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一把火烧出一位帝王!胤禛火烧《百官行述》,不简单

导读:随着佟国维的回家养老,皇八子胤禩失去了成为新太子的最佳机会,胤礽被复立太子。但被复立后的胤礽变得更加倒行逆施、荒唐不羁,尤其在其疯狂报复昔日举荐皇八子胤禩为新太子的朝臣后,就连“拥护”胤礽的皇四子胤禛和皇十三子胤祥也开始公开远离太子。

举步维艰的太子将主动送上门来的任伯安和其手中掌握的记录三百多位官员劣迹、罪行的《百官行述》视为自己巩固地位、控制朝臣的唯一办法。

通过胤祥,得知胤礽计划的皇四子胤禛就《百官行述》,上演了一出确立自己皇储位置的大戏。


就整部《雍正王朝》而言,皇四子胤禛火烧《百官行述》的桥段可谓是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情节之一。表面看来,年羹尧不惜“血洗江夏镇”才得到的《百官行述》,即使胤禛在自己“王道行之”的夺嫡策略要求下、在年羹尧“血洗江夏镇”众人皆知的前提下,已经不能为己所用,也完全可以直接上交给康熙皇帝,让其做出公正、明智的裁决。胤禛为何连康熙皇帝也信不过,不将《百官行述》上交呢?

又或者,胤禛可以悄悄的处理掉《百官行述》,只要让其不为太子胤礽所用就是,又为何在火烧《百官行述》的时候,亲自请来太子胤礽观看“演出”呢?

即使,胤禛想要直接断了太子再次“倒行逆施”的行为,用火烧《百官行述》的举动让其失去控制朝臣、把控朝局的目的,又为何要拉上“八爷党”集团成员呢?

火烧《百官行述》,这个被康熙皇帝认为“这还了得”的行为,为何确立了皇四子胤禛的皇储地位呢?

我们来逐一解析!

皇四子胤禛为什么宁愿烧掉《百官行述》,也不直接上交康熙皇帝?

《百官行述》是任伯安在吏部主事任上,利用管理百官档案的工作便利收集汇编而成,其中记录了三百多名官员的隐私、过失乃至罪行。

能够被吏部这个中央组织部直接管理档案的官员属于什么级别?

在京官员乃至那些可以直接站在朝堂的朝廷高官、地方政府省部级封疆大吏等清朝高级别官员,也就是说,《百官行述》里面记录的这三百多名官员,完全可以颠覆朝局甚至直接改朝换代。同时,哪位皇子要是能拥有《百官行述》,无疑就能够控制朝臣、把控朝局,就会在夺嫡之路上大大的跨进一步。

如果皇四子胤禛在得到《百官行述》以后,立马上交给康熙皇帝,就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百官行述》中被记录的朝臣们,会立马陷入不安,会严重影响朝局稳定,甚至会动摇清朝皇权统治的根本。

《雍正王朝》乃系对雍正皇帝从“九王夺嫡”到执政十三年的正面形象演绎,所以如果依据剧情演绎分析,就应该先从他的“王道行之”进行入手。

就当时的情况而言,太子胤礽之所以在康熙皇帝对其彻底失望的前提下,依然复立了太子之位,一来是为了压制和缓和逐渐白热化的“九王夺嫡”局面;一来是为了稳定朝局、避免朝臣结党的情况愈演愈烈。总之,康熙皇帝是为了维护自身皇权稳固、避免朝野动荡而做出的不得已选择。

对于皇四子胤禛而言,他在“九王夺嫡”事件中一直以“赢得康熙皇帝圣心”为夺嫡工作重点,将“一心为国”、“一心为公”“王道行之”办法视为夺嫡工作的基本策略。对于朝局的稳定、对于康熙皇帝的皇权拥护和支持,才是胤禛所有行为的根本目的所在。

所以,皇四子胤禛火烧《百官行述》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避免百官把柄落在其余皇子手中,兴风作浪;避免百官因此心生担忧甚至铤而走险,影响朝局稳定,甚至动摇康熙皇帝的皇权统治。

2、康熙皇帝在收到《百官行述》以后,会作出何种处理?这是胤禛无法控制的!

