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帝国的诞生背景与查理的统治

文|皮特休

编辑|皮特休

查理在法兰克西亚最主要的支持者首先是在己黎北郊的圣丹尼修院修士、曾担任虔诚者路易宫廷牧师长的路易,他虽说是查理曼私生子,但在加洛林家族中影响力非常大,秃头查理许诺他未来做圣丹尼修院院长。

桑斯(巴黎南部)大主教维尼罗也宣布支持查理,奥尔良主教乔纳斯帮助查理恢复了弗勒里和费里埃修院。除他们外,利摩日伯爵杰拉尔德、普瓦提埃主教艾伯伦支持查理在阿奎丹的统治。

勃良第的瓦林和朗格勒的主教提奧巴尔德在丰特内大战中发挥巨大作用。为摆脱困境、提高军队士气,841年初秃头查理在阿蒂尼举行了会议,号召他的封臣要竖定信也一定能克服困难,他许诺将为共同的事业全力以赴,并做好牺牲准备。

但改变形势对比的是和日耳曼路易结盟。二者正式同盟开始于841年4月日耳曼路易向查理请求援助,查理立即给予回应,他们一同谴责了洛泰尔对兄弟的不义,同时也请求洛泰尔不要再兵戈相向

但洛泰尔对此不予理会,与阿奎丹的丕平二世联合。丕平二世在阿奎丹有很大势力,特别是那些不愿意臣服于查理的阿奎丹人以丕平二世为首领,在内战中及以后来长时期都与洛泰尔一起反对查理。记载丰特内大战本身的文献非常少

供了关于中世纪战争研究有价值案例,但是对作战过程描述也非常简略。有学者认为中世纪早期作家缺乏对战争本身细节描述的原因在于西方教会从来没有轻松的面对世俗统治者需要人们去杀戮时基督教的作用,理论上,需要为战争中死者的忏悔,宗教能够解释为什么不情愿讨论战争

6月21日,双方对時于欧塞尔,洛泰尔南下丰持内等待丕平二世援军的到来,洛泰尔提出休战,秃头查理和日耳曼路易同意并尾随洛泰尔到了距之不远的蒂里。

他们之所以也愿意跟随洛泰尔一同等待丕平二世到来,考虑的是防止洛泰尔脱逃,双方要进行一场决定意义的战争,尼尔森认为此战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战争造成帝国继承人伤亡,减少继承人数量。

23日,双方宣布了作战的时间表,6月24日,他们将庆祝圣约翰节,约定25日早8点开战。25日拂晓,战幕拉开。

路易与查理率领全军的十分之一(先锋、突前部队)占领了靠近洛泰尔军队的一处制高点,双方先在丰特内西侧的小溪畔展开交战,洛泰尔的军队在丰特内附近的布丽塔被击溃,随后在法吉特附近洛泰尔另一股军队也被击退(主要由丕平二世率领)。

丰特内大战共激战了两天,关于战争的伤亡情况,据埃里克的估计,双方参战15万人,死亡4万;尼萨德虽加入秃头查理一方也参与了此战,但他的《历史》并没有对双方伤亡具体统计数字

洛泰尔一方、幸免于难的士兵兼诗人安吉尔伯特,在他的诗歌《丰特内大战的诗篇》中描述道;农民的源泉和家园丰特内;那里充满了杀戮、毁灭和法兰克人血海;原野和森林在颤栗;沼泽地被嘶喊声唤醒

露水、甘霖即使滂沱大雨,也不能洗净那里的王地……我安吉尔伯特,目击了这场大战,并战斗在最前线;在路易和查理一方也是一样,大地被尸体掩盖。

由此可观战争之慘烈,秃头查理和日耳曼路易虽然获胜,但也代价惨重。大战是对法兰克贵族势力的一次重新洗牌。法兰克军队大大减少,法兰克贵族实力也大减,以至于无法统治全国各地,也不能保境安民

阿奎丹战争

在阿奎丹,阿奎丹贵族之间互相残杀,以至于860年诺曼人侵略时阿奎丹无人可用。查理一方的军队里,阿奎丹人也是主要组成部分,这就意味着丰特内大战既是阿奎丹人之间的战争,也是法兰克人么间的战争

