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盆”里,大有乾坤→

我国有着悠久的灌溉历史

和灿烂的灌溉文化

早在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时期

人们就学会了种植水稻

在之后的几千年里

历朝历代都高度重视

并积极发展农田灌溉


今天

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

一件东汉水塘稻田模型

一起了解

1800多年前水稻如何种植?


一半种植,一半养殖

这里藏着千年前的“农耕密码”


水塘稻田模型乍看像个盆

实则是一种多见于中国西南地区

汉代墓葬中的陶模型

它仿实用器物制作

是当时农田技术发展状况的真实缩影

生动展示了

东汉时期云贵地区的水稻种植情况



水塘稻田模型分为两部分

一半水产养殖,一半种植水稻

用简单几个意象

勾勒出一幅美好闲适的初夏田园图景

荷叶在水塘中缓缓伸展

欢脱的鱼儿穿梭游弋清澈的水面下

菱角和田螺依稀可见



水塘边的稻田则是另一番景象

稻田以埂分割成块

稻苗排列整齐

似乎一阵清新的风已从田间吹来



模型的中间有一道堤堰

一只小鸟停留在堤堰的通水涵洞上方



水塘的水通过涵洞流入稻田

水塘蓄水备灌

旱灌涝蓄

而田中所筑堤坝均留有缺口

水会从一块田流入另一块田

直到每块田水位相同

既充分利用水资源

又节约劳动力

显示出了东汉农业灌溉的智慧



该模型四壁隐约还有一行行柳树

美化农田环境的同时

还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它是东汉的稻作技术

与水利设施技术的生动写照

反映了古人对环境的规划设想

以及强烈的生态意识



水塘稻田模型为何是圆形?

因地制宜古已有之


“五月,可别稻及蓝”

东汉农书《四民月令》

最早记录了“别稻”(移栽水稻)

即俗称的“插秧”

而水塘稻田模型

则是这一文字记录之外的实证



各地出土的水塘稻田模型

多以长方形为主

圆形的只见于云贵地区

据推测

这可能是由于云贵高原多山地

缺少大块平整土地

因此稻田开垦因地制宜

多依山势零星分布在山间盆地

制作模型时便简化为圆形



可见东汉时期

我国种植水稻的技术

已有极大发展

甚至从中原地区传至西南云贵一带



水稻种植技术的发展

离不开农田水利建设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从

古代依靠大规模的人力劳动到

如今使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作业

国家灌溉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目前

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已跃居世界首位

为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提供了重要支撑





来源:央视新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堤堰   涵洞   水利建设   水塘   东汉   稻田   水稻   农田   乾坤   圆形   模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