将这三百多名直接管控着朝廷的官员们全部革除,不可能;当做没事发生,更不可能;如果,康熙皇帝通过保留《百官行述》,来达到进一步控制朝臣、稳固皇权统治的目的,那么上交“百官罪证”的皇四子胤禛无疑就得罪了整个朝廷,这无疑是直接断绝了自己的夺嫡希望。

就算康熙皇帝将来将皇位传给他,他也会陷入彻底孤立的局面,稳固皇权、稳定朝局,就会成为遥不可及的事情。

3、胤禛将《百官行述》上交给康熙皇帝,或许会得到康熙皇帝的口头赞许,又或许会对其“一心为国”、“公正无私”的态度高度认可,但此时的《百官行述》还没有涉及到任何皇子势力,还只是一个“微末小吏”任伯安的“滔天大罪”

而任伯安也已经被年羹尧杀掉,皇四子胤禛费尽千辛万苦才得来的《百官行述》,除了给其带来几句口头表扬外,没有给其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那么,皇四子胤禛烧掉《百官行述》的目的何在?

首先,将《百官行述》烧掉会断掉太子胤礽用来控制朝臣、把控朝局,甚至直接发动政变,提前登基的计划。

另外,烧掉《百官行述》,无疑就是解除了这里面三百多名官员的担忧,即使不能将他们拉进“四爷党”势力集团,最起码也会让他们从内心感激皇四子胤禛,而不至于和其站在对立面。这于胤禛而言,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再者,烧掉《百官行述》才能完成胤禛的进一步的计划。

这个计划包括彻底扳倒太子胤礽;包括对皇八子胤禩的致命打击;更包括自己皇储身份的最后确定!

01 彻底扳倒太子胤礽

对于被复立太子的胤礽而言,举步维艰、尽失人心是必然出现的局面,尤其在其对昔日举荐胤禩的朝臣予以疯狂报复以后,太子胤礽即使深得康熙皇帝圣心,也只会距离皇位越来越远,更何况康熙皇帝对于这个太子早已经失去了失望,只是将其视为稳定局面的政治工具罢了!

自己前后地位的巨大变化,太子胤礽自己心知肚明,所以他也只能通过获得《百官行述》这等卑劣手段才能掌控朝臣,来达到稳固自身地位的目的。

皇四子胤禛将太子胤礽视为唯一希望的《百官行述》,一把火杀掉,就是为了从根本上断绝胤礽“稳固自身地位”的可能,更是为了“借皇八子胤禩之手,直接扳倒胤礽”

断绝胤礽利用《百官行述》控制朝臣好办,一把火烧了就行;借皇八子胤禩的手,一举扳倒太子该如何布置呢?

这就是皇四子胤禛在火烧《百官行述》的时候,为何还要将胤禩请来观看的原因之一,注意是“之一”

《百官行述》乃系皇九子胤禟的门人任伯安所编,而且还被藏在胤禩门人所开的当铺中,而且在《百官行述》被烧以后,胤禩、胤禟等人对于《百官行述》的存在并不吃惊的表现来看,胤禩之前对于《百官行述》拥有着绝对的控制权。

根据《雍正王朝》的具体人设和剧情演绎,胤禩能够拥有如此多的朝臣支持,真就是靠着自己“贤明”的名号?

对于朝臣们的把柄掌握,才是胤禩势力强大的根本原因所在吧!

