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网友“东方雨”

山东省平原县王凤楼镇的大魏村是一座拥有千余人的明代古村落,建村历史已达六百多年。

一、大魏庄文史考

新版《平原县志》记载:“【大魏庄】明永乐年间,陈魏两姓迁来建陈、魏两村,后两村合为一村,称大魏庄,亦称陈魏庄。”

二十世纪末,大魏庄又分为两个支部,曰:东陈和西魏。

大魏村村民主要有陈、魏两姓;陈姓居东,魏姓居西。村民习惯称陈姓居住区域为大庄,魏姓居住区域为小庄。

二、魏姓溯源

1.靖难之役。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继位后开始削藩。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因不满削藩政策,起兵反抗,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今江苏南京)。同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改年号为永乐。

2.移民山东

靖难之役,导致山东、河北一带土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十室九空。于是,永乐年间,朝庭便组织山西百姓大规模移居山东,河北。山东平原县王凤楼镇大魏庄的魏姓族人就是永乐年间从山西迁徙过来的。

村中虽然人人皆言魏姓是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过来的,但民间也有人说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不过是百姓迁徙集散地,魏姓祖上真正来自于山西沁州。由于没有留下可信证物,一时难以取信于民,所以仍需进一步考证。

3.明代移民史册

《明史食货志》卷七十七载:户部郎中刘九皋言:“古狭乡之民,听迁之宽乡,欲地无遗利,人无失业也。”太祖采其议,迁山西泽、潞民於河北。众屡徙浙西及山西民於滁、和、北平、山东、河南。又徙登、莱、青民於东昌、兖州。又徙直隶、浙江民二万户於京师,充仓脚夫。太祖时徙民最多,其间有以罪徙者。建文帝命武康伯徐理往北平度地处之。成祖核太原、平阳、泽、潞、辽、沁、汾丁多田少及无田之家,分其丁口以实北平。

明代史志中没有明确记载明永乐年间移民山东的记录,不知何故?

二、魏姓四大份

1.始祖魏白山

大魏庄魏姓族人都知道魏姓始祖(第一代)讳名魏白山。由于文革时期家堂被毁,那个时期,上了年岁的魏姓长辈缺乏保护意识,以至于“白”“伯”不分。始祖真正名讳是“魏白山”,还是“魏伯山”,已无从考据。

有一次,在网络中搜索魏氏宗族群,遇到邯郸市的一位魏氏后人,他告诉我:“他们那一支魏姓是明代永乐年间从山西洪洞迁徙过来的,他的始祖字辈就是“伯’字辈。”

听父辈人说,大魏庄魏姓始祖由于怀念山西老家,思念父母,后来独自一人回山西老家寻亲,竟一去不回,身后成谜。

笔者所住平原聚福小区,有一魏姓邻居,是桃源办事处魏庄人氏,他对我说,他的始祖也是因为思念故土,回山西寻亲,也是一去不返,祖坟中只有老祖奶奶一人。

笔者曾有个疑问?王凤楼镇大魏庄始祖与桃源办事处魏庄始祖是否一同回的山西,为啥都是一去不返?他们是同宗还是同村?尚待进一步研究。

2.魏姓四大份

大魏庄魏姓有四个分支,俗称“四大份”。据说是始祖用手推车把四个儿子一车子从山西推来的。

六百年来,大魏庄魏姓后人繁衍生息,久居与此。每个分支人丁兴旺,子孙满堂。

3.火龙店魏姓

(1)迁出分支

大魏庄魏氏宗亲中有一支迁移至禹城火龙店。听长辈说是“年”字辈中的魏姓后人迁出,当时,年字辈有八个儿子。具体年代和具体原因已无从考证。

(2)迁住地

笔者网上查阅“火龙店”地名,得知“火龙店”就是禹城县来凤乡的来凤村。现在来凤乡已划归禹城市梁家镇。

火龙店,禹城市北15公里,村中有一条南北大街。古时候,全村一半的人家以打铁为生,大街两侧都是铁匠炉。每到晚上,红炉一开,满街叮当作响,火红一大溜,从远处看,仿佛游动的一条火龙,因此取名“火龙店”。

