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为亲生母亲端药,为何他刚离开,母亲就让人马上将药倒掉?

康熙帝时期的九子夺嫡一直都被后人津津乐道,众人沉迷于政治漩涡中的波云诡谲、心计深沉,亦在夺嫡谜案中常常放入自己的幻想,将九子夺嫡这一历史事件渲染的更加神秘复杂。

依托于九子夺嫡这一复杂的历史事件,许多有关的电视剧纷纷上演,《宫锁珠帘》、《步步惊心》都从现代人的角度写出了当年的盛况,也让太多不熟悉这段历史的人沉浸式了解了康熙朝的夺嫡大案。

惊心动魄的谋略攻击,复杂深沉的政党纠葛,最终取得胜利却是在这场夺嫡中一直没什么存在感的四皇子胤禛,这引起了朝堂内外众多人的怀疑,也让雍正的生母德妃不可置信,或者说不愿意相信。

雍正与母亲从小分离

四皇子胤禛如果继位,那么他的亲生母亲德妃就会成为皇太后,然而这位母亲在知道是胤禛即将登基后,她丝毫没有开心的表现,甚至说:“钦命吾子继承大统,实非梦想所期。”

这句话的意思是,四皇子胤禛即将继承大统承袭帝位,这件事是她连做梦都不敢想也不会想的事情。

可以看出德妃对于胤禛夺得皇位这件事件不仅没有表现出喜悦,甚至还表达了怀疑,在她看来四皇子胤禛没有可能继承大统。

亲生母亲却表现出了这样冷漠的一面,这让雍正帝也非常伤心,会造成这样的结果,与胤禛的儿时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康熙帝的后宫妃嫔主要包括满蒙汉三组,德妃乌雅氏虽然出身满族,却是内务府包衣的身份,选秀进入宫中就是来做宫女的,按照清朝的规矩,包衣女子是不得成为妃嫔也不能与宗室皇亲结亲的,如无意外乌雅氏这一生都是奴婢的存在。

但意外出现了,乌雅氏入了康熙帝的眼,成为了皇宫中的一个小小的主子。

康熙十七年,在乌雅氏承宠不久后她便生下了一个男孩,就是胤禛。

但康熙帝的后宫是比较看重出身的,后宫中有明文规定嫔位以下不能抚养皇子。

因为这条规定的存在,还没有达到嫔位的乌雅氏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孩子被宫人抱走,而自己无能为力。

