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发布|科研人员破解海参“吐丝”之谜;研究揭示甲病毒的新型受体识别模式及跨物种传播机制……


跟踪科研成果,掌握最新动态!

1


研究发布最新黑洞照片


黑洞周围的物质被认为是在一个被称为吸积的过程中落入黑洞的,但是从来没有人直接对它进行过成像。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路如森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利用全球毫米波甚长基线干涉测量阵列(GMVA)联合阿塔卡马大型毫米/亚毫米阵列(ALMA)和格陵兰望远镜(GLT)在毫米波段开展的新观测,首次对著名的射电星系Messier 87的黑洞阴影以及其周围显示落入中央黑洞的物质的环状结构和强大的相对论性喷流一同进行了成像。图像首次表明了中央超大质量黑洞附近的吸积流与喷流起源之间的联系,新的观测结果揭示了有关这些电子的位置和能量的更多细节

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表示,此次展现的3.5毫米波长图像可以说是代表了当前的最新成就。但为了揭示M87中央超大质量黑洞及其相对论性喷流的形成、加速、准直传播的物理机制之谜,我们需要拍摄更多色的高质量图像。

内容来源:

https://www.cas.cn/syky/202304/t20230427_4885489.shtml


2


研究实现微孔框架离子膜内近似无摩擦的离子传导

研究表明,非同步的音乐活动较同步的音乐活动,反而更能促进幼儿的观点采择。这挑战了过往研究中常见的关于同步和模仿行为亲社会作用的认知,说明差异性协调比一致性协调更能促进观点采择这一核心社会认知能力。。

离子膜是水电解槽、燃料电池、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和离子捕获电渗析等相关过程的关键部件,在膜内构筑高效离子通道、降低离子跨膜传递能垒是开发高性能离子膜的关键,而如何在膜内构筑全刚性限域微孔并调控离子与通道的相互作用,从而逼近离子传导速率的极限,是开发新一代离子膜的关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铜文、杨正金教授团队与合作者针对离子膜普遍存在的“传导性-选择性”相互制约关系,提出一类新型三嗪框架聚合物离子膜。基于刚性通道的限域效应和通道内的“离子配位”机制,这类膜材料展示出了近无摩擦的离子传递,实现了水系有机液流电池快充,电池充放电电流密度达到当前普遍报道值的5倍以上这种阳离子膜在液流电池中展示出了非凡的性能,其对基于分子型活性物质的水系液流电池研究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内容来源:

http://news.ustc.edu.cn/info/1055/82719.htm

3


减少盐摄入,还是吃低钠盐?


高血压是中国居民发生心血管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大量研究表明,过多摄入钠和过低摄入钾均会升高血压,是高血压发生的重要因素。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武阳丰教授领导开展DECIDE-Salt研究,旨在同时评价两种减盐策略——用富钾低钠盐替换普通食盐和逐步减少厨房供盐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研究结果表明,将养老院厨房中的普通盐更换为富钾低钠盐,在2年干预期间,入住老人的收缩压平均下降7.1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1.9mmHg,主要心血管事件减少40%。与之相比,逐步减少厨房供盐未能取得相同效果,同时低钠盐组未见增加临床高钾血症和其他严重不良事件。这些结果说明在养老人群中推广应用低钠盐是较为安全的,也间接说明将低钠盐向其他发生高钾血症风险较低的人群(如年轻人)推广将更加安全

内容来源:

https://news.pku.edu.cn/jxky/b27252fa018240f7acc10d4090d629b1.htm

4


研究揭示甲病毒的新型受体识别模式及跨物种传播机制


甲病毒是一类由蚊虫等节肢动物传播的RNA病毒,能广泛感染人、鸟、鼠、马等多种动物并引起相关疾病。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药物或者疫苗被批准用来治疗或者预防甲病毒的感染,介导病毒跨越差异极大的不同物种之间传播的通用受体鲜有报道,病毒与这类受体的结合模式及其介导的跨物种传播机制尚不清楚。

近日,《细胞》期刊在线发表了清华大学医学院向烨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章新政课题组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结构生物学手段,结合多种生化方法鉴定了一种甲病毒全新的受体结合位点,揭示了受体VLDLR的多个相似串联结构域通过协同作用与SFV特异性结合的新型机制,首次阐释了通用受体分子介导病毒实现跨物种传播的分子机制,为抗病毒药物设计及新型疫苗开发提供了新靶点

内容来源:

https://www.tsinghua.edu.cn/info/1175/103230.htm

5


科研人员破解海参“吐丝”之谜


“吐丝”是许多热带海参遭到敌害威胁时,从肛门处喷出丝状小管并黏附缠绕捕食者的一种防御机制。海参喷出的小管被称为“居维氏器”,但其成分及其黏性产生的机制一直是未解之迷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胡超群带领的研究团队,通过染色体级的高精度基因组测序,发现居维氏器外层的黏性蛋白具有长串联重复序列,与蜘蛛和家蚕的丝蛋白类似。研究团队还在海参敌害防御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破解了海参“吐丝”之谜。玉足海参利用瞬时受体电位通道感受捕食者施加的机械压力,并通过释放乙酰胆碱信号刺激居维氏器排出。研究揭示了玉足海参居维氏器防御敌害的物质基础、感知过程与喷射机制,在研发提高人工增养殖海参适应能力的技术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为新型仿生水下黏合材料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内容来源:

https://www.cas.cn/syky/202304/t20230424_4885117.shtml



上述成果已发布于

“科协频道”线上社群“发成果”专区


排版 | 倪妮
审核 | 六朵 苍翼蝴蝶 苏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受体   海参   钠盐   流电   敌害   中国科学院   机制   病毒   物种   黑洞   离子   社群   模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