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男儿三艺”管窥元朝体育特点和演化

引言

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不仅是因为其自身的民族身份,更是因为在其统治期间表现出来的民族特性。

在冷兵器时代,蒙古族能统治中原,甚至把蒙古势力范围推进到欧洲、俄罗斯等地区。与其强大的武力值具有很大关系。

元朝统治集团能够“变弱为强,以寡制众”,与其民族的尚武特性分不开。

在元朝建立之后,以蒙古民族为首的上层统治阶级,延续了注重本部族男子个人能力的传统,在培养男子的尚武精神和以武为尊的民族习俗方面并没有根本性改变。

“男儿三艺”是元朝体育活动的重中之重,也是元朝最具少数民族特色的运动项目。

别称为“好汉三赛”,主要是包括赛马、射箭和蒙古摔跤。参与对象以蒙古族的男子为主。

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运动项目,可以从中窥探元朝体育的风格和发展特点。

01 元朝体育运动发展与尚武传统的延续

我国西北少数民族的传统具有崇尚武力的特点。这一点也体现在当时人们参加三艺的态度上。

在“男儿三艺”当中,如果有选手在赛马、射箭或蒙古摔跤三个项目中,任意获得一项比赛第一名,对家族、部落都是一种荣耀。

这种尚武的精神,也可以从元朝上层阶层对中原科举等文化活动的轻视可以看出。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一直存在对科举考试的“存废之争”。

同时,为了不让中原人反抗,在政策上也有不准南人习武等规定

但是所有的部族对于“三艺”此类的赛事,则具有极大的热情。

若是有人能在三项比赛中都夺得第一名。这样的人几乎是每个部落里人人崇拜的荣耀,甚至可能被部族当中的百姓作为战神来对待。

同时也可以借此成绩得到当朝统治者的重视,进而获得步入仕途的大好机会。

甚至更有甚者,在某些蒙古部落里如果要选举新的部落首领,还会把摔跤、赛马、射箭等体育赛事,作为部落首领能否合格当选的必要条件,如果能在“三艺”中获得良好的成绩,才能成为部落民众心中理想的首领。

据说太祖铁木真出生时,“烈祖异之,因以所获铁木真名之,志武功也。”可见蒙古部族的崇武的观念上自统治者,下至民众无一例外。

追溯元朝少数民族具有如此强烈的尚武色彩,与其独特的生存环境分不开。

蒙古族建立元朝之后,在其日常的活动开展骑马、射箭、摔跤等活动,很大的原因就是一直未能摆脱民族的生存习性。

在整个蒙古族,基本上都是“少妇能骑马,高年未识书。”游牧民族的生活,大多数的时间里需要驯养牲畜,在广袤的大草原上,人的足迹的运动极限是有限的。

若是以步力为主,会加大地消耗人的体力。因此骑马作为一种方便的交通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实际上不只是放养牲畜需要骑马,包括部族之间的联系、战争、迁徙等。

马作为一种交通工具,都是不可或缺的。“胡儿五六岁时,即教之以乘马……”幼时即开始学习骑马,开始稍长则教之以蟠鞍超乘,弯弧鸣铺,又教之以上马则追狐逐兔,下马则控拳擎张。学习各种有关骑马的技能,是蒙古成员必备的生存技能。“少而习焉,长而精焉,不见异物而迁焉”,一辈子都不会丢下。

元朝建立之后,无论是统治集团还是下层民众重视骑马是情有可原。即便如此重文轻武的中原民族,在骑马上也不含糊。

但是把骑马作为一项如此重要的赛事,来考验部族子弟,元朝可谓是无出其右。

除了驯养牲畜,狩猎也是游牧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射箭的技术直接决定了狩猎过程中的猎物数量。

射箭作为狩猎的技艺之一,主要还是因为在武器不发达的时代,弓箭的便捷性有利于蒙古等西北民族在迁徙中的便捷性。

“阴山铁骑角弓张,闲日原头射白狼。”弓箭在蒙古部族的日常狩猎和作战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蒙古族几乎是“唯力是恃,唯力是爱”在部族当中勇力出众者,部落之间老少皆是敬重与佩服。

所以摔跤等活动才在蒙古族中大行其是。“旌旗蔽空尘涨天,壮士如虹气千丈。”这种对兵士气势的恢宏描写,表达了蒙古将军领袖们的胸襟。

蒙古族在青壮年时期多有当兵从戎的经历,在行伍之间,力气大者在行军打仗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这种当兵打仗,在战争持续的年代,几乎要到一个人老死之际。蒙古部族的尚武传统是蒙古族建立元朝后,还依旧崇尚三艺等体育事项的观念根源。

