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皇家生活细节,细看清朝皇帝的饮食文化

紫禁城身为皇家居住的场所,长期保持着它应有的神秘,那一砖一瓦都记录着一个王朝从开始到结束的全部历程。那帝王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呢?他们的衣食住行与我们又到底有何不同呢?到底是怎样的饮食搭配和习惯才能迎合那么多运筹帷幄、日理万机的清朝帝王们呢?

清朝的饮食丰富多彩,又具有时代性与民族性。紫禁城大大小小的宫苑,都有各自的膳房,仅后妃就有八个等级,饭资从十两到五十两不等。最大的"御膳房"只为皇帝一人服务。古往今来,皇帝们吃到的每一口饭都关系到他的安全和健康以及身为九五至尊的排场。那紫禁城里的饮食习惯到底是怎样的呢?

清宫里的用膳一直沿袭着入关前的传统,和汉族的饮食习惯有着很大的区别。他们每日只食两餐,因为在关外时,满族人民在劳作之前要先吃一次早餐,中午是不会回家的,也就没有吃午饭的习惯,直到下午时分才会回家吃晚餐。满族人民长期实行两餐制,在入关后也将这一制度带进了宫廷。宫中的早膳在卯时(早上六点半到七点半之间),晚膳在酉前(下午两点至三点之间),两膳之间有一次点心,晚膳之后有一次酒膳。虽贵为九五至尊,但是在饮食方面并不能随心所欲,饮食的质和量都是维持一天学习和处理国事的基本。对于皇帝来说一定要饮食有度,切记暴饮暴食,无论自己多喜欢的食物,都不能食用过多。如此看来,虽然皇帝们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却也必须时刻克制住自己的欲望,就连最基本的食欲都不能得到满足,这个位置虽然得到了许多常人无法得到的,但也失去了很多基本的快乐。

1、 饮食节俭的千古一帝

在影视剧和文学作品,我们不难看到很多皇帝用膳时的情景,大多是豪华精致的餐具,上百道美食,鱼贯而入伺候的宫女太监。举手投足间尽显皇家用膳的气派和奢华。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据史料记载,皇帝的膳食一般来说是二十道菜左右,乾隆年间的膳单记录过,乾隆一顿膳食的菜大概是十五道到二十五到菜之间,而后期的慈禧太后平日里每顿膳食则是有四十八道菜,过年过节更是加到一百零八到菜之多。

而御膳房的"创始人"康熙皇帝对于饮食方面,则是一向秉持着勤俭节约的态度。都说从一个人喜欢的食物上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性格。他最爱吃的食物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豆腐,也曾将宫廷里用简单食材制作的八宝豆腐的配方当作奖赏赐给过大臣,这道菜虽然朴实无华,但却营养均衡,与形势低调为人宽厚的康熙皇帝也很是相配。

清初的法国传教士白晋的《康熙帝传》也曾记载过,康熙皇帝满足于普通的食物,绝不追求特殊的美味,而且吃的也很少,没有丝毫铺张浪费的情况,甚至他曾经率领大军出征时,为了节约军粮一天只吃一顿饭。他一生一生勤奋劳碌,从"百废待兴"到"康乾盛世",他一个人用了六十一年的时间,撑起了繁荣的大清朝,而这背后他一个人默默付出的,我们也未曾见过。大概就是这健康克制的饮食习惯,所以康熙在清朝帝王中的寿命也是比较长的,他的朴素节俭、修身治国,值得后人永远学习。

2、 奢侈无度的慈禧太后

跟勤俭朴实的康熙皇帝比起来,同治的生母慈禧太后就是极度奢华了,尤其是在她的饮食方面,更是超过了清朝的历代皇帝,光是在膳食上,每年就要花掉几万两银子。慈禧每日正餐有上百道菜,点心有四五十样,每样菜式都必须选用上等食材,不光是饮食极度奢侈,连餐具都丝毫不能马虎,慈禧生前最爱用的两样餐具就是一双镶银筷子和一双金制筷子。无论宫外是怎样的动荡不安,她也肆无忌惮的让膳房为她准备昂贵的食材,换着法的取悦自己。

