚并没有怪罪,反而祝福他“长命百岁”。

被迫出国考察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看似一切照旧,实则被软禁。蒋介石表面不追究杨虎城及其亲信,把这些人安置在陕西省政府内,以减弱他们对自己的敌意。

1937年3月,蒋托人带话给杨,希望他能主动来见自己一面。杨收到通知,立即赶往杭州拜见蒋。

当晚,蒋设宴招待杨等人。说是吃饭,实际上是接受蒋教育。席间,蒋做了长达两小时的谈话,他在众目睽睽之下大骂张学良,还暗讽杨竟然跟张“一路走”,蒋批评杨道:“你对得起谁?幸好没有执迷不悟,不然,你还能有今天?”

杨对蒋的谈话既不附和也不反驳,直到蒋说完,他才简单应付道:“我记下了。”宴会散场后,杨对属下说:“蒋介石向来不懂得诚恳待人,对他不该抱有幻想。”

次日,蒋再次邀杨见面,这次的谈话时间短了很多。蒋问道:“经过事变,你继续任职,有没有感觉不舒服?”

杨还没吭声,蒋继续说:“我听说,很多人对你的所作所为不满,你继续任职,无法安抚他们的情绪。依我看,你不如先出国考察一段时间,考察结束再任职。”

杨随万般不愿意,但为了留在国内参加抗日战争,他不想与蒋闹僵,所以嘴上还是答应了蒋赴欧美考察的安排。杨计划采取拖延战术,只要等到战争爆发,便可名正言顺参加抗战。

不成想,蒋口口声声说不限制时间,却一再逼迫杨早日出发,见杨迟迟不动身,于是公开将其免职,并当众要求他出国。

蒋视杨为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因此在催逼杨出国的同时,也试图派人将其暗杀。蒋先后派特务找了与杨有杀父之仇的褚龙吟、甄芝彦两人,均被拒绝。

后来考虑到暗杀行动,必然大幅影响蒋的威望,即便成功也得不偿失,因而取消了暗杀计划。

杨在重压之下远赴海外,考察期间他惊闻卢沟桥事变爆发,又恨又急,恨的是侵略者在我国领土肆虐,急的是自己身为军人,危难关头却不能保家卫国。

杨先后三次发电报与蒋,要求归国抗敌,但蒋却严令他留在美国,或者前往欧洲各国考察。他被逼无奈,只能继续考察之旅,每到一国,他都积极宣传抗日,以求为国内的抗战做出贡献,同时也没有放弃突破蒋的阻挠回国。

惨遭关押

1937年9月,杨收到宋子文发来的邀请,立即开始准备归国事宜。在杨看来,即便自己跟蒋有过恩怨,但大敌当前,蒋必然不敢对他下手,这显然是个错误的观点。

此时的蒋仍然没有忘记被杨关押的一幕,另外,蒋也担心杨回国后前往西北,西北是杨发迹的地方。在蒋看来,杨回到他西北的军队,于自己而言不是什么好事。因此,蒋与戴笠等人合谋,计划把杨骗至南昌监禁起来。

1937年11月26日,杨回到香港,蒋为了取得他的信任,亲自打来电话慰问。电话中,杨坚决要求参与抗战,蒋的态度异常热情,没等杨要求,他出动提出安排杨回归老部队。

如蒋所料,这个电话成功打消了杨的顾虑。此时的杨还不知道,一张无形的大网已经向他笼罩过来。

杨高兴地跟夫人谢葆真分享了自己即将上阵杀敌的喜讯,后者有些顾虑地说道:“我们才得罪了他,防人之心不可无呀。”

杨依旧认为,国难当头,抗日战场上正值用人之际,蒋心中万分不满,也定然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更何况世人皆知,他当初发动事变,为的是国家、民族。

谢葆真见他心意已决,只得同意。

杨原计划直接前往南京面见蒋,但当时情况紧急,日军几乎已经兵临南京城下,因此,当收到蒋要亲自前往南昌与他见面的消息时,杨不疑有他,立即搭乘飞机前往南昌。

戴笠早已率领众多特务等候多时,杨刚下飞机,就被软禁了起来。

此前,戴特的抽调大约30名特务组成警卫队,专门负责杨的押解、看守工作。特务们把杨及其随行人员关押在了戴笠办事处的楼上,戴则住在楼下,以便随时掌握杨一行人的一举一动,避免他们逃跑。

