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午朝门,看大明朝废墟

今年的南京成了网红城市,游客特别的多,一季度差不多就完成了全年的旅游任务。各网红打卡点,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城市甚至不堪重负。

我不喜欢跟着网红点跑,如果再到南京,一定还会去看看南京明故宫遗址公园,一个很小且简陋的景点,但是就是这里,让我同时感受到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游过后,心情难以平复。这样的地方,南京为数不多。

从南看午门

乘坐地铁二号线到明故宫站下,中山东路在此处将明故宫遗址一分为二,北边是明故宫遗址公园,里面什么没有,不值一去;南边是午朝门遗址公园,有午门一座,和一些石器和石础,犹如历史的瓦砾,不要门票,可以一游。景点不大,快餐游一个小时即可,细品可能要两三个小时,或者整个傍晚或清晨。

清明节前的一个下午,我从南门进入公园,阳光穿过重重叶层,照射俊秀挺拔的水杉树拖着长长的影子,庄严稳厚重的午门与风吹摇曳的树影动静成辉。六百多年无语的石板路车辙深深,光影错落,让人感觉古往今来的时光恍惚,仿佛听见“吴王新宫”初建时衣着褴褛的劳工拖拉者巨大的石础时发出的震耳的号子声,那是一个王朝的兴起,雄心大略的朱元璋,既要建成一个世界上最大最坚固的宫城,还要万世永继,王姓永恒。

持续三十多年的艰苦付出,无数的人力、财力,甚至人的性命,换来大明王朝宫城的辉煌。

午门

漫步在明故宫石板路上,光滑亮丽的石板,让我仍能感受到明故宫建成时的繁盛,领导天下民众的圣旨从午门发出,布告天下;徐达等将领从这里领受皇命,北上伐元直至消灭它;开发南疆的将士们带领家眷孩儿从这里向云贵进发。帝国一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古都南京至此走上了一个都市的巅峰,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强的恢弘都城。

北入口公园石壁牌

明故宫的选址设计都是当时的知前生,也晓后世的刘伯温完成的,北斗七星的城市布局龙蟠虎踞;倚靠钟山的皇宫布局尽显龙穴气象。希冀这个城市与天同存。

可是不久,大明这个封建王朝依然必然的还是走进了历史的宿命中。

朱自清先生在散文《南京》中,对明故宫有这样一段描述:“故宫只是一片瓦砾场,在斜阳里看,只感到李太白《忆秦娥》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二语的妙。午门还残存着,遥遥直对洪武门的城楼,有万千气象。”洪武门早已不在,在解放后那段嘈杂的时代被拆除干净。

从这个世界上最恢弘的宫城,变化成瓦砾场,自然不是一下子就实现的。历史的周期律有着其清晰的脉络。

朱元璋晚年,宫城部分因选址在燕雀湖上,填湖造城,地基下沉,出现了“前昂后洼”的严重后果,对迷信风水的朱元璋来说,这是“凶兆”,不利后代子孙。加之长子朱标、次子朱樉、三子朱棡,在7年间相继死亡,更加深了他的这种恐惧。从朱元璋《祭光禄寺灶神文》:“朕经营天下数十年,事事按古有绪。唯宫城前昂后洼,形势不称,本欲迁都,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新定,不欲劳民。且废兴有数,只得听天。”可以看出他对已建宫殿的无奈和江山社稷的担忧。这一刻一辈子不服输的朱元璋还是认怂了。

此图应当是朱自清先生看到的午门

朱元璋去世后,孙建文帝继位削藩,朱棣起事,朱家开始内斗。建文四年(1402)六月,燕军渡江攻入南京城,南京城战火纷飞。这是明故宫建成以来第一把大火,大火烧死了建文帝(一说出逃南方),烧毁了奉天殿。是年七月十七日,燕王朱棣继皇帝位。重建奉天殿,清算建文诸臣,文武百官多见风转舵,投降燕王。仅有方孝孺等数人拒不投降,结果被捕下狱。“天下读书种子”方孝孺后因拒绝为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施以凌迟杀害于南京聚宝门外,并灭十族,今明故宫遗址内有血迹石,传为其鲜血所染。现方孝孺墓在聚宝门外雨花台梅岗东。

内五龙桥

1420年,朱棣正式颁布诏书,宣布迁都北京。从1402年到1420年,前后19年的时间,朱棣完成了在北京修建紫禁城的壮举,南京成了陪都,太子朱高炽作为监国在南京。此后,南京皇宫显然没那么重要了。

明故宫前后经历洪武、建文,永乐三帝,作为皇宫共50余年。据传北京紫禁城9999间半的房屋房完全是照搬明故宫的规制样式,无疑是南京皇城的一个翻版。可能还没有明故宫大。因为一百多年以后,在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眼里,它仍然是世界上最为雄伟壮观的皇宫。利玛窦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五月第一次到南京,当他也以一个外来者的眼光打量着这个东方古国旧都时,不由得发出惊奇与赞叹。后来,他在书中写道:“(南京)为三重城墙所环绕。其中第一层和最里面的一重,也是最华丽的,包括皇宫。宫殿依次又由三层拱门墙所围绕,四周是濠堑,其中灌满流水。这座宫墙长约四五意大利里。至于整个建筑,且不说它的个别特征,或许世上还没有一个国王能有超过它的宫殿。”

