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妈朋友圈“晒娃”求夸赞,遭人回怼:那么丑的孩子还要发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稿|以宁

编辑|写书的老板娘

前言

许多人把朋友圈当成记录生活的平台,有人半夜晒美食,有人旅行晒风景,有人晒美美的自己。但有类朋友圈却总是惹来大家的争议。

它不像朋友圈里的广告商人人喊打,也不总像朋友圈里的佳人美景,让人赏心悦目。这类朋友圈比微商更能刷屏,带给人的感受也是百般滋味,这便是“晒娃”的朋友圈。

无休止的晒娃

大家把在朋友圈无休无止分享自己孩子的人叫做““晒娃”狂魔”。他们一天10条朋友圈,每条都是九宫格,要么就是长视频。图片连接起来甚至拥有“直播”的效果。

也许是初为人母、初为人父角色的转变,他们对孩子的每一个成长与进步都甚是欣喜,认为孩子的每一个翻身、一句呢喃、一个表情都值得纪念。

512GB内存的手机,也抗不过孩子长到三岁。许多父母不仅喜欢自己拍摄记录,还喜欢将照片分享到朋友圈。也许是为了记录生活,也许是为了向大家炫耀“看!我的孩子多棒!”

“晒娃”好像有瘾,不爱发的很少发,爱发的就是天天刷屏。朋友们起初会点赞,对孩子夸奖一番,但是时间长了谁也受不了十条朋友圈,八条都是他家孩子。

但凡遇到个爱刷朋友圈的人,只怕是梦里都能出现这个孩子的面孔。与““晒娃狂魔”相关的话题近几年来也总能成为热点。

许多网友都表示,遇见疯狂“晒娃”的只能屏蔽,别人的朋友圈都刷不到,“晒娃”的朋友圈要刷好几页。有的网友表示,孩子要是长得可爱倒还罢了。

看到乖巧的小朋友也能心情愉悦,最怕的就是孩子长得很一般,甚至看着别扭,还要每天不停得晒,图片里孩子“丑”,视频里孩子“憨厚”,实在不明白有什么好晒的。

对于这样的言论许多网友表示,别人在自己的朋友圈晒什么是别人的自由,不喜欢屏蔽就好。但也有网友直言:“说到心坎子上了”。

“晒娃”为何惹人嫌

前几年就有这样的新闻上了热搜:有人经常在微信群中要求大家帮孩子投票,甚至私聊“骚扰”,天天求帮投。某位网友被惹怒了,便回复这个父亲。

“我给3号孩子投票了,没给你孩子投。”“人家孩子长得漂亮,你孩子太丑”。网友看到这个回复也是直呼“互联网嘴替”,说了自己想说而不敢说的话。

前些日子还有一位母亲在朋友圈晒孩子遭到辱骂的新闻。这位母亲一天在朋友圈儿发了十条孩子的图片和视频,孩子做个表情、发个烧、吃个苹果也要发朋友圈。

某位网友实在忍不住,现在朋友圈下面回复“你的娃儿这么丑,哪里可爱了”。

“晒娃”的人也是气得不轻,反复点开看了好几遍,正想和这人对质。便刷到了他发的朋友圈,内容可谓是针针见血:“明明丑成那样,还要天天晒”

顺便配上了“好恶心”的图片, 这都不是明嘲暗讽,而是直接指名道姓。宝妈正想和这位老同学理论一番,再发出消息便发现已经被对方删除。

这人卡着时间点,等着宝妈看到自己朋友圈后,再删除人家,主打的就是“骂人还要堵嘴”。能互加微信的人少说也是相识一场,有多大的仇恨能让两人针锋相对,恶语相向。

“晒娃”狂魔背后的原因

不管什么样的孩子,在父母眼里总是过人的闪耀。孩子是父母的骄傲,孩子任何一点细小的进步,都会让父母欣喜若狂。

父母也总是带着滤镜来看孩子,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全天下最优秀最独特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这无可厚非,喜欢用图片和文字记录孩子成长的点滴,也是在正常不过的行为。