(3)祭祖与误解

民国以前,火龙店魏氏宗亲每逢春节都会来大魏庄祭祖。有一年,火龙店魏氏宗亲出了一个大官,便大张旗鼓来大魏庄祭祖。

由于大魏庄魏姓族人居住区域在村西头,而魏氏莹地在村东南。当火龙店魏氏宗亲来祭祖的时候,大魏庄魏姓族人没有出面迎接,造成误解,从此,火龙店魏氏宗亲再也没有人到大魏庄祭祖了。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笔者族兄说去济南省立医院看病,遇到一名魏姓专家,自称火龙店魏氏宗亲,字辈“风”字。

三、魏姓字辈

1.原始字辈

由于早期家堂毁失,原始字辈没有完整记录下来,只从长辈口传和现在家堂抄录,原始字辈有:“白(伯)、年、学、蕴”

2.现在字辈

“长吉主泽,佩振家风,菊开世德,万古相同。”

生活中,魏姓人在使用“主”字辈时,动了一点小心思,把“主”字巧妙写成“玉”字,名字起得响亮、好听;很少人使用“主”字。

现在,笔者获知的魏姓子孙已繁衍至“家”字辈了。

笔者曾仔细查阅家堂,并询问魏氏宗亲,对魏氏宗亲字辈做了一番考究,得出结论:现在魏氏宗亲所用字辈为后续字辈,非山西魏姓宗亲字辈。

至于因何更改字辈,无人知晓其具体原因。笔者曾想去山西洪洞大槐树下寻根,发现原始字辈不全,不知能否在山西洪洞大槐树遗址处找到相关资料?

3.同县魏姓字辈

业余时间,笔者曾与平原县內的王凤楼镇小魏庄村、前曹镇的吏部王村、桃源办事处魏庄村、腰站镇大魏庄村的魏姓后人探讨过魏姓字辈,都无法排序,没有统一字辈。

四、魏氏家堂

现在大魏庄魏姓宗亲家堂都是文革后新立的;魏氏先人名讳也是后人凭借记忆填写上去的,最多能上推至六七代。

如果按时间推论,魏氏宗亲从山西来到山东大概繁衍至二十代左右。家堂中供奉的先人有十代左右名讳已经迷失。

五、魏氏茔地

1.魏氏祖莹

大魏庄魏姓祖莹在大魏庄村东南方向。具体为村东南邵家头(邵姓人家)附近。莹地范围大约有两、三大亩地(注:一大亩为标准地两亩)。

听父辈人说:祖莹里的土地是专供魏氏宗亲中生活过得差的人使用,只有他们才有资格耕种,这是魏氏先人制定的一条族规。其目的就是照顾魏氏后人中的贫困者,具有扶弱济困的作用。

2.分支墓地

现在大魏庄魏姓宗亲墓地按分支早已由祖莹中迁出,分别安置,具体时间和年代亦无从考证。

我们这一支莹地在村子东北方向,具体是哪一分支,长辈人都记不太清了。

大魏庄历史建筑


大魏庄魏姓宗亲于明代永乐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徙至山东平原县,算起来已经过去了六百多年。在六百年里,魏氏后裔子孙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积累了不少产业,儿孙中亦不乏颇具成就者,有大学教授,也有商界精英。

现在,大魏庄魏姓宗亲有人提议春节期间举办族人大会,也有人提议编撰魏氏族谱,增加魏氏宗亲凝聚力,是一个不错的倡议。

笔者作为魏氏后人,每每翻阅魏姓来历,都有种自豪的情感涌上心头。况且,魏姓在中华大家庭姓氏里面还是一门大姓。

所以,每一位魏姓后人都应该秉承魏氏传统,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做一名合格的魏氏子孙,为魏姓族人增光添彩。

壹点号 东方欲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平原县   洪洞县   来凤   洪洞   宗亲   始祖   山西   火龙   山东   笔者   网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