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三夫人陈洁如:15岁嫁蒋,蒋宋联姻后被休,终身未嫁

1971年2月,84岁的蒋介石收到了一封来自香港的信,其中有两句写道:“三十多年来,我的委屈唯君知之,然而,为保持君的家国名誉,我一直忍受着最大的自我牺牲,至死不肯为人利用。”

这是蒋介石最后一次收到来自海峡对岸这个人的信,因为在这一年的2月21日,这个人永远地离开了蒋介石。

这个人就是蒋介石的第三个女人,陈洁如。21日那天,她孤独地在寓所里中风而死,享年六十五岁。四年后,蒋介石也告别了人世。

一见钟情

1906年,陈洁如出生于镇海,父亲是在沪经营纸业的商人,母亲是一个苏州女人,家境还算宽裕。陈洁如本来的名字叫做陈凤,家人都叫她为阿凤。

阿凤十二岁上学,在学校里,阿凤结交了一个名叫朱逸民的姐姐。朱逸民长她六岁,不久,两个人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阿凤在同乡的介绍下,认识了上海的大财阀张静江。张静江是仗义的人,欣赏陈家的为人,因此在生活上、生意上都诸多帮衬。

朱逸民与张静江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连朱逸民读书住宿的一系列吃穿用度,都是张静江在负责。1918年,张静江的原配夫人去世,二十岁的朱逸民便顺理成章地成了张静江的新任夫人。

朱逸民经常邀请好友阿凤到家里做客,一来二去,阿凤便成为了张府的常客。

1919年暑假的一天,孙中山、蒋介石和戴季陶到张静江家做客。张静江把屋中女眷一一作了介绍。

十四岁的阿凤看起来早熟。跟在孙中山身后的蒋介石对她一见钟情。

穷追不舍

蒋介石知道阿凤和朱逸民是好朋友,常常去张家玩儿,蒋介石的身影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张家,和张静江成了“生死之交”。

在张家,蒋介石每每与阿凤相遇,一言一行从来不避讳对阿凤的喜爱。

一天,阿凤和蒋介石又在张家相遇了,拗不过好朋友的帮腔,阿凤终于答应和蒋介石单独出去吃饭,算是第一次约会。

后来,蒋介石展开了道歉攻势,甜言蜜语每天都有,且丝毫不会觉得有损大男子的威严。阿凤见避之不及,索性不再到张家去找朱逸民,想用这种方式逃避蒋介石。

面见不上,蒋介石便一天几通电话往阿凤家去,所说的内容不过就是道歉,希望阿凤能够原谅他,不要避而不见。

电话连打了一个星期,阿凤不置可否,蒋介石又换了一个招式—写信。尽管蒋介石信中非常诚恳道歉,但阿凤仍然选择不原谅他。

然而,世事难料,1921年,阿凤的父亲因病去世,母女二人泪奔。正在这时,蒋介石出现了,他先是拜托张静江夫妇做月老,亲自登门去游说陈母。

蒋介石披麻戴孝,扮作孝子来到阿凤父亲的灵前吊唁,脸上表情悲痛且真挚。阿凤心绪变得复杂起来,如她自己所说:“我偷看了他一眼,不禁怦然心动。”

朱逸民趁热打铁地再次上门游说陈母,终于说动了对方,答应了蒋陈二人的婚事。

订婚那天,蒋介石和阿凤去了南京路上的一家巧克力店吃外国点心,蒋介石对阿凤说道:“凤是你的乳名,这应该是娘家和最亲近的人叫的,外人这样称呼不好,我为你选了一个新名字,我觉得与你的性格很相符,那就是‘洁如’。”他一面说,一面掏出一个纸包打开来,里面是一张蒋介石的照片,在照片左侧醒目地写着“陈洁如”三个字。阿凤自己也很喜欢洁如二字,欣然应允。

如愿以偿

1921年12月5日,蒋介石和陈洁如在上海永安大楼大东旅馆的宴会厅里举行了隆重的结婚典礼。陈洁如送给蒋介石一只带有金链子的金质怀表,蒋介石则送给娇妻一只十分小巧的柯达相机。

蒋介石留在溪口度蜜月期间,和大夫人以及老太太都建立起了感情。

没过多久,蒋介石收到孙中山先生的急召,需火速赶往广州,夫妻俩便告别了老家的人,坐上了回上海的船。

临别时,陈洁如拉着毛福梅的手,竟然掉下了眼泪,两个女人能有如此真挚的感情,这也不得不令人佩服她们的人品和处世态度。

蒋介石冒险登上永丰号去会见孙中山先生,彼时陪伴左右的还有陈洁如。陈洁如这不惧危险地跟随,让她在蒋介石心中的地位又抬高了一层。

1922年至1923年间,蒋介石辗转广州上海、溪口等地,陈洁如都如影随形。

1923年8月,蒋介石率团去苏联考察,极力要求陈洁如同行,但不知道是出于对苏联的抗拒,还是害怕离开故土,总之陈洁如拒绝了。没办法,远在苏联的蒋介石只能通过鸿雁传书表达思念之情。三个月时间,百忙之中的蒋介石给陈洁如写了七封信,可见其爱意之深。