胤禛当着胤禩的面,将其夺嫡的主要希望一把火烧掉,胤禩才会对这件事详细追查,才会有高福“将计就计”的情景出现。

胤禩追查《百官行述》背后详情的时候,查到了最先前往万永当铺赎当的高福,高福醉酒以后将胤禛出卖,当时胤禛在得知此事后并没有立即处死高福,而是在邬思道安排高福“将计就计”,让皇八子胤禩获得太子写给任伯安的信件以后,才赐给了高福一碗毒酒。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邬思道安排高福的所有事,胤禛事先都很清楚,或者这些安排就是邬思道和胤禛早已经商量好的。

至于邬思道那句“这件事,不要告诉任何人,也不要告诉四爷”,只不过是为了防止高福再次醉酒以后将胤禛出卖,先将职责全部承担;

那句“杀高福者,邬思道也”,也只是他没有想到胤禛的狠辣手段如此迅速,只是因为事先没有同胤禛商量高福的妥善处理。

将太子写给任伯安,用“释放刘八女”换取《百官行述》、换取几处钱庄、当铺的交易信件“送给”皇八子胤禩以后,在“九王夺嫡”事件中自始至终都将太子胤礽作为主要对手的胤禩,立马让胤禵上交给了康熙皇帝,这也成为了压垮太子胤礽的最后一棵稻草。

康熙皇帝接到信件以后,立马将其退还给了胤礽,让胤礽换乱之中没能看懂康熙皇帝给自己的最后机会,举兵谋反,却在康熙皇帝的周密安排下,轻易荡平,太子胤礽被永远圈禁,彻底失去继位希望。

皇四子胤禛用一场布控周密、捏准所有人脉搏的巅峰操作,完成了“借胤禩之手,扳倒太子胤礽”的大戏。

02 对皇八子胤禩的致命性打击

上面已经提及,皇八子胤禩之所以拥有如此多的朝臣支持,并非全因胤禩的“贤能”之名,更在于他对《百官行述》的控制,对于朝臣把柄的掌握。

胤禛烧掉《百官行述》,不光是为了最大程度上剪除“八爷党”外部的朝臣势力,更是为了从“八爷党”核心成员内部撕开口子,让其内部产生矛盾,以达到削弱胤禩集团的目的。

目的如何达到?对“八爷党”核心人物的挑拨主要针对谁?

不知道细心的看官们,有没有注意到,自从皇八子胤禩被举荐新太子失败,而皇十四子胤禵被任命监管兵部以后,胤禩和胤禵之间的矛盾和裂缝就开始出现,并逐步扩大。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专门解析过,这是康熙皇帝出于打压和控制“八爷党”强大势力的刻意为之,而胤禛火烧《百官行述》则让胤禩和胤禵之间的出现了根本性的决裂。

对于皇十四子胤禵而言,他不像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俄那样绝无二心的支持皇八子胤禩继位登基,而是有着自己的夺嫡想法。只不过,皇八子胤禩在刻意塑造的“贤明”形象影响下,在掌握着百官把柄的前提下,拥有着强大的朝臣势力,更有继位可能,胤禵才会站在其身后坚定支持。

但胤禛的一把火,让胤禵对胤禩继位的期待和希望全部烧掉。失去了《百官行述》,原本对于胤禩“死心塌地”支持和拥护的朝臣们就会纷纷脱离“八爷党”,甚至彻底站在胤禩的对立面,那么胤禩的继位可能将会大大降低。眼见胤禩大势已去,胤禵自然就不会再继续支持胤禩,而是会选择自己出头,参与到真正的夺嫡之争中来。

胤禩和胤禵之间发生内斗,不仅是对“八爷党”势力的削弱,对“四爷党”威胁的降低;更是能很大程度上转移两人对胤禛的攻击视线,而将更多的精力用在内部斗争中。

那么,胤禛的目的达到了吗?他利用火烧《百官行述》的行为,完成对胤禩和胤禵之间的挑拨了吗?

当然达到了!

得到太子写给任伯安的信函后,皇八子胤禩让胤禵写一份事件前后经过的折子,然后附上这份信函一并上奏康熙皇帝,而康熙皇帝则只收到了胤禵送来的太子信函,并没有附上折子!

