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先秦时代,那些杂家到底经历着什么,怎么就对立起来了?

文丨聆听史纪

编辑丨聆听史纪

前言

“杂家”这个词,在先秦文献中是一个比较有特色的概念,指战国至秦汉时一种兼有儒、道、法等思想流派的学说

这种思想流派的学术观点和政治主张并非一开始就是这样,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因此,“杂家”一词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

“杂家”在先秦文献中出现最多的是在《孟子》和《庄子》,孟子和庄子是两个最著名的“杂家”。

《孟子》中有所谓“九流”之说,分别是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阴阳家、兵家、纵横家、杂家。

庄子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杂家”这一概念,但其文章中却有很多关于“杂家”的论述。下面就对这些论述作一简要梳理。

先秦杂家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

战国时期,随着奴隶制的崩溃,大土地所有制的确立,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方面,新兴地主阶级力图摆脱奴隶制的束缚,争取在政治上取得统治地位;另一方面,旧贵族势力却不断分化组合,使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新兴地主阶级代表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他们希望通过各种方法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以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因此,他们逐渐把目光转向了当时尚处于萌芽状态的“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百家争鸣”产生于这一时期,它继承了春秋时代各种学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思想、新学说,又吸收了春秋时代各种学派已有的思想成果。

“百家争鸣”是在激烈竞争、矛盾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百家争鸣”中,各家各派都有自己的主张和理论武器,有的主张相同或相似,有的主张差异或对立

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便把各家各派对立起来,以巩固自己在政治上、思想上和学术上的统治地位。

随着“百家争鸣”时代的结束和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政权的确立,以及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原来各种学派所主张的政治主张也随之发生变化。

他们逐渐发现“兼”、“并”这些办法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而且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因此他们便纷纷放弃原来的主张和理论,开始兼用各家各派观点来处理各种实际问题

先秦杂家著作考

从出土文献来看,先秦杂家著作数量非常之多,据《汉书·艺文志》载,先秦杂家著作有一百余种。

其中,儒家五家的著作和道家五家的著作都有出土文献为证,但具体哪些典籍成书较早已不可考,只能从文献记载中寻找其源头

因此,本文主要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的先秦杂家著作进行考察,以见先秦杂家著作之面貌。

在这些先秦杂家的著作中,比较重要的有:

《春秋左传》(鲁国史官所作)、《尚书》(鲁国史官所作)、《庄子》(战国时期杂家学者所著)、《老子》(战国时期杂家学者所著)、《墨子》(战国时期杂家学者所著)、《荀子》(战国时期杂家学者所著)、《吕氏春秋》(战国时期杂家学者所著)。

《春秋左传》:《春秋左传》,成书于战国中期(前475—前434年),是一部以记叙鲁国史官所编撰的春秋时期历史为主的国别体史书。

由于该书最早的作者已不可考,其成书年代也无法确定,因此本书有多个版本,目前通行的主要是《古文春秋左传》。

《古文春秋左传》所依据的是战国中期鲁国国史“春秋”写本,而不是战国后期秦国国史“左传”本。这与《汉书·艺文志》所载“春秋”本是秦国史的说法一致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春秋左传》成书于战国中期(前475—前434年),这与“春秋”写本(包括鲁国国史写本和秦国国史写本)成书时间相近,这一点对本文的判断至关重要。

先秦杂家的哲学思想

先秦时期的思想家们,无论儒、道、法哪一种学说,都是主张社会秩序的,都是以“治世”为其最高理想。但先秦杂家不是,他们并不主张单纯地将社会秩序维持在一个稳定状态

他们的“治世”理想是“治道”。他们认为,“道”是人类社会的最高理想,人类社会应该遵循这种理想,不断地追求更高的社会理想。

但是,由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由于儒家在先秦时期并不能起到完全的主导作用,道家也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墨家也没有完全消失,法家虽然一度受到重视并为统治者所采纳,但又因其过于极端而遭到统治者的忌恨和打击。

因此在先秦杂家的学说中,既有儒家的主张和理想,又有道家的主张和理想;既有对现实社会秩序的追求和维护,又有对未来社会秩序的期待和追求。这也就决定了先秦杂家在其理论体系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先秦杂家的政治论

先秦杂家虽然也讲“礼”,但并不是仅仅停留在礼仪上,而是与儒家一样,他们也讲“仁”,这一点也和儒家是一致的。

但是他们都认为礼在社会治理中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不能作为社会治理的唯一手段。庄子认为礼是人为制定的一套制度和规范,所以他说:“圣人之为治也,由礼义以为之纪,以章之以事而验之以理。”

