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春:促消费需要得到资本市场配合,应改革上市公司利润分配模式

记者 樊旭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周三称,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占GDP比重较低,呼吁对上市公司利润分配模式、资本所得税等内容进行改革,从而增加居民的持续性和永久性收入,进而达到促消费的目的。

他在浦江金融论坛2023年春季会议上指出,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已连续三年低于名义GDP增速,今年一季度这一缺口较2022年进一步扩大,这说明国民收入分配进一步偏向政府和企业,也就是穷居民、富企业、强政府的分配格局。

“原来我们热议的是居民可支配收入超过GDP增速可能产生通货膨胀,但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国民收入进一步收缩,因此形成了逐步通缩的压力,有效需求不足的压力。永久性收入的扩大就是要改变穷居民、富企业、强政府的格局。”他说。

刘元春认为,相比发放一次性消费补贴,增加居民的持续性、永久性收入才可以真正扩大消费,且不会出现过度通货膨胀等后遗症。美国在疫情期间大量发钞票补贴居民导致的严重通货膨胀以及加息浪潮中跌宕的金融不稳定值得警惕。而且,补贴政策存在不可持续性,一旦退出,消费力将再次回落。

“从实质看,消费不取决于当期的收入,而是持续性、永久性的收入,特别是永久性的财富、安全性的财产分布。当期补贴对于消费可能会产生刺激,但是会以跨期的扭曲作为代价,恒久性收入是产生持续性消费的核心基础。”他强调,在政策设计上,要避免大出大进的刺激性政策,而持续性永久性的收入增加政策,需要得到资本市场的配合。

他进一步指出,我国居民的财产性收入,特别是来自于资本市场分红的收入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足5%,与欧美国家相差非常大,与世界平均水平也相差了7-8个百分点。

刘元春表示,一方面,要让居民拥有的金融资产在资本市场得到正确的估值,另一方面,在更深层次上,资本市场的分配模式、上市公司利润的分配模式以及企业治理体系要朝着促进将企业利润转化为居民收入的方向发展,而不是仅仅转化为企业的再投资资金。

“这不仅仅取决于上市公司的分红制度,也取决于资本经营者如何在现有的所得税基础上转化成自己个人的收入,这和资本所得税的高与低密切相关。”刘元春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资本市场   上市公司   永久性   持续性   通货膨胀   所得税   利润分配   居民   收入   模式   政策   企业   刘元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