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1年俄罗斯与瑞典和约的起草与签署:谈判的过程与结果

北方战争是一个涉及欧洲多个国家的大规模冲突,主要由瑞典王国和俄罗斯帝国之间的争端引发。

17世纪末期,瑞典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其领土覆盖了波罗的海沿岸和东海岸,还包括波罗的海海峡和芬兰湾。然而,瑞典的强势地位受到了来自俄罗斯和丹麦的挑战。

俄罗斯沙皇彼得大帝意识到,如果他的国家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欧洲大国,就必须打败瑞典。因此,他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和舰队,并试图通过对芬兰和波罗的海沿岸城市的占领来扩大领土。

1617年,瑞典和俄罗斯签署斯托尔博沃条约,结束了两国之间的一场战争。该条约确认了瑞典在芬兰湾的主权地位,并允许瑞典在俄罗斯的贸易中享有优惠条件。

1632年,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Gustavus Adolphus)发动德国战争,支持新教德意志诸侯反抗天主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瑞典通过这场战争在欧洲政治上崭露头角。

1655年,瑞典国王卡尔十世·古斯塔夫(Karl X Gustav)入侵波兰立陶宛联邦,引发了第一次北方战争。

1660年,丹麦、波兰、瑞典三国签署了“三角贸易协定”,瑞典开始通过波罗的海和北海掌握了贸易垄断权。

1697年,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Karl XII)登基。他是一个年轻而有抱负的国王,决心使瑞典在欧洲政治和经济领域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

1700年,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发动北方战争,入侵俄罗斯。这场战争从此拉开了帷幕。

1709年,瑞典在波尔塔瓦战役中惨败,战争开始转向俄罗斯的有利。

1714年,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被囚禁于土耳其,失去了指挥北方战争的能力。

1718年,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被释放,但在回到瑞典的途中被暗杀。

战争的起因和进程

1700年-1705年,北方战争最初是因为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试图对立陶宛进行干预。在1697年登基后,卡尔十二世意识到瑞典不能再继续保持现状,他想要通过战争进一步扩张瑞典的领土。

在1700年初,卡尔十二世派遣瑞典军队入侵立陶宛,这一行动引起了俄罗斯沙皇彼得一世的不满。

1700年俄罗斯开始向瑞典宣战,进入北方战争的正式阶段。在1700年至1709年的这段时间里,双方进行了一系列战役,包括维堡战役、邻河战役和克拉斯诺耶塞洛战役等。

在1709年的波尔塔瓦战役中,俄罗斯取得了重大胜利,彼得一世成功地扭转了战争的态势。

在1713年,丹麦向瑞典宣战,占领了瑞典南部的领土。在1714年,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被囚禁于土耳其。在1718年,卡尔十二世被释放后回到瑞典途中被暗杀,瑞典的国力在北方战争中彻底崩溃。

北方战争最终在1721年结束,瑞典和俄罗斯签署了尼斯塔特条约。根据该条约,瑞典放弃了对波罗的海的主权,俄罗斯获得了在芬兰和爱沙尼亚的领土控制权,并成为波罗的海的主要霸主之一。

在波尔塔瓦战役之后,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四世看到了机会,于1709年向瑞典宣战。丹麦军队占领了瑞典南部的领土,包括瑞典的第二大城市哥德堡。

然而,在1710年,瑞典军队反攻丹麦,在哈德斯列布战役中获胜,成功地将丹麦军队赶出了瑞典领土。

在北方战争初期,瑞典军队占据了军事上的优势。他们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卓越的军事指挥官,例如卡尔十二世和他的将领查理斯十二世。

瑞典军队在维堡战役和邻河战役等战役中获胜,并一度威胁到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然而,俄罗斯军队的逐渐壮大使得瑞典的优势逐渐消失。

瑞典在北方战争期间遇到了严重的财政问题。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试图通过征收更多的税来解决这个问题,但这只会导致更多的社会不满和不稳定。

此外,由于瑞典军队的行动范围过于广泛,他们需要大量的资金来维持战争。这使得瑞典的财政状况逐渐恶化,最终导致了瑞典国力的彻底崩溃。

在北方战争中,俄罗斯军队逐渐变得越来越强大。在1712年至1714年期间,俄罗斯开始进行军事改革,重点是加强军事训练和装备现代化。

谈判的开始和主要参与方

1720年2月,瑞典和平代表团到达尼斯堡。

瑞典的代表团包括4名代表:弗雷德里克·格兰斯,鲁道夫·克罗克,乌尔里希·希斯,卡尔·路德维希·库尼亚特。其中,格兰斯是瑞典议会的成员,而克罗克则是瑞典军队的将领。

