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件实行丧葬改革,4月份开始平坟,这是真的吗?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下“关注”,方便与您讨论分享,也能及时观看下一篇精彩文章。非常感谢您的关注!】

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但是其中有精华有糟粕,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取精华去糟粕,对于很多文化有传承至今的,也有早就被废除的。

前些年国家将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发展之上,对于这些小习俗也没有过多管制。不过随着近些年脱贫攻坚战成功,美丽乡村计划也随之来临,对于很多落后文化习俗国家都有意改变。

丧葬文化就是其中的一种,随着国家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加快,很多政策是循序渐进的,但是挡不住老百姓心中动摇所以就有很多谣言出现。最近,网上就有消息传出中央文件实行丧葬改革,4月份开始平坟,这究竟是不是真的呢?

丧葬文化

现如今在市区当中,丧葬文化已经变化很大了,几乎都已经转变为精简化、文明化,方式也由土葬转变为火葬。但是农村当中很多都是土葬的方法,也就是在地里起一座坟头。

如果说我国最传统的丧葬文化,那是很繁琐复杂的。相信大家平时在电视剧里也有所了解,又是披麻戴孝,又是儿女守灵,我们在电视剧看到的可能并不全面,但是也没有太多出入了。

如今,丧葬文化虽然有所改变,但是很多地方依旧在传承着。我们拿北方农村地区的丧葬文化举例。大约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地的农村,每家都有一片气势恢宏的祖坟,每每去世一人场地上就多了一个坟头。

并且,一般都是儿子儿媳在一处,如果是女儿就归到夫家祖坟上去,这一点是不是很熟悉了,没错就是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虽然现实生活中人们大部分都不会如此,但是到了传统的祖坟归属问题上,哪怕再宠爱女儿,也是不会违背这个规律。

具体的葬礼大概会持续三到五天,老人去世之时,儿女会放上葬礼专用的鞭炮。因为农村之中大多数是家族组成的社会,放鞭炮就寓意着通知亲戚朋友,让亲戚朋友前来吊唁

接着街坊四邻都会帮忙弄白布,缝孝衣,老人的直系亲属,儿子女儿一辈的人会穿上特地缝制的孝衣,其他晚辈则按照地区习俗在身上或者头上系白布。并且老人的儿子女儿要为老人守灵最少三天,三天过后才是真正的葬礼开始。

葬礼上同样会放丧葬鞭炮,有人说是为了让老人走好,也有人说是寓意着即使老人走了家也不会散。

具体仪式同样是宏大的,一般会请唱戏师傅,还会搭台子搭帐篷,帐篷中老人的晚辈们都守在身侧,等待着远房亲戚一个个到来。到下午三四点钟再由晚辈们一路走到坟场,正式下葬。

这样的文化虽然有很大寓意,但是难免造成扰民、交通拥堵等情况,对于新时代所要求的绿色环保也有挑战,所以国家有意进行改革。

改革不会一蹴而就

上述提到国家有益对于丧葬文化改革是真,但是平坟是假。我国的丧葬文化由来已久,很多村民更是守着这些文化过了一辈子,如果贸然进行大规模平坟,那么势必会引起很多老人的情绪波动,对于社会稳定是个不小的挑战。

再者,改革本就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对于丧葬文化这种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想要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要循序渐进,有计划进行。

丧葬文化的根基在于人们的心中,是深入人心的传统文化在影响着葬礼规模,所以说真正要改变的还是人们思想层面的东西,绝对不是暴力平坟能解决的。

对于丧葬改革,有所抵触的还是一些土生土长的村民,他们在一方土地上过了一辈子,守着传统文化也守了一辈子,如果说老了老了要将自己坚持了一辈子的文化扔掉,确实也有点困难。

所以国家并不急于一时,还请村民们放心,国家即使要改革也是循序渐进的事情,绝不会以暴力平坟来解决问题。同时也请村民们不要过于守旧,也要多看看新时代的发展,关注一下时代发展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文化来促进中国的进步。

丧葬改革是人们文化的改革,是思想层面的改革,想要短时间内做出有效改变还是有些困难。现下还是要多多宣传新时代理念,让人们主动接受丧葬改革才是重中之重。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丧葬   孝衣   土葬   中央文件   祖坟   坟头   晚辈   循序渐进   寓意   葬礼   习俗   老人   女儿   农村   国家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