1924年,蒋介石出任黄埔军校校长,带着陈洁如南下广州,两个人才算真正有了个家。陈洁如也开始以“蒋校长夫人”“蒋总司令夫人”的身份出入社交场合。

在广州的日子,是蒋介石和陈洁如最为恩爱的日子,蒋介石的原配夫人以及侍妾都被晾在一旁,唯陈洁如独享恩宠。

陈洁如和蒋介石一起生活的日子里,一直没有怀孕,收养了一个女婴,取名“陪陪”,后来蒋介石给其改名为瑶光。

承诺随风

1926年底到1927年初,因为政府迁都问题,蒋介石与内部发生冲突,步履维艰。孔祥熙和宋霭龄轮番相劝,建议他与宋美龄联姻,以换取宋氏家族的巨大财力支持。

面对严峻的政治局面,蒋介石不把儿女私情放在第一位,尽量从政治角度考虑自己与宋美龄联姻的重要性,并且告诉陈洁如,这只是一个“计划”,需要一定时间来完成,但绝对不会是一辈子。

他希望陈洁如能从大局上来考虑,退让几年,给自己机会完成大业。

陈洁如听了,如五雷轰顶,怎么也想不到蒋介石会变心,于是愤然离开了蒋介石,去了上海。

蒋介石赶到上海,单独去拜见了陈洁如的母亲,把现在的情况坦然地告诉了岳母,希望岳母能够一起说服陈洁如,成全自己的政治联姻计划。并且信誓旦旦保证,只需五年,五年后一定恢复和陈洁如的夫妻关系。陈母答应了蒋介石的要求。

再次面对陈洁如的时候,蒋介石眼睛里噙满了泪水,他拉着陈洁如的手,几乎是恳求地说道:“洁如,我知道这样做很过分,但是希望你能够理解我的难处,宋霭龄提出的条件之一是你必须去美国读书,如果留在上海,全盘计划都会告吹。五年,只需要五年,我一定接你回来,我们还像以前一样,如有食言,天打雷劈……”

蒋介石便安排好了陈洁如的出国事宜,由侍从秘书陈舜耕以及张静江的两个女儿陪同,乘坐轮船远赴美国。临行前,蒋介石交给陈洁如十万元的生活费,鼓励她说:“一定要好好学习,回国后才可以更好地尽到总司令夫人的职责。”

陈洁如在船上听到无线电台播放出上海各大报纸所载的《蒋中正家事启示》的时候,才慢慢意识到,原来蒋介石的真正意图在于此,一切的一切,不过是一个巨大的骗局而已!

陈洁如的精神彻底崩溃了,冲出房间想跳海,陈舜耕发现苗头不对,赶紧将她拉了回来。

这时候的陈洁如不过二十出头,但却遭遇了如此大的情感伤害,她暗暗起誓,此生不再嫁人,因为她无法再相信任何男人。

1928年3月到1929年11月,蒋介石既没有给她写任何一封信,也没有寄来钱,任凭陈洁如翘首以盼,却终究是希望落空。

1933年,五年之期满,陈洁如回国。之前收养的女儿瑶光搬过来和她同住,改随母姓,给陈洁如心中带来些许宽慰。

但经济问题却成为最大的问题。陈洁如屡屡给蒋介石写信,却从未得到回复,最终只盼到了蒋介石差人送来的五万块钱,没有只言片语。

旧情复燃

抗战全面爆发不久后,上海沦陷,租界成了陆地之孤岛。住在法租界巴黎新村的陈洁如成日如履薄冰,深居简出避祸。

1941年12月的一天,陈洁如穿着厚厚的衣服外出购物,她把衣领竖起来,低着头,快步走在街头,突然听到一个声音在叫自己,回头一看,迎面走来了汪精卫的夫人陈璧君。早在广州的时候,陈洁如就与陈璧君相识了,彼时是关系不错的朋友,哪曾想此番相见,彼此已经成为了立场不同的“敌人”了。

汪伪政府成立后,陈璧君力邀陈洁如出任汪伪政府侨务委员会副主席,参与“曲线救国”大业,也可以报被蒋介石遗弃的仇恨,明辨是非的陈洁如婉拒了。

陈璧君并不甘心,三番五次上门游说,为了避免纠缠,陈洁如悄悄离开了上海,辗转奔赴重庆。

到达重庆之后,陈洁如被秘密安排在吴忠信公馆里居住,这里离蒋介石的官邸并不远。得知前妻回来的消息,蒋介石的一颗心竟又蠢蠢欲动起来,他带着礼物,敲开了陈洁如的门。

陈洁如没有勇气说一声“不”,再狠狠地关上大门,毕竟,蒋介石是她这一生唯一爱过,甚至还在爱着的男人。就这样,蒋介石和陈洁如旧情复燃了。

蒋介石偷偷地与陈洁如相会,费尽心机编造谎言欺瞒宋美龄,宋美龄知道后,家庭纠纷闹得沸沸扬扬。

1942年11月,宋美龄以去美国疗养和访问为说辞离开了重庆,这样一来,蒋介石和陈洁如反倒可以无所顾忌了。

孤独终老

1945年8月,抗战胜利,陈洁如平安返回上海。蒋介石退守台湾,陈洁如已然无牵无挂,从香港返回,决定留在上海。

在香港的日子,蒋介石委托戴季陶的儿子戴安国每月接济陈洁如五百美元,而且始终派人监视着陈洁如的一举一动。蒋介石也曾给陈洁如来信,信中温柔地表达过眷恋和思念之情,他告诉陈洁如,曾经的体贴和关怀,时常想起,无法忘记。

1971年2月21日,陈洁如的一个朋友上门相邀去打麻将,发现陈洁如横尸地上。

2002年,陈洁如的养女陈瑶将陈洁如的骨灰归葬到上海福寿园。

上世纪60年代,陈洁如家大部分红木家具被毁,只有这件柚木五门橱柜位置隐蔽得以保存完好。

2009年3月19日,蒋介石和陈洁如结婚时用的陪嫁五门橱保存于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馆,成为上海清明月纪念馆的重要藏品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蒋介石   伪政府   夫人   逸民   苏联   复燃   重庆   美国   广州   上海   陈洁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