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史实

原标题:挖掘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史实

编纂《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是一项开创性工作,同时也是一项政治性、学术性极强的工作。云南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并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

坚持高位统筹,强化组织领导与经费保障。云南省把编纂工作列入省委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成立了由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任组长的编纂工作领导小组,省民宗委牵头成立由省内外专家学者63人组成的编纂委员会,安排专项经费,为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了组织领导和保障。

坚持唯物史观,注重中国历史发展整体性。以方国瑜、江应樑、汪宁生、龚荫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中国史、民族史学者,虽然身居云南,却一直坚持在历史上和现实中边疆和中原腹地是一个整体、云南的发展从未离开整体的研究传统。我们继承这一研究传统,从浩繁的史料中去芜存菁、披沙拣金,科学说明云南各族人民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相互依存的社会整体,拥有着相互认同的国家意识、集体意识。在春秋战国时期,楚人庄蹻入滇,与当地民众融合相处,共同开发云南;汉武帝时期,设置郡县,加快了云南融入统一多民族国家进程;三国时期,蜀汉治理南中,对开发云南作用显著;隋唐至宋辽夏金时期,南诏、大理运用唐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促进云南发展;元朝时期,设立行省,兴修农田水利和交通,云南得到进一步开发;明清时期,内地移民大量进入,为云南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近现代的革命战争,加速了云南各民族交融的进程;1951年立下的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是云南各民族高度认同中华民族的生动写照和历史见证。我们努力搜集西南地区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历史中的重要史料,集中反映云南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历史中的作用。

坚持二重证据,充分运用考古发现新成果。云南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一部分,不仅有文献记载,而且得到了考古发现的广泛印证,尤其是近年来取得的考古新发现,为进一步认识古滇国与中原的关系提供了佐证。在原古滇国核心区域昆明晋宁上蒜镇河泊所村一带新出土了“滇国相印”等大量封泥及公文简牍,封泥涉及的行政区划、“长乐未央”瓦当、涂朱瓦及花纹砖、铺地砖等,不仅与早先出土的“滇王金印”相互印证,再次证实了古滇国的存在,还表明西汉王朝在古滇国设立了“滇相”,建立了以郡县制为基础的行政管理体系,对西南边疆地区进行了有效治理。这一考古成果的获得,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新的重要实证,为置郡之下的边疆治理与民族融合提供了宝贵的文物资料。

坚持历史价值,以民族文献反观交融史卷。云南有着大量用民族文字书写的民族文献,如傣族文献《泐史》、彝族创世史诗《梅葛》等,涉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容较多,极大地丰富了史料汇编的基础素材。相关的民族文献以及域外文献,能够说明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早已有之,各民族彼此欣赏、相互接纳。我们要紧紧聚焦“融”,充分挖掘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事实。

(作者:刘荣,云南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晋宁   中华民族   各民族   封泥   云南省   中原   史实   云南   边疆   史料   文献   时期   民族   多民族国家   历史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