这也是元朝“三艺”体育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个重要特点。

02 元朝体育运动当中表现出浓重的民族性

元代的少数民族,包括蒙古族、契丹族、女真族、回鹘、畏兀儿、党项等众多民族。具有浓厚的草原文化特征。

草原文化表现出来的阳刚豪放、和谐自然、开拓进取等特征体现了游牧民族崇尚勇武的审美观念。

元朝建立后,从部族政治走向封建国家。短期内无法摆脱少数民族自身的社会特点。在思想观念上还保留有部落民族的色彩。

比如摔跤这一项目,就来源于早期的博克摔跤,“搏克,为蒙古最嗜之游戏,盛行于北蒙古,若逢鄂尔博祭日,则必举行此技”。

早期的博克竞赛,以生死为注,充满了野蛮暴力。到元代演变为全国流行的竞技运动。

所以在体育领域具有极大民族色彩。相关的蒙古部族成员,在和平年代,部族子弟要学习赛马、射箭和摔跤,坚持蒙古传统以来的习俗。

主要是,一来这些活动都是建立元朝之前,就已经在部族之间流行,符合元朝蒙古部族的习惯传统;

二来元朝建立之后,政权具有排外的色彩,在思想、观念、文字、生活习惯等各方面都在相当大程度上保留了自己的民族特点。

“三艺”等体育活动在其民族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

在地理环境、气候、部落战争、对外战争等因素,使得射箭、骑马、摔跤等在战争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马背上的民族”是对蒙古生活状态的写照,蒙古以武力争夺天下,建立元朝后,也笃信武力的作用。孔武有力几乎是一个合格的蒙古部族成员的象征。

03 “男儿三艺”的等体育项目等的具体内容

蒙古族传统盛会那达慕上,射箭、摔跤、骑马等活动都是大会上的必备项目。皇宫之中,每逢喜庆宴会,都有摔跤表演助兴。

摔跤:参加比赛的人数不限,少则二、四人,多则几千人。以偶数为准。女子在每年的那达慕大会上,也会参加摔跤比赛。

比赛时,选手站立,不可抱对方抱的腿,也不许相互之间以跪的姿势进行摔跤。比赛时不限时间,选手之间不会特意匹配力量和体型相当的选手进行比赛,对手随机。双方上场后互相抓住对方的胳膊,倒地之后允许比赛继续,直到一方认输。

一般而言,选手身穿铜钉牛皮坎肩,称为“昭达格”,头上戴着红、黄、蓝三色头巾,脚穿花皮靴,腰扎花皮带,下身穿套裤,脖挂五彩飘带。

比赛时可以唱歌助威,比赛场地周围观众席的围坐。裁判发布比赛讯号之后。选手之间立刻开展比赛。

射箭:主要是比赛箭术,弓箭的材料以牛角、皮筋、木头制成。射程大概只有十到二十米远。

分为骑射和静射,箭靶以五种不同的颜色组成,称之为“毡片靶”。

其中骑射需要选手骑马与射箭同时进行,要从大概几十米远的地方射击提前放在地面上的靶子,赛制简单都以射中目标对象为胜。

静射,是根据裁判口令,射箭选手每人射四箭,每个人三轮结束,以中靶次数最多者为胜。因为骑射的难度较大,因而也更受蒙古族人民的喜爱。

赛马:比赛主要分为走马、跑马、颠马几种赛制最为常见。一般赛程为二十五到三十公里左右,先过终点者胜。

一般而言,参赛者自愿报名,不受年龄、性别等限制,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人上千。

结语

从元朝蒙古族的情况来看,“男儿三艺”此类的体育事项,是蒙古部族继承自己文化传统的一个表现,具有蒙古族的民族特色。

“男儿三艺”这些体育事项,随着社会的稳定,其军事作用逐渐减少,转变为蒙古族人尚武观念的象征性运动。元朝建立后,这些体育运动更多起到了一种健身娱乐的功能。

统治集团也有着居安思危的意识,有意地让国内部族子弟学习,可以说尚武观念始终体现于其中。

在新的环境下,所谓“男儿三艺”实际上也起到了一个教育功能,把蒙古民族的生活经验传给部族子弟,增强当时部族之间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参考文献

《元史》

《蒙古族男儿三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元朝   蒙古族   男儿   蒙古   部族   摔跤   选手   传统   民族   部落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