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7岁闯香港,富过李嘉诚,49岁遭枪杀,留给4妻15子半个铜锣湾

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史说百家

编辑|史说百家

【前言】

1928年,此时的香港虽然还在英国人的统治之下,但相比于当时世界上其他水深火热的地方来说,香港还是能够算得上治安比较好的城市了。

然而4月30日这天,车水马龙的香港中环闹市突然响起了三声枪响,惊得路人们纷纷寻找掩体来保护自己的安全。

随后在众人惊恐的目光之中,有着“鸦片大王”称号的香港首富利希慎,倒在了前往裕记会所用膳的路上,凶手也已经趁着慌乱的功夫逃得无影无踪。

这位香港首富的当街暴毙引起了当时香港社会的轰动,香港警方对于这种当街刺杀首富的行为非常重视,出动了大量的警力用来侦破这个案件。

利希慎的家人也开出了两万港币的赏金,用来悬赏那个刺杀利希慎的凶手,两万港币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算得上是一笔天价了,但是却始终毫无收获。

因为始终没有找到杀掉利希慎的人,所以这件事直到现在都是一件悬案,在当时自然也引起了香港人民的热烈讨论。

不过相比于杀死利希慎的凶手,香港的市民们似乎更关心利希慎的家事,毕竟作为香港知名的大富豪,利希慎死后,他留下的家产究竟应该由谁来继承,就成为了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问题。

大家都很好奇他的孩子们会不会为了争夺家产,将这个家变得四分五裂?

【女中豪杰】

因为当时的香港社会基本还保持着清朝时期的风俗,所以利希慎不止拥有一个妻子,还同时娶了三个小妾。

这四位妻妾一共给他生下了七男八女十五个孩子,现在利希慎去世了,他留下的遗产应该由谁来继承管理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因为利希慎去世的时候还不到五十岁,所以这十五个孩子不是在外读书,就是年龄太小,根本就没有一个人能够撑起大局。

就在外界众说纷纭的时候,,利家也已经摇摇欲坠的时候,利希慎的发妻黄兰芳站了出来,成为了家族的顶梁柱。

黄兰芳出身商贾世家,老话都说娶妻要娶贤,这位黄兰芳就是一位标准的贤妻,不管是管理家庭还是在经商上面都非常的有头脑。

只不过以前利希慎还在世的时候不需要她,所以她一直都在操持这家中的事情,从来没有在外抛头露面过。

现在利希慎去世了,她就自然而然的站出来主持利家的大局,直到这个时候,人们才发现这位黄兰芳的不一般。

她并没有执着于让自己的亲生孩子继承利希慎留下的家业,而是选择了让妾室所生的长子利铭泽来成为利家新的掌舵人。

利铭泽12岁的时候就被利希慎送到了英国读书,后来在英国考入了牛津大学,当时还正在学校上学。

不过既然是要自己回家继承家产,利铭泽自然也顾不得学校的学业了,急急忙忙从英国赶回香港。

黄兰芳舍弃自己的利益,甘愿让妾室所生的利铭泽,成为利家新的掌门人这一举动,让本来正准备蠢蠢欲动,抢夺家产的三个妾室打消了这个念头。

因为对于这三个妾室来说,要想抢夺家产的话,她们手中唯一的方法就是让作为长子的利铭泽出面,和黄兰芳所生的嫡子争夺继承权。

但是现在黄兰芳主动让步,让几个妾室没有了和黄兰芳争夺的理由,也就避免了内斗对整个家族的冲击。

并且今后利铭泽掌握了利家的的产业,也会因为黄兰芳当初的恩情对她的她的孩子多有照顾,可谓是一箭三雕。

虽然已经决定出了新的利家家主,但是当时的利铭泽毕竟还在英国,而且当时的交通也没有现在便利,所以利铭泽回到香港还需要至少半个月的时间。

考虑到利希慎死的不明不白,到现在还不知道究竟是因为什么被杀,所以为了安全起见,黄兰芳下令在利铭泽回到香港之前,家里的所有人不得随意外出。

同时也谢绝任何访客,只有负责采买物资的管家和看病的医生可以出入利家的大门。

在黄兰芳的安排之下,年仅23岁的利铭泽回到香港之后十分顺利的就接过利家的产业,在黄兰芳的帮助下坐稳了利家家主的位置。

利铭泽成功掌握利家的大权之后,下达的第一条命令却和利家的产业没有任何关系,而是不允许利家的任何人再前往澳门。

对于利铭泽为什么不让利家人再去澳门,外界的猜测非常的多,但是基本上都是和利希慎生前在澳门的产业有关。

【美国少年】

1879年,利希慎出生于美国夏威夷,他的父亲利良奕是一名来自中国的淘金者。

和很多被骗到美国淘金的劳工不一样,利良奕和弟弟利文奕是在得知美国的东海岸掀起“淘金热”之后,主动前往美国想要寻找发财机会的。

兄弟两人无疑是非常幸运的,在这股“淘金热”中,有很多人因此倾家荡产最后却什么都没有捞到,而兄弟俩人则凭借着淘金成为了身家不菲的土豪,并且还在美国结婚生子,这个孩子就是日后的利希慎。