被软禁当天,杨不相信自己已经失去了自由,于是派下属拿着洗漱用品假装外出洗澡,不出意外地被守卫拦了下来,守卫给出的理由是:“外边危险,不便出门。”

直到这时,杨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是阶下囚。刚被关押的那几天,杨听说侵略者已经攻占南京近郊,作为军人却只能眼睁睁看着,令他无比郁闷。

他说:“我曾经为抗日救国而兵谏,如今全国都在抗战,假如我继续在海外逍遥,兵谏就失去了意义,我回国为的是杀敌,只要让我上前线,哪怕牺牲了,好歹问心无愧。”

杨被关押后,除了战事,最担心的是自己的妻儿。当时,他们已经返回西安,可蒋还是不打算放过他们。

毛人凤招人模仿杨的字迹书信一封,寄给了杨的夫人谢葆真、杨的秘书宋绮云其妻子徐林侠。信中谎称一切顺利,只是日夜操劳,身体有些承受不住,邀请他们来为自己分忧。

一家四口的牢狱生活

杨夫人收到信,对信中内容深信不疑,立即带着儿子前往南昌。

不久之后,杨正在院子里散步,院门突然打开,他惊愕地发现,进来的是自己的妻儿。从此,杨一家三口开始了痛苦的牢狱生涯。

1939年春,特务头子李家杰奉命,将杨一家押解至贵州息烽,关在阳朗坝看守所,这座能容纳数百人的看守所,专门用来关押共产党人、进步人士以及违反规定的国民党人。

这年夏天,戴笠到这所监狱巡查时,认为监狱紧挨公路,太方便逃跑或者营救,担心出意外,于是要求负责看管的特务另寻关押杨一家的地方。

特务们一番搜寻,发现了距离县城十多里远的高山顶有个“玄天洞”,经戴同意,杨一家被囚禁于此。这是一处天然岩洞,里边有五个房间,除了派特务和宪兵日夜把守外,周围还修筑了碉堡等防御工事。

玄天洞内常年不见太阳,故而阴森、湿冷,居住在这样糟糕的地方,再加上饱受精神折磨,杨经常患病。杨一家被关在这里整整8年,1946年又被转移到重庆渣滓洞囚禁。

被囚期间,全家人承受了难以言表的折磨。即便自己身处危难之中,他仍时刻挂念国家、民族,通过各种渠道,尽可能打听抗日的最新信息。

他十分重视对后代的教育,即便身陷囹圄,他依旧非常注意对儿子杨拯中的教导。但特务们担心杨以此名义,传递信息,因而禁止他儿子学习。杨再三请求,特务们才同意他买了一套读物供儿子浏览。

1941年女儿杨拯国在狱中出生,给杨的暗无天日的牢狱生涯带来了光明。遗憾的是,这束光转瞬即逝。

谢葆真对特务们恨之入骨,经常痛斥他们的恶行,因而被特务们怀恨在心。特务们趁谢产后虚弱,强行把她与杨分开,并想方设法折磨,导致她的精神状态日益变差。大约3年以后,她的病情有所好转,他们才允许他与丈夫住在一起。

1946年,中共曾要求释放张、杨二位将军,蒋表面同意,暗地里却派人把张秘密转送至台湾,又把杨及其家属关押至重庆。

谢经过长达8年的非人折磨,身心健康每况愈下,特务们对她怀恨在心,所以她生病时不但得不到救治,还要被特务欺压。

1947年,谢葆真含恨离世。杨痛苦万分,整日抱着年幼的女儿痛哭流涕,他茶饭不思,身体日渐虚弱。此后,他一直把爱人的骨灰带在身边。

蒋每次听到杨的惨状,总是得意一笑。1949年,蒋苦心经营的蒋家王朝即将覆灭。蒋败逃前,特命毛人凤把渣滓洞集中营内关押的“罪犯”全部杀害,并把杨一行人押赴重庆秘密处决。

具体负责杀害杨等人的,是特务头子陆景清。8月27日,陆密令5个特务,在自己的指挥下,将杨及其子女、杨的秘书宋绮云一家全部杀害。

杨钦典,就是这5个特务之一。

国民党的刽子手

1918年,杨钦典出生于河南漯河,全家世代务农,家境贫寒,即便如此,父亲也省吃俭用送他读书。22岁那年,粗通文墨的杨钦典考入胡宗南创办的军校,2年后被分配到了骑兵部队。