洛泰尔的军队损失惨重,失去了初期张扬跋庭的资本。丰特内大战之于秃头查理,一旦战败,他的下场很可能就是被扔到修院或更凄惨的境地。赢得战争则意味着在从战后到《凡尔登条约》签订两年多的时间里,查理能以优势的也理面对洛泰尔的挑畔以及其他诸多挑战,还能更多的专注于王国内的事务

秃头查理对西法兰克的实际统治不是始于840年6去老皇帝去世而是在841年丰特内大战之后。尽管像尼尔森、瓦拉斯哈德里尔等人为这场战争对解决帝国纷争不具有决定性意义:尼尔森认为没有通过战争减少继承人的数量,则是未达到战争的目的瓦拉斯认为这是老路易安排继承问题造成的一系列兄弟之间纷争的开始,不是决定性的战争。

但对于秃头查理个人命运而言,此战是决定其未来合法性与能否立足于加洛林家族的关键,也是决定着查理背后大批支持者命运的关键一战

能够保住老皇帝封赐的士地,意味着未来的种种可能。丰特内大战是秃头查理亲自参与其中,第一个真正的政治与军事考验。法兰克世界惊异于幼弱的秃头查理(时年18岁)竟然没被实力雄厚、年富力强的洛泰尔(时年46岁)打败,查理在法兰克世界中初露锋芒

《凡尔登条约》与新王国觸生法兰克王室内部竞争,通常以对抗和背叛的方式表现出来,但是一般最终都是诉诸于谈判和妥协

谈判与合约

围绕着如何划分帝国的遗产,十个兄弟展开了长达两年多的谈判,最终在843年8月才达成最后协议,这被皮埃尔里奇认为是欧洲第一个伟大的条约,条约的结果是现代欧洲的出生证明。

条约谈判的过程、制订的基本点、以及影响都值得深思。战争造成裂痕无可挽回,帝国只能沿着分裂的路子走下去。帝国在查理曼和虔诚者路易统治时期保持统一的根本原因是他们握有帝国核也地区:法兰克西亚

战争中的争夺也是为了最大化保持住在法兰克西亚的利益《凡尔登条约》需要谈判的关键问题也在于此。谈判以秃头查理和日耳曼路易为一方,842年2月二者达成《斯特拉斯堡誓言》宣布更紧密盟友关系的建立;洛泰尔为另一方,丕平二世由于战败且不被承认具有合法继承权,所以不具有谈判的资格。

双方展开的第一次实质性谈判发生在842年10月的梅斯会议上,各方派出40人的代表团来讨论帝国如何划分。会议决定10月19日这120名代表在科布伦茨的圣卡斯特教堂展开讨论。

代表们很快就遇到了问题,因为查理和路易一方对法兰克西亚的具体多少资源没有完整认识,他们需要派出特使去调查,故最终决果要往后推迟。

而洛泰尔不同意推迟会议,支持洛泰尔一方的主教称越早做决定对教会的损失越小,因为当时世俗贵族趁形势混乱占领教会财产;而查理和路易一方坚决要等调查完毕后才能做出决定。

843年春季,查理和路易派出的调查团完成对法兰克西亚的普查。关于普查内容包括十部分:第一是教会士地财产;第二是伯爵领地;第十部分是国库领。

要完成上述普查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准备,这期间各方还面临着程度不等的内外部威胁。反复的交涉和谈判后,才得以确定最后划分方案。

最终条约与帝国的划分不是随意而为,而是经过谈判与调查得出的最终结果。同时各方也尊重既得势力范围,洛泰尔的伦臣德、日耳曼路易的巴伐利亚和秃头查理的脚奎丹,并没有被纳入划分和调查范围内,送些地区被视为他们固有领地

关于《凡尔登条约》制巧的基本依据,史学家有很大争论。在民族主义全盛时期,法国史家儒勒米什莱和奧古斯特梯叶里认为《凡尔登条约》的谈判者最注重的是民族感情和语言差别。路易哈尔芬认为《凡尔登条约》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考虑到政治和个人便利性问题:大部分的日耳曼方言区被分给了路易,西法兰克由于历史和语言上的联系,这里也非秃头查理莫属。皮埃尔里奇认为必须超越民族和国家意识来解释帝国分裂的原因,因为当时这些概念并不存在,这与基佐的观点不谋而合,基佐同样不认同语言和民族是帝国分裂和《条约》划分真正的考量问题。

