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城第一中学

宿城第一中学
宿城一中原址在宿城胜利路,现址在宿州市浍水路。学校历史悠久,前身是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在宿州建立的培菁书院,道光十三年(1833年)改名正谊书院。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改为正谊高等小学堂。翌年改为官立正谊中学堂,成为宿县地区的第一所中学。民国7年(1918年),清末秀才、同盟会会员王雪渔把中学堂改为宿县蚕桑学校,旋改为省立第四甲种农业学校。后来又几次易名。民国38年春宿城解放,成立皖北区宿县联合中学。1952年改名为安徽省宿城第一中学。1953年,被确定为省属重点中学。
“文化大革命”前的17年,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建起了教学楼、科学馆、青年堂。学校坚持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1960年,校长陈林出席了全国文教群英会,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奖状。
“文化大革命”中,宿城一中被迫下迁到宿县农村11个点分散办学,所有校具,教具和图书,仪器被损毁殆尽,校舍也被其他单位占用。粉碎“四人帮”后,学校迁至现址办学。
1985年,学校有初、高中教学班30个,学生1500多人,教职工170人。教师中,有高级教师34人,一级教师42人。办学条件也日趋完备。新建的科学馆,配备了各种教学实验仪器,并添置了一批现代化的电教设备;新建的图书馆,有藏书6万多册;还新建了一个设有400米跑道的大操场。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积极开辟第二课堂,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建国以来,该校为高等院校输送了大批合格新生,并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建设人才和劳动后备力量。如著名电影演员杨在葆和著名京剧演员李炳淑等都是宿城一中毕业生。几十年来,该校在国际、全国、全省举办的学科竞赛、书画展览中获奖的学生达30多人次,学生体育锻炼达标率在85%以上,是全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之一。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卫生部、团中央曾授予该校“体育卫生先进集体”称号。近年来,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步形成了“认真负责,积极探索、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风和“勤奋刻苦,认真踏实,主动活泼,奋发进取”的学风。学校先后被评为省、地、市“五讲四美三热爱”先进集体和文明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国家体委   同盟会   宿州市   文化大革命   宿县   学堂   书院   民国   学校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