(《庄子·天下》)道家的“道”就是自然法则,他们认为“道”是自然形成的,人只是顺应这种法则来生活的。所以道家也主张“无为”和“无欲”

这一点和儒家是一致的,他们都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法则而生活。儒家讲“礼”,道家讲“道”,他们都主张人应该以自然为准则来生活。

孔子、老子、墨子的社会政治观:孔子和老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们都认为人性本善,人应该遵循“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以维护社会的和谐。但孔子、老子都没有提出“礼”以外的社会治理方法,而只是提出了一些比较抽象的政治观点

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即仁者要“爱人”;老子也提出了“道法自然”,即道是自然形成的,人应该顺应这种自然法则来生活。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尚同”等政治主张,他说:“兼爱者,人皆爱之;非攻者,天下莫能与之争;尚贤则不然,以己为贤则可也。”

(《墨子·兼爱》)墨子提出的这些政治主张并不是要求人们都去做一个“仁人”,他只是要求人们要以一种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他人

杂家:先秦杂家对“礼”的态度是比较宽松的,他们虽然也强调“礼”,但并不是认为“礼”是万恶之源,而是认为“礼”只是辅助的手段。

庄子就曾说:“圣人之为治也,以顺为正,以刑为威,故圣人不治已乱之国,不治已病之民。如是则可谓安上治下也已。”

(《庄子·天下》)在他看来,如果没有“礼”来约束和规范人民的行为,那么人民就会像处于混乱状态一样。

但如果仅仅强调“礼”来治理社会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正确的政治思想作为指导。所以先秦杂家也提出了一些政治思想:

第一,对于“君臣之礼”,他们认为君臣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尊重的关系,而不是君主凌驾于臣子之上。所谓“君为臣纲”就是指君主应该像一条船那样,紧紧地掌握住国家政权

第二,对于国家政治制度方面的问题,杂家也主张君主要有权威。他们认为君主应该具有绝对的权威才能控制整个社会。

在《礼运》篇中他们也提出了一个解决君臣关系的办法:“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礼运》)只有当君主对臣子有绝对的权威时,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地发展。

先秦杂家思想的特点

杂家的思想具有以下特点:

1、强调兼儒、道、墨的主张。《孟子》中说:“孟子之言曰:‘孔子非孔子,曰孔氏;墨非墨氏,曰墨者。凡为墨者,皆非孔子也。’”

(《梁惠王上》)“兼儒墨”,是杂家思想的重要特点之一,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道家的“清静无为”、“自然无为”等自然法则,墨家的“兼爱非攻”、“节用爱人”等民本思想,以及兵家的“尚贤”、“尚同”、“贵义不贵利”等政治主张都包含在杂家思想中。

2、强调兼儒墨者三家学说。在先秦诸子中,杂家最重视儒家学说。《孟子》中有很多论述,都是谈儒家思想的。

《告子上》说:“君子之于仁义也,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也;君子之于义也,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也;君子之于利也,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也。”

(《告子上》)《孟子》还说:“儒有小大之分,有长幼之序,君有义则臣忠,父有义则子孝,夫有义则妇顺。”(《滕文公上》)这些论述都充分反映了孟子对儒家思想的重视和推崇。

3、注重强调社会政治思想的重要性。《孟子》中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公孙丑上》)在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中,一直强调政治思想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但是杂家却认为:“民者、国之本也;社稷者、国之本也。”(《离娄上》)虽然他们也强调君主应以人民为重、重视百姓的利益和愿望等重要思想观点,但是却并没有将其作为统治国家的最高原则和根本思想来坚持和提倡。

笔者观点


综上所述,先秦文献中关于“杂家”的记载并不多,但我们可以发现,它至少包含了儒、道、法三个流派,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从先秦文献来看,杂家既有其存在的价值,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我们在研究先秦文献时,不能只看到其积极的一面,还要看到其消极的一面。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和文献记载的局限性,先秦杂家的学说并不能反映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这也正是其局限性所在。

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先秦杂家这一学派,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所以对于先秦杂家,我们应该客观、公正地评价它

参考文献

1、王利器校注 : 新语校注 . 中华 出局 ‚ 1986年。

2、阎振益校注 : 新书校注 . 中华书局 ‚ 2000年。

3、马非百注释 : 盐铁论简注 . 中华书局 ‚ 1984年。

4、王利器校注 : 盐铁论校注 . 中华书局 ‚ 1992年。

5、朱熹 : 四书章句集注 . 中华 书局 ‚ 1983 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杂家   先秦   墨子   孟子   儒家   孔子   左传   对立   春秋   思想   社会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