亨利皮郎认为是经济原因导致的分裂,每一个王国都分得相当一致的税收。汤普森认为帝国分裂的主要原因是封建主义,即他们在经济上的利己主义所导致。

九世纪帝国分裂的主要内容是分裂帝国的国库领,而这些地区都是位于从亚深到沃尔姆斯-美因茨到巴黎一个十角形地带(法兰克西亚),这里的完整性对维护帝国统一有关键作用,反之帝国分裂的原因就是法兰克西亚国库领的分裂导致。

罗莎蒙德认为843年的《凡尔登条约》划分帝国的基本原则是经济和地理的因素,即每个划分出的王国都包含类似资源,即庄园、封地、官员、权力和士地。

冈绍夫不赞同罗格迪翁所持《凡尔登条约》签订是基于经济-地理的观点,即云方平均获得等量的资源和士地,关于未来几个王国之所以是南北朝向而不是东西方向他的观点是伦己德、己伐利亚和阿奎丹是不参与这次划分的,这就决定了十个王国的划分方向只能是軌巧向的了。

帝国的诞生

笔者认为,帝国划分的最根本的依据是为了确保封臣的采邑和忠诚,不只是考虑到土地的肥沃程度或划分等量土地,而是在对占领事实尊重的基础上,根据封臣的利益来划分边界。十个国王最关注的是封臣的命运,没有封臣的支持他们什么也做不成,因此他们首要的目标是需要保护封臣封地,为了封臣的利益他们都是士竭力占有法兰克西亚。

通过《条约》确立了西法兰克与中法兰克的边界:查理的王国西北部是沿着些尔德河为界,从河曰到根特,再到图雷纳和瓦朗谢,然后向西到阿拉斯,向南是奥斯特雷胚,然后向东经过圣康坦,然后再向南经过阿蒂尼和蓬蒂翁的东部,造成沿线的几个伯爵区跨墨兹河而立,这些伯爵区东部的一部分属于洛泰尔。

从蓬蒂翁向南,又往西折返,然后经过勃艮第的东部地区朗格巧,向南到了夸索恩河的沙隆,从沙隆往南,边界再次往西折,最后达到罗纳河河口,沿线的里昂、于泽斯维也纳归属于洛泰尔。

以纳尔榜为中也的赛普马提亚和以己塞罗那为中也的西班牙边区归属于查理。《凡尔登条约》意味着秃头查理真正成为新王国统治者

这个空间里分布着墨兹河和塞纳河之间的西法兰克西亚、塞纳河和卢瓦尔河之间的纽斯特里亚、卢瓦尔河和加龙河之间的阿奎丹、罗纳河流域的勃良第,以及赛普马提亚五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在西南还有加斯科尼、图鲁斯及西班牙边区次区域。

法兰克西亚是新王国的财富中屯,与之前的封地相比,虽然有一部分划分给了洛泰尔,但查理保留了对塞纳河谷富庶地区的绝对控制,送里集中了加洛林帝国大量的国库领、修院、主教区,发法的水网及罗马帝国遗留下来的道路系统保证了交通的畅达,查理在这里拥有自从杜尔斯塔衰落后发展起来的昆托维克,这些都是查理未来统治的根基所在;阿奎丹普瓦图梅勒的银矿资源,是查理为什么竭力维持在阿奎丹统治的原因之一;卢瓦尔河上的南特、昂热、图尔、奥尔良是查理控制西南地区的节点性城市。

秃头查理的西法兰克王国是对帝国遗产划分的结果,其合法性得到战争的考验和条约的保证,但他能否像他的祖父查理曼一样强力,像他的父亲般怀柔持重,维持帝国安定,所以如何巩固战争洗礼后的成果、适应复杂新环境下的新形势,是秃头查理需要解决的重大难题

而就在新王国成立前后,北方的诺曼人开始对大陆频繁、大规模侵略,这种侵扰贯穿于查理37年的统治时期。

参考文献

1、[比]亨利·皮朗·穆罕默德与查理曼[M].王晋新译.上海:上海华联书店。

2、[法]基佐.法国文明史.第二卷:自罗马帝国衰落起[M].阮左,伊信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帝国   日耳曼   法兰克   路易   凡尔   王国   秃头   欧洲   条约   西亚   背景   战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