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队打开古墓,棺内不腐女尸突然动了,专家一辈子受折磨

1985年,湖南沅陵县双桥村发现了一座古墓。考古队用上电钻气锤才费力地打开了墓穴,挖出了两口密闭石棺。打开其中一口,浑浊的棺液中竟浸泡着一具不腐女尸。众人凑近围观,女尸突然动了起来,腰腹鼓胀,吐出舌头,接下来的一幕,让考古队员遭受了一辈子的折磨!


这一座古墓的发现,是因为当地五强溪水库完工面临蓄水。为了保存文物,当地文保部门集中开展了一轮古迹挖掘。而这年夏天,双桥村的一位老农上山做农活时,无意捡到了一根玉簪,于是,地下的一座神秘古墓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当地文保部门安排人员对这古墓进行挖掘,但考古队很快就遇上了大麻烦。这古墓的位置太刁钻了,几乎被一层红砂岩包裹着,这样考古队员用普通的工具根本挖不动。


最后,考古队员用上了电钻和气锤,这才把古墓打开。不过,这一层岩层虽然给考古队造成了麻烦,但也给盗墓分子造成了挑战。在古墓上方有一处盗洞,但中途就放弃了,而让盗墓分子知难而退的,正是这一层坚硬的石壳。


考古队的“持久战”吸引了十里八乡的乡亲们来围观,要知道,这沅陵虽然地方不大,却是实实在在的古郡。


“沅陵”即沅水边的高山,作为地名最初出现在汉高祖五年,两千多年来一直是州府所在地。但实际上,早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时,辖湘川黔边界一大片辽阔土地的黔中郡的郡城就在沅陵西南十余里的窑头村。


1986年,考古人员在此发现了“秦黔中郡郡城遗址”,而窑头村周围的四十余座圆土山几乎都埋葬着被水印包裹着的巨型墓葬。


因为历史悠久,人们都相信,在这田间地头随手一挖,就能找到宝贝,所以听说考古队入驻正在“大动干戈”,于是人们都来看热闹,等着见证宝贝出土的瞬间。


这一场考古行动在数千人的围观下进行,万众瞩目的考古队却陷入了疑惑之中。


根据老农在古墓周围发现的玉簪推断,这古墓规制不俗,墓主非富即贵,但在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却发现,这墓葬规模很小,几乎只容得下棺椁。若不是人们最终发现,墓坑中的棺椁保存良好,且外部椁室运用了类似人工石的“浇筑”技术,而这种技术耗时耗力耗财是几百年前身份的象征,人们简直要怀疑这玉簪是不是从这古墓中流失出去的了。


当考古队终于打开了墓葬,两口雕画精美内棺显现在人们面前,两棺之间有石灰羼砂以及糯米泥做成隔墙,这样的形制,考古队做出初步判断:这很可能是宋之后的夫妻合葬墓。


但也许是前期凿挖墓室的工作太过费心劳力,也许是有数千人在一旁起哄叫嚷开棺,考古队面对这两口内棺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


那就是现场开棺。


屏息凝神之间,考古队对其中一口棺材进行了开启,更棺盖一经打开,人们就后悔了,这棺材里竟然有满满的棺液,而其中,隐隐约约有一位女士静卧其中。


这竟然有一具保存完好的古尸,这在嘈杂闷热的现场开棺,还是太大意了。


果然,接下来发生的一幕,证明了现场开棺的鲁莽和错误。


这棺中的女尸忽然动了起来,腰腹不断鼓胀,最后竟然像一只气球一样圆滚滚,甚至将身体上覆盖的被子衣裳都撑了起来!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白日昭昭竟然发生了尸变?


