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其人其事

曾国藩其人其事

曾国藩感动我的地方是,这是一个普通人的成功,他不是天才,他23岁考了7次才考中秀才,而梁启超11岁、左宗棠14岁,李鸿章17岁考中的秀才,李鸿章评价他的老师,儒缓;左宗棠评价他:才短。相传他小时候背书,有一个贼被困在他家的梁上,他背了一夜,仍没有背会,梁上的贼最后受不了,对他说,我都听的能倒背如流了,可你还没有记住。这件事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曾国藩确实不是一个聪慧的人,可能还不如我们很多普通人,但正是这样,很容易让人产生亲切感和共鸣,并因此萌芽出新的希望:人不可能都是天才,都如王阳明那般,带着光环出生,生而知之,你是普通人,但你如果可以通过勤和恒,如曾国藩,那么你也可以成功、可以梦想成真。

曾国藩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奋青,他批评皇帝:见小不见大,小事精明,大事糊涂;徒尚文饰,不求实际;刚愎自用,饰非拒谏。他和同事,经常吵架,有时候吵着吵着,都打起来了,他被官场排挤,到了人人唾骂,不与同席的地步。几乎是众叛亲离般的受排挤,受过很多挫折,心灰意冷,两次都差点自杀,正如他自己说的一生受过五次大堑。到最后为父丁忧,被皇帝放了三年假,他静下心来,读老庄,反思自己过去的种种事项,终于悟透,原来工作不是这样干的,终于涅槃,完成蜕变,成就了新的曾国藩。

他对待问题,由之前的耿直,想什么说什么,到后面的和光同尘,老与世故,包括自己总结处理事情的拖字决,其实不是狡猾和圆滑,而是证明其实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直来直往很多时候不能解决问题,人不能像大刀样又硬又刚,即伤人也伤已,人应该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点,不能以好恶来决定事情怎么做,人应该如柳树可以柔时随风飘荡,狠起来也照样抽人很痛,要让自己的性格能屈能伸。

总的来看,自己认为曾有五种非常好的品质,需要自己学习领悟。

一、活到老、学到老,坚持吾日三省吾身。曾国藩到临去世前四天,他说自己,“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可许,老大徒伤”。去世前一天,仍然如往日一样工作,批阅文件,记日记,他把修身养性与工作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到晚年的最后一刻,还在读书、还在学习、还在提高。

二、 大智若愚,虚怀若谷。与人交往最高的境界莫过于舒服二字。既让对方犹如微风拂面之间感受到深厚的学识功底,同时又让对方发自内心的喜欢而非嫉妒,这是一种人格魅力。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历史上多少才华横溢之人都难以幸免。

三、君子恭自厚而薄责于人。开悟后的曾国藩不改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却懂得推己及人,多为别人着想,做到严于律己,宽于待人,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这是曾国藩为人处世的成熟象征,也是在晚清复杂的官场能够做到全身而退的原因之一,因为交友多,树敌少。

四、仁者不忧。曾国藩能够做到常胜源于其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一心只有良知。已经不为别人的看法所左右,能够冷静的分析战情,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完成战斗。换句话说,他的格局已经超出普通人了。

五、经世济用,通权达变。在生活中灵活运用书本知识。比如,按照治军常识来说,军法要严苛,攻下城池后不允许抢劫财物,而曾国藩却能够做到默许,正是因为在当下朝廷没有任何粮饷支持,太平天国有悖正义之师的大背景下,为了对将士进行及时奖励,鼓舞士气才做到适度宽容,笼络人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太平天国   通权达变   和光同尘   战情   生而知之   秀才   官场   普通人   事情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