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注意到没,高铁逐渐“变了味道”?背后到底是何原因?

文|须臾

编辑|雅俗共赏


时代在不断发展,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就拿最简单的日常出行交通工具来说,从前国家经济不发达的时候,人们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就只有自行车。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摩托车、小汽车、公交车、地铁、飞机等交通工具。

琳琅满目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人们的日常出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对于有跨城市需求的朋友来说,高铁不失为一个最佳选择。

搭乘高铁极为便利,且速度很快,正是因为如此,高铁才被更多的人青睐。

但现在有人提出疑问,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高铁正在逐渐“变味”,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原因呢?

这要追溯到高铁的发展历史了,时间要拉回到上个世纪80年代,对于高铁的研究,我国算是先行者。

当时受到科学技术等条件的限制,我国高铁技术并不算发达,所以整个过程不算顺利。

但由于先人们的不懈努力,经过了几十年的积累,我国的高铁技术在整个国际社会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达,我国高铁技术也在不断地完善。

我国甚至利用高铁技术与其他国家达成合作,高铁也成为我国对外交流的一大响亮的名片。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现阶段我国高铁总里程数位列世界第一。

放眼全球,几乎没有哪个国家能够与我国的高铁技术匹敌。然而,正当我国高铁事业发展如火如荼的时候,一些隐藏的问题也在逐渐显现!

对于那些有出行需求的朋友来说,搭乘高铁十分便利,一刷身份证即可落座。

将座椅调至舒服的角度,睡一觉可能就能到达目的地。

并且高铁的受众群体不像火车,火车上各种异味夹杂,基本上都是人挤人,令人感到十分不适。

高铁上普遍比较安静,且环境相对比较卫生,正是因为如此,才受到了更多人的青睐。

当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所以对于出行的需求也各有不同。

喜欢搭乘高铁的朋友,最主要的就是看中了高铁速度快,且体验感强的特点。

我国高铁技术发达,按道理来说,所有的路线都是最合理最便捷的。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细心的朋友发现,现阶段,我国高铁逐渐开始绕远路。

从前一条直线就能走到底,然而现在要绕很久的路才能到达终点。

随着里程的增长,高铁的票价也在不断地增长,这令很多乘客表示无法接受。

人们之所以选择高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高铁的速度很快,可以很快地到达目的地,从而节省时间。

然而绕远路的行为违背了高铁的初衷。

除此之外,坐过高铁的朋友或许都知道,高铁分为商务座、一等座、二等座等。

商务座的票价贵,如果不是家境特别殷实的朋友,普遍不会选择乘坐商务座,这就导致很多高铁上的商务座,基本上都是空空如也。

不仅如此,很多高铁商务座的票价几乎与飞机对等,那么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不选择搭乘飞机呢?

所以这也就令很多人感到疑惑,既然商务座几乎没有受众群体,那么其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

为什么不直接将商务座设置为一等座或者二等座,这样岂不是在浪费资源吗?

在上文中,我们也提到,大部分人选择乘坐高铁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高铁的速度比较快。

然而当下人们却发现高铁时常出现延误的情况。

众所周知,高铁对于铁路环境的要求极高,所以一旦出现恶劣天气,都有可能会造成高铁延误。

这样一来,对于那些有急事在身的朋友来说,就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但实际上,大家不妨换位思考,高铁之所以会在恶劣天气的时候出现延误的情况,也是为了检验路况安全。

出行还是要安全第一,保障人们日常出行的安全问题,避免对人们的生命或财产造成损失。

至于上文所说的绕路行为,也完全是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地势往往存在差异。

高铁贯穿城市之中,路况复杂,自然需要规避危险。

并且国内部分地区的地势根本不适合修建铁路,对于这样的地区,高铁只能绕道行走。

受到疫情的影响,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高铁的经营一直是负增长。

国家投入了很多资金在高铁事业上,但是这么多年来却一直未见回报。

主要原因就在于高铁一直在竭力为人们打造更好的消费环境。

保障人们的日常出行,服务好百姓就是高铁存在的最大价值!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路况   地势   交通工具   票价   便利   日常   味道   飞机   速度   需求   我国   环境   地区   何原因   朋友   商务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