但当“晒娃”朋友圈发出的那一刻,便或多或少会对他人带来影响。孩子带着最纯洁的心灵来到这个世界,大部分人即使算不上喜欢孩子,但也不会太讨厌。

当“晒娃”朋友圈引起朋友的普遍反感时,多半是由生育焦虑所导致,有些朋友已经到了生育的年龄,天天被家里的老人催促结婚生子。

好不容易想在朋友圈找寻片刻喘息,点开朋友圈就又看到小孩子的图片。迅速往下滑却发现一个又一个都是“晒娃”朋友圈。

婚姻的焦虑感迎面而来,即使在互联网世界也让人无处遁逃。还有就是在炫耀孩子,许多宝爸宝妈晒孩子时,多少带着点炫耀的成分。

朋友圈里的孩子永远是“别人家的孩子”,他们有人二年级便会做六年级的数学题。有的孩子手捧着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读得津津有味,有的孩子打着点滴也要刻苦学习。

家长们将生活的意义寄托在孩子身上,于是孩子的表现优异便意味着自己的成功。自打孩子出生起,他们恨不得在朋友圈里展示孩子每分每秒的行动,配文总是不知所谓。

甚至图文并不匹配,重要的是九宫格里以不同姿态亮相的孩子,有的可能只是为孩子的成绩和优异表现感到自豪,有的人则是和“晒车”“晒包”一样。

今天向大家展示孩子去了国际夏令营,明天派孩子在装修高雅的机构内练习琴棋书画,学习高端运动。

这些人将孩子作为一种资产进行炫耀,彰显自己的地位。一次两次的炫耀别人还可以接受,每天炫耀就很容易让人群起而攻之。


其次就是“丑”是原罪评判人的外貌是一种很肤浅的行为,但也保不齐许多父母故意将孩子“不雅观”的图片晒到网上。

比如某网友在网上吐槽,朋友圈里有人将孩子尿不湿的图片分享到朋友圈,一大早看到食欲全无,实在是影响心情。

还有不尊重孩子隐私的父母,明明孩子已经好几岁了,还将孩子游泳的照片发在朋友圈,并且毫不遮蔽,看到的人觉得膈应,对孩子的隐私也是毫不顾及。

朋友圈应给人的愉悦感

不仅“晒网狂魔”容易被屏蔽朋友圈,大家普遍反感在朋友圈带给人消极体验的人。

朋友圈只能展示使用者最想向外界呈现的一面,而这种信息差很容易让人产生心理不平衡。

有人生活拮据还房贷,连续一周吃素面,有人天天晒美食,顿顿不重样。有人艰苦工作,休息一天都怕没下顿;有人天天外出旅游,朋友圈里早已晒遍了大半个中国。

生活态度积极的人也许不会受到影响,但为生活苦苦挣扎、心里诸多渴望与需求被压抑着无法满足的人,很容易在朋友圈中迷失自我,心态“炸裂”。

除了喜欢炫耀的人,生活态度消极、把朋友圈当“垃圾桶”的人也是十分让人反感。吐槽领导发朋友圈值得理解,甚至能够让人过共鸣。

可总有些人谁也看不惯,逢人就觉得对方在针对自己,从早到晚要在朋友圈里将身边的人数落个遍。

充满负能量的人在朋友圈里满是怨言地刷屏,让整个朋友圈都变得乌烟瘴气。许多人可能会说,仅仅是发了个朋友圈,至于将别人拉黑吗?

社会关系的本质是利益互惠,本来就是看在同事一场的关系上彼此留个联系方式,对方还要反复多次的给自己带来焦虑体验。

在本来应该寻求安慰的互联网中,还要被“按头”直面现实。在朋友圈中,大家更喜欢看到那些为自己带来积极体验的内容。

有些人也喜欢在朋友圈刷屏,分享一些趣味、搞怪的话语,时不时还在配图里面“自嘲”一番,为朋友们带来无限的欢乐。也有人喜欢每到一处就晒风景,分享自己的摄影作品、

目的是为了分享快乐和收获,从来不会炫耀这一路上的吃穿住行。喜欢发自拍照的人,精心设计镜头和滤镜,但不打“擦边球”,镜头从不对准名牌包包和服饰。

一切都是大方、自然且舒心。即使没有过人颜值,也是真诚的分享生活,如此也会让人会心欣赏。很少有人会为他人积极、目的单纯的分享而感到不悦。

“晒娃”的风险

许多明星将“晒娃”都作为敛财手段,带着萌娃参加节目,赚得盆满钵满。但“晒娃”的风险,是很多人未曾料想的。大家可能认为朋友圈是私密的地方,不同于抖音等开放性的平台。