光影下的午门

时光又过去两百多年,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农民军攻陷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缢殉国。五月十五日,朱由崧即皇帝位于南京紫禁城武英殿,史称“南明”。明故宫于是在223年后又迎来了一位新君。是年除夕,朱由崧独坐兴宁宫中,郁闷不乐,只因“梨园殊少佳者”。次年正月,又下令修奉先殿、午门及左右掖门,姑且算是明故宫的一次出新。朱元璋的后代终于彻底进入昏庸的行列,五个月后,这位新皇帝还没来得及享受,清军就已进入南京。

光影下的午门

不久,清朝改明故宫为八旗兵驻防城,将一些大殿改成将军和都统衙门,并拆毁部分大殿,改建成居民住房,供旗人居住。明故宫就此失去了原有的模样,且迅速加速衰败。40年后,康熙南巡,作《过金陵论》,对已成军营的明故宫这样描述:“出故宫荆榛满目,昔者凤阙之巍峨,今则颓垣断壁矣;昔者玉河之湾环,今则荒沟废岸矣!……顷过城市,闾阖巷陌未改旧观,而宫阙无一存者,睹此兴怀,能不有吴宫花草、晋代衣冠之叹耶。”哀哉!明故宫已然颓垣断壁,荒沟废岸,破烂不堪了。

十年后,也许是康熙觉得明故宫的保留价值不大,又诏准拆了南京明故宫宫殿琉璃瓦、九龙藻井、丹陛等物发往浙江普陀山法雨寺建成九龙大殿,今法雨寺中还保留了原本为明故宫的这些物件。

至此,明故宫彻底成为满清八旗的练兵场了,被民间称为满城。

从午门上看御道街

又百年后,太平军攻下南京,激战围攻明故宫,城中八旗数万官兵家眷等皆被屠杀,只有约800余人突围生还。经此一役,作为军营的明故宫遭到彻底的破坏。太平军定都南京后,拆用旧官署的残余建筑材料,建天朝宫殿和大小王府官廨百余所。据《同治上江两县志》载:为解决天王府建筑材料,“堕西华门一带城,自西长安门至北安门南北十余里,穷砖石,筑宫垣九重,毁祠庙,坏衙署,夷坛璋,攫仓库,圮桥梁,砍竹木,堙洼峻高,拆上下数百里宫室陵墓坊表柱础,作为宫殿苑囿。”也就是说,这一次连宫城的墙也都拆掉了。

午门上的石础

1864年7月,湘军攻破天京,南京再遭屠城。“沿街死尸十九皆老者”,“哀号之声,达于四远,其乱如此,可为发指。”经此杀戮,南京几乎变成了一座空城,城中甚至连一棵完整的树都没有,明故宫定然荒废殆尽了。

奉天门遗址

1911年12月,国民革命军浴血奋战,终于光复南京。明故宫再遭浩劫。《鲁迅文集·杂文集·坟》对此亦有提及:“南京是革命政府所在地,当然格外文明。但我去一看先前的满人的驻在处,却是一片瓦砾;只有方孝孺血迹石的亭子总算还在。这里本是明的故宫,我做学生时骑马经过,曾很被顽童骂詈和投石,──犹言你们不配这样,听说向来是如此的。现在却面目全非了,居民寥寥;即使偶有几间破屋,也无门窗;若有门,则是烂洋铁做的。总之,是毫无一点木料。”

光影下的午门

正因毁的彻底,1927年底,国民政府航空署在明故宫遗址清理瓦砾,修建明故宫机场。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亦对明故宫文物进行劫掠。1947年6月,国民政府在还都南京后,又对明故宫机场进行扩建,拓长跑道、新建候机室。至1956年7月,南京军用机场由明故宫迁至大校场。

午门

六百多年的历史,风吹雨打、刀光剑影、战火纷飞让曾经恢弘至极的明故宫彻底成为一片废墟,我说它是大明王朝的废墟。午朝门遗址公园成为了明故宫唯一的历史遗迹的斑点,现可见的仅有一座残缺的午门和内、外五龙桥,以及浮雕云龙鸟兽的石壁和石狮、石缸、石鼓、石础等,依稀诉说着当年的雕梁画栋与灿烂辉煌。

石狮和浮雕云龙鸟兽的石壁

北门入园门口分坐一对石狮,动态长坐,怒目圆睁,威猛慑人,展露出皇家的威严,只不过其不知已被移至下关宝善街路口兴建西洋式“法国公馆”门口,用来装饰,专门为商埠地区洋人服务。解放后才回到原址。

北门口的一对石狮

六百多年前的明故宫,在岁月的洗礼中,曾经房舍巍峨、人声鼎沸、贺朝声震,如今断壁残垣、寻常陌巷、百姓人家,一段历史的反复和明暗,只能被政治的霸权恣意玩弄。时代亦然,人生亦然!

不识魏晋的石头,静静的躺在草地上。空中的绣球花竞相开放,洁白的花色和嫩绿的树叶,烘托着这块历史的苍凉。煦暖的春风吹过这个古都的街巷,宽阔的梧桐树叶刷刷作响,仿佛齐唱对大明王朝曾经的恢弘强大的帝国的挽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奉天   紫禁城   大明   故宫   明朝   午门   王朝   瓦砾   南京   宫殿   遗址   废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