俄罗斯的代表团由皮奥特尔·托洛茨基和尼古拉·高尔茨维特两人组成。托洛茨基是俄罗斯的首席和平谈判代表,而高尔茨维特则是俄罗斯的特使。

1720年3月和平谈判在尼斯堡开始,双方展开了艰苦的谈判。起初,双方对彼此的诉求存在较大分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开始逐渐接近了一个共同的方案。

1721年5月,和平谈判达成最终协议,这份协议被称为《尼斯堡和约》。根据和约的内容,瑞典割让了其在波罗的海沿岸的领土,包括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英格里亚岛,这些领土将转交给俄罗斯。

谈判的过程

1720年5月,瑞典的代表乌格·汉密尔顿(Herman von der Lühe)和卡尔·古斯塔夫·克罗克(Carl Gustaf Cronhielm)前往俄罗斯,与俄罗斯代表伊万·阿金谢耶夫(Ivan Andreyevich Musin-Pushkin)和伊万·斯洛布采夫(Ivan Slavitsa)进行了会谈。

但是,由于双方的立场差异较大,会谈并未取得任何成果。瑞典代表提出了一些无法接受的条件,比如要求俄罗斯放弃对芬兰和波罗的海沿岸城市的控制,并将其归还给瑞典。

此外,他们还要求俄罗斯承认瑞典在这些地区的主权权利,并支付大笔赔偿金。

在第一轮谈判失败后,双方于1720年7月至8月再次进行了会谈,这次在瑞典边境城市赫尔辛堡举行。

此次会谈的代表分别是乌格·汉密尔顿和伊万·阿金谢耶夫。在会谈期间,瑞典代表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包括将部分波罗的海沿岸城市归还给俄罗斯,而俄罗斯则需要向瑞典支付赔偿金。

这些建议引起了俄罗斯代表的兴趣,并在讨论的基础上达成了一些初步协议。这些协议包括将赫尔辛堡和瑞典的阿克什霍尔姆(Åbo)城市归还给瑞典,而俄罗斯则保留在芬兰的一些城市。此外,俄罗斯同意支付一定的赔偿金,以弥补战争造成的损失。

第三轮谈判于1721年1月至2月在瑞典的卡尔斯克鲁纳(Karlskrona)城市举行,代表分别是乌格·汉密尔顿和伊万·阿金谢耶夫。

这次会谈是最为艰难的一次,因为双方对条款的细节问题存在分歧。俄罗斯代表坚持要求芬兰和波罗的海沿岸城市全部归还给俄罗斯,并要求瑞典承认俄罗斯对这些地区的主权权利。

瑞典代表则认为这些要求过于苛刻,并认为俄罗斯应该接受瑞典在这些地区的主权权利。经过数周的谈判,双方最终达成了一个妥协。

根据和约的规定,瑞典将失去在波罗的海沿岸的全部领土,包括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因戈尔斯塔德(Ingria)地区,这些地区将归属俄罗斯。

此外,瑞典还要向俄罗斯支付2,000,000卢布的赔偿金,而俄罗斯则承诺尊重瑞典在其余领土上的主权。

在经过数轮的谈判后,最终在1721年8月30日,俄罗斯和瑞典代表在芬兰的尼斯塔德(Nystad)镇签署了《尼斯塔德和约》(Treaty of Nystad)。该和约的签署标志着北欧战争的结束,并为俄罗斯成为欧洲大国奠定了基础。

结果

1721年9月10日,尼斯堡和约正式生效。

瑞典的波罗的海领土,包括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英格里亚岛,被割让给俄罗斯。

瑞典失去了其在波罗的海地区的霸权地位,俄罗斯成为该地区的主导力量。

1721年11月9日,彼得大帝宣布建立俄罗斯帝国,并自封为沙皇。

一个月后,彼得大帝颁布法令,宣布在俄罗斯实行新的政治制度,以加强国家的集中统治。

北欧战争结束后,俄罗斯成为了波罗的海地区的最大国家。它获得了在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因戈尔斯塔德等地的控制权,成为了这些地区的主宰者。

这次扩张使得俄罗斯的领土面积得以扩大,并获得了更多的资源和人口,加强了俄罗斯的国力。

北欧战争对瑞典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它不仅失去了在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控制权,还需要支付巨额的赔偿金。这次失败使得瑞典的地位和国力都受到了严重的削弱,成为了欧洲大国之列的次要国家。

北欧战争结束后,俄罗斯开始向欧洲其他国家开放,与欧洲的接触和交流逐渐加深。俄罗斯开始参与欧洲的政治和经济事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瑞典   俄罗斯   波罗的海   爱沙尼亚   尼斯   卡尔   芬兰   丹麦   和约   领土   过程   战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