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曹刿论战》的战争启示

#历史开讲#

《左传》是中国古代文库的重要篇章,其中有一篇是专门论述战争的《曹刿论战》。当前,在世界风云诡异的形势下,战争随时都有可能在台海发生,也就是说,我们随时都面临着战争威胁、危险,俄乌战争一年多的经历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此刻读一下《曹刿论战》,对我们今天来说,是非常有实际意义和价值的。

公元前686、685两年间,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发兵攻打鲁国。当时势也,齐国强大无比,堪称一绝,和当今的美国差不多。鲁国相对弱小。战争的胜负,其因素是多方面的,虽然综合实力固然重要,但其谋略得当,往往可以起到逆转乾坤的作用。这篇文章论述的这场战争,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长勺之战”。

本文详细介绍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重点论述了曹刿对战争战略的见解和言行,处处紧扣“论战”这个中心思想来写。全文分三个自然段,第一段,紧密围绕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着重写了曹刿对战争前期的政治准备的分析。第二段非常简炼的叙述了战役的经过。反映了曹刿对战争的掌握和追击的时机。第三段是曹刿对以弱胜强战争的总结。

战争,这个人类互相残杀的怪物,是人类历史上不可避免的,也是经常发生的。战争的目的,敌我双方不是你吃掉我,就是我吃掉你,是一场真正的你死我活的拼杀。人类不要轻言战争,只要战端一开,身不由己,瞬息万变,非一厢情愿,必有输赢,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达到必胜的目的,就要做好战前的充分准备。一是政治准备。二是军事准备。三是物质准备。这三点非常重要,缺一不可。

政治准备包括战争的性质、外交运作、师出有名,决策者意志、民心舆情、人心向背,内外环境,心理素质等诸多方面。军事准备必须是精兵强将,指挥有方,步调一致,情报准确、要知道敌中有我,我中有敌,一定要做好保密工作。战术灵活机动,有张有弛、有备用方案。物质准备就是要不惜一切代价,跟进战争的需要。随时供应,要什么给什么,不能有半点儿迟误。绝不能发生远水解不了近渴的现象。“粮草未动,兵马先行。”总之,全体动员、全民参加,战争时期实行特殊政策,包括军事管制。域内人员无一置身事外。

我们再看看曹刿是怎么样论述这场战争的吧。

春秋时期,鲁庄公十年春,即公元前684年,齐桓公发兵讨伐鲁国。鲁国国君庄公即将应战。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曹刿请求参见鲁庄公。曹刿的老乡代表了鲁国一些人的观点,力劝曹刿说,“打仗是特权领导层的事,你瞎掺和什么?”曹刿回答说“那些特权领导层平时养尊处优目光短浅,他们没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和战略战术。”于是,面见鲁庄公。曹刿见到鲁庄公就问“你凭什么和齐国打这场战争?”鲁庄公回答说“我善待民众,不搞特殊,衣食所安,平均分配”。曹刿说“不行,这是小恩小惠,打起仗来,民众不足以服从你,跟你走。”鲁庄公又说“我对神灵虔诚,供奉神灵的牺牲玉帛祭品一件也不少,我对神灵自信满满。”曹刿说“这是小信,打起仗来,神灵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又说“我的法律公平,不徇私枉法,牢狱里的犯人没有一个冤假错案。”曹刿一听,“好 !就凭这一点就可以和齐军殊死一战。”

齐鲁大战开始,两军对垒刀兵相见势不可挡。曹刿和鲁庄公同乘一辆战车,战于长勺。鲁庄公急于冒进主动出击,被曹刿阻拦劝下。曹刿“我们要后发制人,让齐军先动手,让他们把劲先使出来,待齐军黔驴技穷原形毕露使出全部家当,彼竭我盈,咱们再出手,这样我军便可一鼓作气,打败齐军。”果然这场战争按照曹刿的路线图进行,“齐师败绩”

从本文我们可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就是这里除了曹刿的正确谋略指挥,还与鲁庄公的英明神武,鲁国军队的勇气可嘉,是分不开的。这就告诉我一个充分的深刻的道理,就是当两个国家的矛盾冲突问题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非开战不可,但是,战争没有侥幸,如果战前没有良好的社会环境,没有一个风清气正的官场政治生态,没有老百姓的同心同德,绝对不能开战。如果遇到一个糊涂的君主,根本不采纳别人的正确意见,那就非败不可。如果军队不知为何而战,没有战斗力,没有勇气,非败不可。没有曹刿这样高超的军事家,更是非败不可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论战   战争   以弱胜强   目的   齐国   这一点   领导层   神灵   论述   启示   政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