朋友圈内容只有自己添加的好友才能观看,所以很多人将微信里的人当作“自己人”,毫无保留地向朋友们展示自己的孩子的各种形象。

但网络其实并不安全,我们可能熟知社交平台上添加的好友,却不知是什么人正在使用这个账号,有些家长喜欢在朋友圈里分享自己婴儿时期的孩子。

这些孩子可能并未身穿什么衣着,家长也并不在意,认为孩子年龄还小没什么关系。但孩子暴露的图片有可能会招来不良分子,对孩子的照片随意进行保存和利用。

曾经就有人发现,自己分享在网上的给孩子做如厕训练的图片,被不知道是什么人发送到了不良网站上。

除了作为隐私的图片外,家长拍摄的孩子身穿的校服、经常路过的街道、窗外的街景等,都无意间暴露着孩子的学校、行动规律,让某些不法分子伺机而动。

有些孩子的照片还被直接用来当做骗子“虚假绑架”的孩子形象。而这一切,绝不是危言耸听。互联网环境要比人们所想的更加危险。

2020年,我国就曾捣毁过一个不法组织,该组织利用工作室名义贩卖个人信息,对外开放注册。

这位不法分子共售卖了96万余条个人信息,其中95万条个人信息都是未成年人的。这些信息在不法分子手中成为永久资源,每贩卖一次信息便能获取高额的提成。

除了网络安全问题和违法犯罪问题外,家长“晒娃”还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便是孩子的感受。孩子在幼儿期已经拥有个人意识,产生了尴尬、羞愧等情感体验。

家长肆无忌惮的将孩子痛哭、发脾气等形象分享至朋友圈,并认为这是一种“乐趣”,殊不知孩子在当时的情绪下,确实很难过,而家长完全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情绪。

在孩子逐渐成长的过程中,这种毫不顾忌孩子感受和隐私的行为,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极其不利。孩子也很容易模仿家长的行为和思维。

对他人的苦难难以产生同情心,不尊重他人的隐私和感受。当孩子长大后,会如何看待父母未经同意便暴料自己形象的事情?

这些孩子们曾经“出丑”的照片,又是否会引来他人的嘲讽和欺凌?

应该如何“晒娃”?

朋友圈的晒图要避免出现孩子学校相关的图片,甚至连校徽、建筑物等都尽量不要出现。尤其是对于幼儿园小朋友来说。

朋友圈里零散分布的孩子上学的相关信息都有可能让不法分子掌握孩子详细的班级信息甚至教师名称,不法分子可能以此佯装熟人,将孩子带离学校等场地。

曾经就有一个案例,某女士做汽车保养时,发现车底安装有GPS定位器,对方正是通过其朋友圈内容得知其车辆停车位置,并准备跟踪孩子的日常行程,借机进行敲诈勒索。

这几名犯罪人员是某女士的小学同学,警察在犯罪嫌疑人车中找到了准备作案的砍刀等工具。犯罪分子就是利用朋友圈暴露的信息来掌握受害人的生活轨迹。

某女士的女儿也险些惨遭毒手,照片中需要注意细节,将照片中书包、画作等可能出现的孩子及家长的姓名进行抹除。

不要在朋友圈中暴露孩子行踪的时间线,例如在朋友圈里发送XX点孩子放学等,更要注意不要在朋友圈内容中透露孩子独自出行的时间地点。

别有用心的人很可能根据朋友圈的内容,将孩子置于险地。家长也尽量不要在朋友圈里暴露孩子的生日,许多家长喜欢用孩子的生日日期作为支付密码、银行卡密码等。

这些都有可能成为不良居心者实施犯罪的关键信息。

结语

朋友圈“晒娃”可以是记录生活,可以是分享美好,无论孩子美“丑”,家长都有分享生活的权利。父母可以因为孩子取得的成就和进步而自豪、

但“晒娃”绝对不能是一种炫耀和社交的手段。孩子并不是攀比的物品,孩子也有权决定自己的各种形象是否可以被不熟悉的人看见。

孩子也希望真心的夸赞和祝福,而不是家长在名利场上收获恭维的话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朋友圈   孩子   不法分子   家长   父母   网友   喜欢   朋友   内容   图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