虽然在美国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当时那个时代的美国对华人非常的排斥,经常发生大规模排华事件。

所以尽管利良奕非常有钱,但是依旧无法在美国安稳的生活下去,加上当时美国的淘金热基本已经消退,他也淘不出什么金子了。

最终不堪重负的利良奕想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于是在利希慎17岁那年,利良奕决定带着儿子回到广东老家。

利良奕是广东新会人,但是当时的新会只是一个小城市,利良奕觉得自己如果待在新会的话,除了买一些地当个地主以外没什么生意可做,加上当时新会出现了水灾,最终经过一段时间的辗转之后,利良奕带着老婆孩子定居在了香港。

当时的香港因为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已经归属英国管辖,而在经国人来到香港之后,便将鸦片生意当作了香港的正当生意,以至于大街上随处都能见到大烟馆的存在。

虽然当时距离林则徐虎门硝烟已经过去了很多年,所有人也都已经知道了鸦片的危害,但是因为鸦片的利润实在太高,所以还是有很多人没有抵挡住诱惑,做起了这种伤天害理的生意。

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之下,利良奕也没有抵挡住鸦片高利润的诱惑,也随大流开起了大烟馆,甚至做起了鸦片贩卖的生意。

不过他自己也知道这是个伤天害理的事情,所以他并没有让自己的儿子利希慎参与到其中,而是将他送进了英国人创办的皇仁书院读书。

这所皇仁书院虽然名字听起来古色古香,但其实是一个中西合璧的学校,学校里不仅有中国传统的书法、古文等课程,还有经济学和各种科学这些西方课程,并且整个教学模式也是西式的教学模式。

得益于人生中的前17年一直是在美国生活的,利希慎很快就融入到了皇仁书院之中,并且还以非常优异的成绩毕业,甚至被学校邀请留校担任老师。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在父亲的安排之下,迎娶了一位黄姓商人的女儿为妻,也就是后来那个站出来力挽狂澜的黄兰芳。

【鸦片大王】

虽然老师这个职业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非常受人尊敬的职业,但是利希慎却并不想就这样当一辈子老师。

或许是遗传了父亲的经商血统,利希慎对经商非常的感兴趣,在学校待了没多久就主动辞职,选择了下海经商。

尽管利希慎非常想和父亲一起经营鸦片生意,但是因为父亲利良奕也知道鸦片生意的危害,所以虽然同意了利希慎经商,但是始终不允许他插手家里的产业。

然而父亲的阻拦并没有难倒利希慎,他已经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和一些商人联合创办了一家名为“裕兴”的鸦片经营公司,并且把生意做得有模有样。

不过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在将生意做起来之后,他就选择了向自己的父亲摊牌,利良奕在得知儿子走上了和自己一样的道路之后,只能无奈的叹了一口气,然后将自家的产业也交给了儿子,全部由利希慎来经营。

来自父亲的“肯定”让利希慎的野心再一次膨胀了起来,他开始想要垄断香港的鸦片生意,最终在他的一番经营之下,成功的垄断了香港的鸦片生意,成为了香港的“鸦片大王”。

此时的利希慎,已经和当时上海的青帮大佬杜月笙齐名,世人都知道“上海杜月笙,香港利希慎”的大名。

鸦片是个非常暴利的行业,并且每一笔钱都沾满了罪恶,不管多么富有的家庭,刷一旦染上鸦片,基本都要落得一个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下场。

当时香港的鸦片行业已经被利希慎给垄断,做着独门生意的利希慎已经被利益冲昏了头脑,开始变得有些癫狂,甚至让当时的香港政府都看不下去了,想要对鸦片进行管控。

利希慎虽然已经被金钱蒙蔽了双眼,但是还没有头脑发昏到和背后站着大英帝国的香港政府对抗的地步。

并且他觉得香港正政府只是雷声大雨点小,自己只要暂时避避风头,等过一段时间再重出江湖就行了。

于是在香港政府开始管控鸦片之后,他依旧在发展自己的鸦片生意,香港卖不了鸦片就往别的地方买,利希慎将目光放在了澳门。

和香港不一样,葡萄牙政府对澳门的控制非常的宽松,对鸦片也没什么管控可言,利希慎一下子就垄断了澳门的鸦片生意,同时成为了香港和澳门的“鸦片大王”。

同时为了保住自己在香港的鸦片生意,利希慎和自己公司里想要放弃鸦片,转而向其他领域发展的股东针锋相对,甚至闹到了对簿公堂的地步。

并且为了以后能够继续在香港贩卖鸦片,他还花300万在香港买下了一大片地,方便以后进行鸦片种植。

【洗白失败】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利希慎也发现香港政府是真的要在香港禁烟,他只能将这块地另作他用,拿来搞开发,而这块地就是如今的香港购物天堂——铜锣湾。