光绪年间,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带着光绪仓皇西逃。据史料记载,当时的逃行队伍里,所有御用服食,概未备带,加上沿途兵荒马乱,无人接应,平时对饮食要求极高的慈禧太后此刻能吃得上一顿饱饭就已经是万幸了。可一到西安,她就又过上了穷奢极欲的生活,而其中花费的大量金钱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靠大量调拨,转运各省的关京饷银粮,二是靠对沿途及山陕人民的大肆搜刮。在王朝生死存亡之际,身为太后的她不但不心系天下子民,反而致百姓于水生火热之中,大量榨取民脂民膏。与日暮西山的王朝统治相比,晚清的御膳房却呈现出一派回光返照似的繁忙景象,大清朝就这样在慈禧醉生梦死的挥霍中走向了灭亡。

3、 末代皇帝爱西餐

作为清朝末代皇帝的溥仪,他的一生经历了从帝王到平民的转变,而他的饮食喜好和习惯也相比较传统的清宫膳食有了很多改变。清朝衰败的命运,并未影响到他的日常生活,他不但在宫里继续过着锦衣玉食的日子,李鸿章之子还为他找了一位西洋老师,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个人就是英国的庄士敦,溥仪与他相处的很融洽。

在庄士敦的影响下,溥仪的生活和思想都渐渐西方化,他开始尝试西式礼服,阅读英文书籍,严肃的帝王生活中,溥仪对西方世界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当然其中也包括了西方的饮食。为了能够在宫里吃到西餐,溥仪还裁撤了当年康熙帝设立的御膳房,把储秀宫的后殿改成了一个西餐厅,里面的清一色的西式家具、餐具、钟表。溥仪还特地请了四位西餐厨师,专门为他一个人烹饪西式美食。

溥仪有时甚至会连续半个月都吃西餐,少的时候一个月也要吃上十天八天,他的菜谱一般是每顿两个菜一个汤一份点心一份水果,有时即使正餐不吃西餐,也要让厨师给他做一个西式的汤,溥仪最喜欢的是罗宋汤,他觉得这相比较中式的汤更加浓郁可口。撤去御膳房后,宫内关于食品的开销有了很大的节省,但由于当时的朝廷已经走向了衰落,连这样的程度也还是难以维持,1924年,溥仪不得不撤去自己的西餐厅,然而就在他撤去西餐厅之后的不久,紫禁城也与它的最后一任主人告别了。

虽说民以食为天,但饮食也是帝王们宫廷生活的根本。这只是宫内生活里很小的一个缩影,却也反应了一个时代的变迁。象征一个王朝的兴起与衰落,象征着旧时代的逝去和新时代的到来。康熙帝设立了御膳房,他的饮食简单朴素,他的一生勤恳坚实,他一步一个脚印,带领大清朝走向了繁荣昌盛。慈禧太后挥金如土,她的饮食奢侈豪华,她把祖辈积攒的金钱和功德一并消耗了出去,这个王朝就在她的一次次挥霍中走向了灭亡。溥仪不再满足于自己看到的世界,西餐是年少时的他对西方世界最朦胧的感触,他用味蕾感知着那个遥远的地方,他撤去了祖宗代代相传的御膳房,他也离开了这个紫禁城,他的饮食西方化,他不断的尝试新鲜事物,当时的朝廷已油尽灯枯,新的时代却也悄然到来。他虽为紫禁城的笼中鸟,最后也终于获得了属于自己的自由的天空。

参考文献

李斗——《扬州画舫录》

乾隆——《乾隆御制千叟宴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清朝   紫禁城   乾隆   皇帝   王朝   膳食   西餐   帝王   康熙   皇家   饮食文化   细节   饮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