当时的领队姓夏,为了稳住惊慌失措的队伍和群众,他壮着胆子上前查看,结果正是这一举动,让他遭受了一辈子的折磨。


就在他查看的时刻,这女尸突然吐出了舌头,随着噗的一声,这女尸体的肚子竟然都重新瘪了下去。而原本黄色的尸身,竟然迅速发黑,夏领队只觉得一股奇特的臭味汹涌而来……


原来,这种现象发生是因为几百年间,因为双重棺椁的存在,内棺保持了比较好的密封。而女尸下葬时处于初步腐败状态,内脏等最容易腐败的部分被微生物分解,产生了气体,但因为密封后处于无氧状态,于是分解也停止了。


但考古队对内棺的情况估计不足,贸然在闷热、嘈杂的露天环境下开棺,这让女尸体内的细菌瞬时繁殖,体内产生了大量气体,这才发生了人们看到的女尸腰腹鼓胀。很快,因为身体窍门不能承受这种压强,身体内的气体冲出,不仅顶出了舌头,想必尸体的肛门也是外翻的,只不过,当时考古队惊慌之下没有检查而已。


当时,夏领队忙着维护秩序,安排人员对快速氧化的尸体进行“抢救”,但后来,他才发现当时裸露的脖颈和胳膊瘙痒起来,泛起了不少疙瘩。


这些疙瘩到底因何而长,夏领队诊疗许久,也没有结果,被折磨了几十年。当然,这已是后话,但女尸的变化让夏领队意识到了现场开棺的错误,于是将另一口棺材运回了博物馆内,做出了更加完善的准备。


第二口棺材打开后,人们果然又发现了一具不腐男尸,而且相比开棺时就呈现初步腐化的女尸来说,这具已经呈现鞣化状态的男尸状态更加良好,棺液清澈,四肢都能小范围的拨动,皮肤甚至也有弹性。


最绝的事,为了保存尸体, 文保人员从尸体的股动脉输入了一千毫升的防腐液,而防腐液输液顺畅,速度也达到了每分钟六十滴,这说明,这具男尸的血管也是通畅的!


一座古墓中发现了两具不腐尸体,这堪称奇迹,只不过可惜的是,虽然考古队对女尸也进行了防腐抢救,但女尸还是腐坏掉了,这也是一次没有完全准备的鲁莽开棺造成的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


不仅是尸体,人们还在棺内发现了保存较好的敛服、金臂钏等珍贵的文物,其中,有完好的衣、褥、鞋、袜、被等40余件及成幅的绢、锦、绫及刺绣,此外还有金、银、铜、漆、木、瓷等类器物。但相比这些金玉之物,价值最高的却是带有文字的几件实物。


首先,就是证明墓主身份的椁板和木质灵牌。


经过考证,这女尸是“谭氏夫人”,而男尸却是当地知州黄澄存。


黄澄存,距出生于南宋绍定元年,死于元大德九年,曾在元朝为官,最高任职一州知州。黄澄存的夫人是江夏谭氏,去世时,黄澄存78岁,而谭氏夫人不足五十岁,但“生同衾,死同穴”的老夫少妻,还是证明了情比金坚。其中,两人的死亡是不是存在殉情一说,已是永久的秘密了。


而另外的文字珍宝,则是钞票和广告。

这文物是在女棺内出土的,有“至元通行宝钞”纸币7片,分为“贰拾文”、“伍拾文”、“叁佰文”几种,保存较好。另有用土纸印刷的“广告”包装纸两张,经过研究,这是元代潭州(今长沙)一家生产银朱的店铺为推销自家产品而印刷的,广告的内容是:


潭州升平坊内,白塔街大尼寺相对住危家,自烧洗无比鲜红、紫艳上等银朱、水花二珠、雌黄,坚实匙筋。买者请将油漆试验,便见颜色与众不同。四远主顾,请认门首红字高牌为记。


经过考证,这两样文物虽然在当时并不算什么,特别是广告纸,只不是随后用来包裹随葬品,但经过了数百年岁月,钞票成了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至元通行宝钞。而这些广告纸也已成为了迄今为止最为古老的广告包装纸。


如今,距离1985年已经过去37年,黄澄存的尸身被保存在沅陵县文物展览园内,还曾发生过“灵异事件”。


这一对夫妻的合葬墓的发掘,有遗憾也有惊喜,有惊世的发现,也有解不开的疑团,但这也给考古工作做出了更多提示,那就是做好万全准备,才能避免造成不能挽回的损失。


对此,您怎么看呢?


图片来自网络。

#头条创作挑战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女尸   至元   古墓   棺椁   沅陵   鼓胀   领队   尸体   文物   发现   专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