胤禵为什么没听胤禩的,仅仅只寄去了信函呢?

1、胤禵只寄去信函,而不附带陈情折子就是为了告诉康熙皇帝,太子胤礽同任伯安之间的交易很可能会影响到朝局稳定和康熙皇帝的皇权稳固,兹事体大,所以胤禵才会将这份信函寄去,让康熙皇帝做出处理意见。

对于皇四子胤禛火烧《百官行述》,任伯安作为皇九子胤禟的门人为何会拥有《百官行述》,皇八子胤禩在此事件中扮演什么角色,胤禵没有给予任何说明和态度。

胤禵此举就是为了告诉康熙皇帝:我只关心影响您皇权稳固、朝局稳定的情况,其余的我不知道,也不关心。

这无疑就是向康熙皇帝表明了自己不在属于任何党派,一心为国,坚定拥护康熙皇帝的态度。

2、胤禵知道胤禩让自己上奏的理由看似合情合理,其实其真正的目的在于利用自己将太子胤礽扳倒,让自己背上“扳倒太子、争夺皇位”的黑锅,胤禩却渔翁得利。

胤禵仅仅寄去太子信函,既能麻痹胤禩,让胤禩以为自己还是以前的胤禵,还是坚定支持并绝对听从他指令的附属成员而并无夺嫡之心;又能让康熙皇帝看见自己置身事外、对太子犯的错,只是提醒康熙皇帝而并没有因为夺嫡之心就不顾人臣之礼、兄弟情义。

即使康熙皇帝因为此事废黜太子,胤禵也不会背上“扳倒太子”的恶名,为康熙皇帝所不容。

这些都足以证明胤禵对于胤禩之前的言听计从情况已经消失、对于胤禩的支持已经大打折扣,开始了自己的夺嫡谋划,开始了对康熙皇帝圣心的争取。

而康熙皇帝那句:

“看来,胤禵也懂得用心思了!”

就能说明康熙皇帝看透了胤禵的用心,看到了胤禵脱离胤禩集团的态度,看到了胤禵和胤禛一样“一心为国”的形象改变。

在康熙皇帝决定将信函送还太子的同时,他接连下了两道密旨:

1、命胤禛即刻召见隆科多,严密注视太子一党的动向,一旦发现他们图谋不轨,即着胤禛抓拿太子。隆科多将太子党羽一体捕获!

2、让胤禵以兵部的名义,布置西山锐健营,严密注视热河驻军的动静;布置丰台大营,严密注视密云驻军的动静;只要这两支队伍擅自行动,就立即解除凌普、耿索图的兵权。

这两道密旨的下发,就证明皇四子胤禛火烧《百官行述》行为中预设的目的全部完成了!

胤礽武装政变,势在必行,他的太子之位随即就会彻底失去!

如果康熙皇帝没看透胤禵远离胤禩、不再支持胤禩的态度,康熙皇帝也不会将京郊外围的兵权交给胤禵。“八爷党”集团被从内部攻破,让胤禵和胤禩之间彻底对立!

康熙皇帝将掌握京城守卫的隆科多交到皇四子胤禛手中,并给予了其“捉拿太子”的权力。要知道,皇四子胤禛刚刚还上折举荐了胤礽复立太子,还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坚定支持太子胤礽的“太子党”成员,就连老谋深算、洞察一切的老臣张廷玉听到康熙皇帝的安排后都立马一愣,表示疑惑。

康熙皇帝为何给予胤禛掌控整个京城、控制整个朝廷的巨大权力?

就是因为,看透胤禛火烧《百官行述》的“王道”原因以后,康熙皇帝心中已经明确了皇四子胤禛的皇储身份。

参考文献: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雍正王朝》

(本文仅基于《雍正王朝》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雍正   百官   火烧   王朝   目的   朝臣   皇权   信函   帝王   太子   康熙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