在这个时候,他也渐渐意识到了鸦片生意终归不能长久,开始着手为自己洗白,利家的产业也慢慢向房地产、娱乐以及实体经营这些方向汇聚。

虽然已经有了洗白的念头,但是因为多年来的顺风顺水,年近五十的利希慎不仅没有学会韬光养晦,反而养成了骄傲狂悖的性格。

1927年的时候,虽然已经缩减了在鸦片生意上的投入,但此时的他依旧是香港的“鸦片大王”,因为鸦片生意太过火热,他被卷入了一场官司当中。

这次和他对簿公堂的人是一个香港政府的官员,不过年近五十的利希慎丝毫不惧,在他一年多的坚持下,终于获得了这场官司的胜利。

1928年4月30日,获胜没多久的利希慎就被不知名杀手刺杀,于香港闹市街头当场暴毙,年仅49岁。

之后便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黄兰芳主持大局,并且成功的利家的产业交到了利铭泽的手中。

在继承利希慎留下的产业时,利铭泽非常的果断,直接将所有和鸦片有关的船业全部舍弃,虽然让利家承受了不小的损失,但是好歹因为之前利希慎为了洗白自己将一大部分资金都转移到了其他领域,所有利家还没有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后来抗日战争爆发,谁都没有想到,曾经的“鸦片大王”利希慎的后代们,竟然投入到了抗日的浪潮之中,利铭泽也将家中大权交给了黄兰芳,然后凭借着自己在牛津大学学习的工程学知识帮助国家修建工事。

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分散在各地的利家人才重新回到香港,利铭泽也再次从黄兰芳手中接过家族产业。

【TVB创始人】

利希慎的儿子也并不是只有利铭泽一个人有能力管理好利家的产业,黄兰芳所生的儿子利孝和同样非常有能力。

1967年的时候,利孝和同样生出了和当年利希慎一样的想法,想要下海经商,不过他并没有选择鸦片这种伤天害理的东西,而是盯上了另一个行业。

因为当时彩色电视刚刚被发明出来,所以利孝和便盯上了电视这个在他眼里非常有发展潜力的行业。

最终他找自己哥哥借了一点钱当作启动资金,和朋友邵逸夫一起成立了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也就是我们俗称的TVB。

上个世纪香港电视娱乐的辉煌,其实不如说是TVB自己的辉煌,单就利孝和创办的TVB,就为利家带来了十分巨大的利润。

1983年利孝和去世之后,他的夫人接手了他在TVB的产业,并且趁着影视行业的蓬勃发展,将利孝和留下来的财产翻了十几倍。

【结语】

现如今利家的产业已经传了三代,也就是利希慎的孙辈手中,并且早就已经过了需要累死累活打拼的阶段。

如今的他们,只要能够保持住自家的资产不缩水,就已经算是他们的成功了。

利良奕和利希慎父子两个作为打天下的那一批人,手上可以说是沾满了鲜血,所以利希慎作为香港的“鸦片大王”,却惨死在香港的街头。

不过好在利家的后代还算是有些良知,尤其是利铭泽,在了解鸦片行业的利润之后,依旧能够果断的将其舍弃,并且在国家危难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带领全家人为国奉献,非常值得敬佩。

如今的利家虽然已经不是香港的首富,但是凭借着利铭泽和利孝和留下的产业,以及半个铜锣湾的地皮,足以让他们衣食无忧,毕竟光是那半个铜锣湾就已经给利家带来了700亿的利润,每年的租金就有30亿。

并且如今的利家在选择家族掌舵人的时候,向来会选择同辈中最有能力的那个,所以依旧能够矗立在香港豪门之列。

END

往期精彩:

福建男孩4岁丢失,17年后找到亲生父母,养父:回来继承千万家产

揭秘女鉴黄师的真实生活:时薪不过6元,离职后无法直视这些词

1994年,东北小伙称曾4次遭遇外星人,外星美女强行和他发生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香港   淘金热   澳门   家产   美国   鸦片   大王   父亲   生意   产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