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日|专家解读旅游复苏势头:今年全年旅游市场表现总体呈乐观

文/羊城晚报驻京全媒体记者 王莉 刘克洪

5月19日是第十三个中国旅游日。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文化和旅游行业复苏势头强劲。数据显示,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同比增长128.90%,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66%。

来自热门城市景点的“现场反馈”更为直接:凌晨时分车水马龙的长沙五一商圈,一票难求的故宫博物院、颐和园;5天登顶五岳的“旅游特种兵”,被游客堵在家门口“被迫营业”的淄博烧烤老板……

如此盛况,是我国旅游市场完全恢复的体现,还是昙花一现的“报复性”出游?旅游人数恢复大于旅游收入恢复,是否代表游客消费降级?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独家对话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厉新建,解读当前旅游市场的表现及未来预期。

旅游市场消费信心极大恢复

“旅游市场是没有所谓‘报复性’一说的,谁都说不明白消费人次的增长究竟是在‘报复’谁。”厉新建说,“五一”假期旅游人次的数据亮眼是一种恢复性增长。在他看来,“有多少人出游”就是判断市场消费信心是否恢复的典型指标之一,对全年旅游市场发展具有风向标意义。对于旅游行业走出疫情阴影、企稳回升,他持积极乐观态度。

厉新建认为,今年旅游收入的恢复还有所不足,主要是由旅游生态、出游群体、出游距离等因素共同决定的。“旅游需求旺盛和旅游消费增长之间并不一定存在必然的联系,如果旅游产业生态还没有恢复,旅游供给还没有跟上来,那旺盛的需求就未必会转化为旅游企业的收入。”

与此同时,厉新建指出,作为防疫政策调整后的第一个旅游长假期,人们出游相对谨慎,因此相较以往会更倾向近程旅游与本地休闲消费。同时,选择集中在紧凑的“五一”假期出游的,总体上还是以工薪阶层为主。这两者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旅游收入的恢复。途牛旅游发布的《2023五一出游消费盘点》显示,41%的游客选择“周边游”。

他还提到,旅游市场不只包括国内旅游,还有出入境旅游,要评价旅游市场是否恢复正常必然要涉及出境旅游恢复和入境旅游恢复情况。根据国家移民管理局近日通报的数据,今年“五一”假期全国边检机关共查验出入境人员626.5万人次,较去年“五一”同期增长约2.2倍,是2019年“五一”同期的59.2%。

“目前来看,出境旅游市场恢复要慢于国内旅游恢复速度,而入境旅游恢复又要慢于出境旅游。”厉新建说,“2023年全年旅游市场表现总体呈乐观态度,但又任重道远,市场恢复将会经历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周期。”

做好热门景区扩容工作

出游人次创新高的同时,今年“五一”假期也有不少游客因景点门票预约已满而白跑一趟。为此,部分城市景区专门出台了应对政策,为没约上门票的游客作出补偿。如沈阳故宫就在连续数日达到32000人的日最大预约量后,为5月2日至3日未预约成功的外地游客提供门票优惠凭证,保证这些游客在下次来沈阳故宫时,可享受五折票价优惠政策,并获赠伴手礼。

在厉新建看来,这些举动很暖心,但明显不是长久之计。从疫情防控和环境保护的角度看,预约管理很有必要,但预约限额完全有可能因为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升而改变。

他认为,目前很多景区还存在进一步增加开放的空间,解决拥挤问题应当做好热门景区的扩容工作。同时,搭建“核心—外围”产业生态,以整个产业生态系统而不是某个景区来承接庞大的消费客流。此外,结合市场需求变化提升非热门目的地的营销力度,优化非热门景区的业态布局,从适应新需求、增设新业态、吸引新客群的角度,增强吸引力,以优质体验为拥挤的热门景区分流。

“智慧旅游不是出于管理者便利的智慧化,不是怎么方便管理怎么来,归根结底应该是以人为本、以游客为本的智慧化,现在很多地方把这个关系弄反了。”厉新建说。

城市应兼顾游客与市民

在热门景区面对高强度客流压力的同时,热门城市也同样面临着城市基础建设的挑战。为了迎接超出意料的人流、车流,今年“五一”期间,乐山、扬州、淄博等多个城市都将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场所免费对外开放,供前来旅游的游客停车。其中,乐山还专门设立了“五一假期外地车辆免费停放,请本地市民礼让”的提醒牌;重庆封闭了重庆千厮门大桥的双向通车,满足游客想在千厮门大桥上观夜景、拍照的需求。

对此厉新建表示,这些举措能够显著缓解短时流量剧增造成的“拥堵”压力,形成良好的口碑,为旅游目的地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但其中部分措施不具有可持续性,政策举措应兼顾外来游客和本地居民双方的诉求和期待。

“毕竟一个城市本来就应该首先服务于本市居民、服务好本市居民。”他认为,政府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公共服务供给以及营商环境的优化上。市场秩序、安全保障、质量监管、环境治理、应急救援等都应是政府关注的,也是让游客放心、舒心、安心的重点。

“流量”是城市旅游发展基础试金石

“五一”的热门旅游城市中,淄博无疑是最闪耀的“顶流”之一。“‘淄博烧烤’现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而且也经历了‘五一’大考,值得祝贺也值得研究。”

与此同时,“淄博烧烤老板被迫上班”“老板求我打差评”等话题频上热搜,甚至还有因只发200个等位号老板求理解的视频传出。在这些事件背后,掩盖不住的是骤然增多的旅客向城市基础建设发起的挑战。

要想在“出圈”后能够承受住客流量的考验,在考验中争取更多的“留量”转化,并最终在市场体验上“出彩”,厉新建认为,不能只凭着社交媒体上的信息传播,“网红城市”要扎实建立目的地的产品生态和能力体系。没有扎实的能力体系,就无法有效动员目的地相关资源来应对快速涌入的客流;没有扎实的产业生态,就容易局限在单一业态上而无法真正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没有硬实力的提升,旅游目的地只能是‘硬件不够软件来凑’,短时间可以奏效,但显然不是长久之计。”厉新建说,互联网时代,往往“成也流量,败也流量”。由于社交媒体强大的影响力,一个旅游目的地可能会快速“出圈”,但也很容易在此起彼伏的网络热点中快速“出局”。

厉新建分析道,因各地的基础条件不同、发展空间不同,流量作为一把“双刃剑”,难以简单判断利弊。“对于‘吃不饱’的地方而言,流量固然是好事,但对于‘没空间’的地方而言,拥挤的旅游环境反而可能降低体验效果,带来负面的舆情。因此,我们不妨将流量看成是一个地方旅游发展基础实力和未来潜力的试金石。”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杨楚滢

校对 | 谢志忠

编辑:杨楚滢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淄博   旅游   羊城晚报   景区   势头   中国旅游   目的地   流量   总体   假期   乐观   游客   热门   专家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