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最早预见毛泽东会成为新中国领袖的人?

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一帆风顺的,哪怕是毛主席。也是历经了各种挫折磨难,不曾放弃心中大志。

成功的路上有磨难亦有伯乐,其实早在革命最初,就有人提前预见了毛泽东将来的不凡成就,这种预见能力实为少之只有少,那么这些人都是谁呢?他们与毛泽东之间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毛主席


天才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毛泽东于1893年出生于湖南湘潭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那个年代社会的苦楚,反而让他对读书更加的刻苦,无论是在学堂里,还是在家务农,毛泽东都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


他把周总理的那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体现得淋漓尽致,少年时候的毛泽东就已经深受康有为、梁启超改良思想的影响,要把处于风雨飘摇的旧时代,改变为一个可以人人当家做主的新中国,作为同龄人之中的佼佼者,他一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周恩来

也许也是从这一刻起,就注定了他以后的领袖之路。在1918年的时候就和蔡和森创办了新民学会,在湖南省建立了反帝反封建组织。在之后的革命生涯中也时刻牢记着“让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思想。


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在国人心里,毛泽东成为主席既是民心所向也是众望所归。他带领着革命队伍于水深过热里缔造出了一个新中国,当之无愧的人民大救星毛主席!



回顾毛主席一生,他的丰功伟绩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与歌颂。在毛泽东还是年少时候,就已经有人预见他将来是中国的领袖人物。


“无间师生”符定一


符定一是湖南有名的文学家。幼读家塾,稍长入衡阳南路师范学堂,后入京师大学堂,1908年毕业,奏奖举人,曾任资政院秘书、顺天高等学堂教习。辛亥革命后回湘从事教育工作,历任岳麓书院山长、湖南省教育总会会长、湖南师范学校校长。


符定一

1912年创办省立一中,担任省公立第一中学的校长。此人不但学贯古今,并且有识人赏人的宽大胸襟。从后来他对毛泽东的帮助与扶持,和对有志之士的出资,足以看出符老先生的不同凡响之处。也正是这个人为毛泽东之后成为领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12年19岁的毛泽东以一篇《民国成立,百端待理,教育与实业应以何者为要策》一举考入湖南省公立第一高中。也正是这篇文章让符定一在众多学子中注意到了毛泽东。

毛泽东

这是一个属治国论的题目,对入学考试来说,属于难度很大的。当时毛泽东虽然年纪不大,却早已把治国救世之志立在了心中。文章里他谈古论今尽数上下千年,论据充足逻辑严谨,洋洋洒洒将教育与实业对国家发展的辨证关系说得头头是道。


在符定一看到毛泽东这篇文章的时候,不禁赞叹道:“奇才,真是奇才啊。”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下民国初立的景象,如何在这飘摇的时代里立国立民,写得真是洋洋洒洒,大气滂沱。使得符定一真想立刻就见一见这个年仅19岁的奇才!然而符定一高兴的同时,又担心其中有伪,就决定开学之后,亲自面见毛泽东。

符定一在新生入校的第一天,就在校长办公室里见到了这个让他赞叹的奇人。


符定一在办公室一见毛泽东开口就问道:“这篇文章是你自己写的吗?想不到你年纪轻轻就有如此之见识,如果我泱泱大国皆是你这样的人才的话,那我中国何愁不会崛起。”


毛泽东说:“我相信在不同的地方,也一定会有很多有血性的年轻人,他们在也在为救国救民而努力着。”


面对这一回答,符定一更是在心中对毛泽东多了几分欣赏。

毛泽东

为了进一步验证毛泽东的学识与谋略,符定一在办公室对毛泽东问了一系列的关于治国,救世的难题。


毛泽东亦是丝毫不惧,对答如流每个问题都说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这一刻起,符定一就在心里决定,一定好好培养这个旷世奇才!


此后,毛泽东便成了符定一的得意门生,他还拿出了自己珍藏的《资治通鉴》等书籍赠与毛泽东。毛泽东也常常去符定一老师家里吃饭,二人也常常在私下里就一些当时政策来探讨,亦师亦友。


除此之外,符定一对毛泽东还有救命的恩情。


那是1925年,毛泽东接到组织下达的任务,要他返乡养病,而得知这一情况的国民党则下令在他返乡途中将其抓捕。而这封抓捕密文却无意之间被符定一看到了,他当即对自己在湖南省政府做秘书长的老友劝解道:“放过润之,他将来的成就会在你我之上”。也正是符定一这一次的鼎力相救,使得毛泽东有惊无险地躲过了湖南军阀的抓捕。

符老先生却因与毛泽东关系密切,被国民党关进了监狱,在狱中符定一面对拷问,沉着地写下了“无间师生”四个字。足以见得符老先生与毛泽东的师生情谊,和对这个学生的厚望。


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


而毛泽东之才,除了符定一早先看到之外,还有一个人也是早早地就发现了毛泽东身上有着救国救世之才,此人便是杨昌济。

杨昌济

杨昌济是从英国留学回来的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既是毛泽东的老师,也是毛泽东的岳父。


当时毛泽东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1915年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校长决定向学生额外增收学杂费。而这一举动引起了大部分学子的不满和反对,从而拒交学杂费,还领着一众学生与学校进行了抗议活动“驱张运动”使得校长张干异常生气。


于是张干便贴出通告要开除这些以毛泽东为首的“问题学生”。


开除毛泽东等人之事被杨昌济及众多老师知道以后,便集体力保毛泽东,杨昌济老师更是写出了“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拄天长”的诗句,才得以保全了毛泽东等学生的学籍。


也正是杨昌济老师公平公正,使得他成为毛泽东印象最深刻的老师。

杨昌济

事后,杨昌济问毛泽东:“为什么别人抗议都不敢说出来,而你却来带头呢?”