对他而言,参军的意义就是有饭吃,不过他也知道,参军入伍少不了上前线。他生前从未吹牛,只是说,真要打,他绝对挥刀向鬼子。

可他没有得到与鬼子搏斗的机会,而是被选为了蒋介石的警卫。1945年,他被调任白公馆,负责看守被关押在这里的“囚犯”。

白公馆臭名昭著,因滥用酷刑而被称作人间地狱。杨钦典认识了被关押在这里的宋绮云、许晓轩等人。宋、许等人发现杨钦典出身贫寒,参军只为不饿肚子,于是决定“感化”他。

后者意识到,被囚禁于此的这些所谓“囚犯”,实际上都是善良之辈,非常认同他们的观点,因此不但不为难,还利用职权,为他们行传递信息、延长放风时间等诸多便利。

1949年9月6日深夜,杨钦典等6位特务奉命执行暗杀任务。

杨虎城儿女以及绮云一家搭乘的汽车行至歌乐山脚悄然停下。特务们谎称蒋介石将在两天后亲自到这儿接见杨虎城,要求他在山顶的戴公祠住下,等待通知。

杨虎城在特务们的挟持下拾阶而上,年仅17岁的杨拯中手捧母亲的骨灰紧随其后。

杨拯中正按照指示朝特务为他安排的卧室走去,特务王少山抽出匕首,狠狠地刺入了他的腰间,后者惨叫一声后倒地身亡。

走在前面的杨虎城听到儿子的呼喊声猛然转身,没等他有所行动,早已摸到他身边的特务熊祥早同样拿出匕首,毫不留情地朝他腹部捅去,杨怒视着特务,缓缓倒下。

熊在特务杨进兴的帮助下,发疯似地连捅杨虎城数刀,确定后者已经去世才肯罢休。此时,宋氏夫妇一行恰好赶到,熊、杨两个特务如法炮制,将宋绮云、徐林侠一一杀害。

杨钦典听其余特务安排,一把掐住宋氏夫妇的儿子宋振中——小萝卜头的脖子,或许是不忍心下手,杨钦典作为训练有素的特务,一时竟无法将瘦弱的小萝卜头制服。

一旁的杨进兴见状,气急败坏抽出匕首,给予了小萝卜头致命一击。与此同时,特务安文芳手起刀落,将杨拯国杀害。

刽子手将功补过

此后,受过狱中共产党人“感化”的杨钦典长期沉浸于无尽的悔恨之中,再加上国民党节节败退,他更加惶恐不安。新中国成立后,包括罗广斌在内的很多“囚犯”都劝他:回头是岸,给自己留条后路。

又过了一个多月,丧心病狂的反动派实施了惨绝人寰的“11·27”大屠杀。当天刚好轮到杨钦典值班,晚上10点左右,由他看管的40多名“政治犯”,被专门前来执行屠杀任务的国民党人残杀近一半,余下19人危在旦夕。

危急时刻,杨钦典投诚,用锤子砸开牢房,释放了包括罗广斌在内的19人。

重庆解放的第二天,杨钦典在罗的带领下自首,由于杨有过立功表现,因此得到了宽大处理。政府不但没有追究责任,还按照他的意愿支付路费,送他返回家乡。

从此,曾经的国民党特务成了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

2004年,“11·27”大屠杀悼念活动的第二天,86岁高龄的杨钦典在烈士墓前痛哭流涕,忏悔自己的曾经的所作所为。

尾声

2006年,杨瀚不远万里亲自登门拜访,杨钦典愧疚难当,不敢与他对视。得知杨瀚这次来主要为了解祖父过往,而非秋后算账,他悬着的心才算落地。

告别时,杨瀚劝他不必沉浸在过去的罪恶中,并祝福道:“祝您活到110岁。”

或许是得到谅解,积压在心头的愧疚得以消散,杨钦典如释重负,2007年便去世了,享年89岁。

杨钦典当初砸向牢房的重锤,既拯救了19位正直之士的性命,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小萝卜头   西安事变   孙子   南昌   牢狱   特务   重庆   事变   凶手   蒋介石   国民党   年后   儿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