毛泽东回答说:“这种迂腐顽固的思想和这种无理的压制,使得农民学子的学习压力更大。当下时局普遍都是穷苦学生,为了振兴中国而读书。若屈服于此事,以后怎么救国救民。”


杨昌济听后不仅感叹道:“此人身上有不凡于常人的见识,更是有一股超凡的领导力啊。”


杨昌济以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吸引着向上有为的学生,毛泽东、蔡和森、等经常去杨家向老师请教各种救国救民的大道理,也正是在这其间,杨开慧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


1918年,毛泽东与蔡和森等人在杨昌济的鼓励下一起创办了新民学会。杨昌济先生也积极参加新民学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他鼓励着学生们好好学习,投身革命救国救民。毛泽东的很多想法也都会跟思想开放的杨昌济老师说起。

新民学会

之后杨昌济老师应章士钊邀请,便带家人从湖南去了北京。


到了北京之后,杨昌济老师给毛泽东写信,问他愿不愿意出国留学。他在信上表示道:北京教育界有几位名人之士想送一批有志青年去法国留学,并且会资助一部分学费,希望毛泽东能够动员长沙的有志青年,一同赴法留学。


在新民学会活动的推动之下,湖南成为了留学生最多的省份。其中新民学会的留学生就有近70余人参加。而这些人里却没有毛泽东的名字。杨昌济清楚,即便是外界资助学费,剩余的100多大洋留学路费,毛泽东也根本拿不出手的。


杨昌济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跟毛泽东写信表示:“如果你想赴法留学,路费我会帮你凑齐,如果你不想去,那么你就在北大半工半读。”

毛泽东回信称:“我爱我脚下的这片土地,并不想去法国。”便到了北京开启了半工半读求学生涯,因为经济严重短缺,杨昌济老师便让毛泽东到自己家的家中同住,二人也更加便于学术的探讨。


在毛泽东暂住杨家期间,他坚持每天清晨起来用洗冷水澡锻炼身体。就算是寒冬腊月也是不曾间断。这也使得杨开慧从内心深处对他产生了一种敬佩,也正是这时毛泽东和杨开慧开始相爱。

杨开慧和毛泽东

后来杨昌济老师通过蔡元培先生,将毛泽东介绍到了李大钊创办的图书馆内,以便于让毛泽东有更多的机会学习知识,同时也解决了毛泽东经济不足的问题。在工作期间更是结识了当时的众多杰出青年。在杨昌济在风烛残年之时,写信给好友章士钊力荐毛泽东,其信中有这么一句话:“吾郑重语君,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他为毛泽东所做的这一切,也足以证明杨先生对毛泽东的才华之看重,而毛泽东也带着恩师的遗志,坚定不移的在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上前进着。

章士钊


人间毁誉原休问,并列支那两列宁


革命时期,毛泽东的身上的救国之才除了被老师们的赏识,还有一位文人的肯定与支持。


这位文人就是柳亚子,他还有另外一重身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两人虽然党派不同,可是柳亚子对毛泽东的看重却丝毫不亚于毛泽东的两位老师!

柳亚子

而二人的相识也只是源于一次国共两党合作时举办的一次会议,二人在会议上对革命的很多看法出奇的一致,致使二人一见如故。短短几天时间,柳亚子便对毛泽东有了深刻的印象,断定毛泽东一定是中国未来的伟大领袖。


柳亚子更是在1929年时候写下了一首名为《存殁口号》的诗,诗文写道:


神烈峰火墓草青,湘南赤帜正纵横。


人间毁誉原休问,并世支那两列宁。


柳亚子担心读者不明白两列宁的意思,亲自在诗中批注“两列宁”是指毛泽东和孙中山。

孙中山

列宁在共产主义者中地位自然是无需多言的,而孙中山此时也离世多年,柳亚子将毛泽东与孙中山并列相提,比之列宁,足以证明柳亚子看到了毛泽东身上的超凡的领袖力。


在后来柳亚子看到蒋介石第四次围剿井冈山失败后,再次提笔为毛泽东写下《怀人八载》一诗:


平原门下亦寻常,脱颖如何竟处囊。


十万大军凭掌握,登坛旗鼓看毛郎。


诗中所说的“毛郎”就是指的毛泽东,他敬仰毛泽东的思想境界,钦佩毛泽东的伟大抱负。那时的柳亚子就预见了毛泽东的领导风范。

且据资料所记载:最先预见毛泽东成为新中国领袖的人就是文人柳亚子。符定一和杨昌济两位老师,也是从毛泽东身上看到了他身上不同与常人的领导力,并没有预见毛泽东会成为新中国领袖。


结语


伟人的成功,除了有超乎常人的品格之外,也必须要有经历苦难挫折后更加坚定向前决心。同时也离不开伯乐的赏识。


纵观毛泽东的一生,从参与建党大业,到1949年宣布新中国成立,这等的丰功伟绩,这等的不屈傲骨,国家领袖当之无愧。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来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呦,他是人民大救星”这首脍炙人口的歌谣,颂出了一代伟大领袖毛泽东对中国人民的杰出贡献,颂出了毛泽东拯救人民于水火的英雄之治,颂出了我亿万国人对这位领袖的拥护与敬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新中国   领袖   新民   救国救民   湖南省   湖南   列宁   北京   学堂   中国   校长   身上   思想   老师   学生   毛泽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