年幼的胤禛最后被抱给了皇贵妃佟佳氏抚养,皇贵妃身有皇宠,在皇贵妃抚养长大的胤禛也得到了极好的照顾。

乌雅氏一开始可能还会常常思念胤禛,想办法偷偷的观察胤禛的生活情况,看看他过的好不好,但是很快乌雅氏便没有这个心思了,因为她又怀孕了。

后宫之中常常讲究母贫子贵,乌雅氏靠着自己第二次怀孕成功被晋升为了德嫔,第二年生下了皇六子胤祚,但很可惜的是,皇六子胤祚在六岁的时候便夭折了。

因着连生两个皇子,对皇家诞育有功,在康熙二十年的后宫大封中,乌雅氏被册封为德妃。

在接下来的几年,德妃又接连生育了三位公主,其中两个也接连幼年夭折。

德妃忙于照顾孩子,渐渐的便忽略了自己生下的第一个孩子胤禛,在她已经成为妃位可以养育自己的孩子了以后,德妃也没有将小小的胤禛接回自己的身边。

直到胤禛十岁的时候,德妃再次生下一个小男孩,这就是十四皇子胤禵,因为前两个孩子一个被她人养大自觉与自己不亲,另一个无奈夭折,德妃对自己的小儿子格外的宠爱。

康熙二十七年之后,德妃的所有心思便全都放在了照顾胤禵上,彻底的忘记的自己的另一个儿子胤禛。

九子夺嫡,德妃全力支持十四

为了不造成皇帝驾崩但储君无人的乱象,康熙帝在嫡子胤礽刚满周岁时便将其确立为了皇太子。

为了太子以后能成为一代明君,将清朝打理的繁荣昌盛,康熙便在太子小的时候就将他抱到自己的身边,自己亲自抚育教授太子学习成长。

在边关战事起,康熙决定亲自率兵攻打噶尔丹的时候,康熙还满怀信任的让太子监国,在征战结束后,康熙看着太子处理的事务折子也表示了满意,此时的康熙还觉得太子可堪大用。

但康熙活的太久了,三十岁的太子在太子位上也待了快三十年了,长时间的等待滋生了不该有的野心,太子胤礽逐渐迷失了自我。

康熙过早的立储也为朝堂埋下了隐患,太子早早确立,导致朝堂上众多想要争权夺利的官员早早的站位,结党营私,形成一股太子党势力。

太子觉得自己在储君位上待太久了,太子党的大臣们也觉的太久了,他们站位太子,只有太子继位他们才能收获最大的利益,于是这群人开始怂恿太子与康熙反目,努力促使康熙退位,在朝堂中势力遍布的太子党很快就等来了结果,与他们想要完全相反的结果。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终于触怒康熙,这是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这时储君之位空缺,也引发了康熙其他皇子的争夺战。

康熙一生共有五十多个子女,光有序齿排列的儿子就有24个,在太子第一次被废前后,成年的皇子中共有九位皇子参与到了夺嫡的争夺战中,这其中就有四皇子胤禛和十四皇子胤禵。

胤禛在皇贵妃佟佳氏膝下长大,皇贵妃是已逝皇后的亲妹,所以四阿哥天然便站在皇后所出的太子一方,在所有人眼中胤禛都是太子党的一员。

事实上,在康熙的传位旨意下来之前,胤禛一直都是不引人注目的那一个。

而十四皇子胤禵一直都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虽然在夺位过程中胤禵曾因帮八皇子说话而被康熙厌弃过一段时间,但因为有德妃在,这对胤禵并没有造成什么影响。

十四皇子胤禵骁勇善战,有勇有谋,并且他身后还有一位身在高位的母亲德妃为他倾力筹划,在康熙临终前的那段时间,胤禵一直都是大多数人猜测的最后胜利者。

胤禵大多数时候都在西北边塞带兵打仗,清王朝的西北边塞是遭受外来侵犯的重灾区,康熙将胤禵放在这里,足可见康熙对胤禵的重视与信任。

在康熙六十年,康熙曾召胤禵回到北京一次,但没过多久又将他调回了西北,这时候的康熙身体已经快要撑不住了,而且康熙自己明显也知道这件事情。

虽然大多数人将宝压在了胤禵身上,但在这种时候康熙却把他调到了西北,距离北京遥远之地,这也能看出康熙并没有将皇位传给胤禵的想法。

同时在这个时期,康熙对胤禛却多有信任,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让四皇子胤禛代替自己举行祭天仪式,往年这个仪式都是皇帝才能来主持举行的。

在《清史稿》、《清实录》等史料中对于康熙驾崩到雍正继位的事情记载的较为模糊,也因此引起了当时朝廷内外众多人的误解和史学家们的探究。

但可以知道的是,在康熙最后的时间里,他最信任的就是当时的雍亲王胤禛,而最后拿到传位诏书昭告天下的也是胤禛。

当被调往西北的胤禵回到京城的时候,胤禛已经登基成为了雍正帝,而胤禵对胤禛的威胁早已消散在了西北通往北京的那遥远的道路上。

雍正登基,德妃绝食

1723年,雍正帝继位,成为九子夺嫡混战中的最大赢家。

作为雍正的亲生母亲,雍正帝继位,德妃理所应当的应该成为新的太后,但是德妃非但不愿意,还闹起了绝食自杀。

在登基之后,雍正便想要将德妃册封为仁寿皇太后,然而德妃却言辞拒绝了雍正。

德妃不仅拒绝了皇太后的名号,她更是将太后应享受的地位也直接抛弃了。

按照规矩,德妃身为前朝妃子,如今的皇太后,理应移居至宁寿宫,但德妃忽略了这一规矩,在雍正帝继位后继续待在了永和宫。

永和宫是当下皇帝的嫔妃居住的宫殿,但德妃不愿意离开,身为儿子雍正帝只能顺着德妃。

德妃一心想要自己的小十四继承大统,如今愿望没有达成,德妃心中郁郁,没多久就生了病。

而且雍正上位后要对前朝参与夺嫡的党羽皇子们进行清算,虽然十四皇子与雍正一母同胞,但雍正也没有怎么手下留情。

在继位没几天后,雍正便将胤禵从西北召了回来,命他在康熙帝的丧葬大礼之前都只能待在景陵,将胤禛与西北军事力量隔开的同时又不让胤禛进入京城,也是为了隔开了胤禛与京城的势力。

对于胤禵面临的变相软禁,德妃对于雍正的怒气愈盛,本就郁郁的有些虚弱的身体更加难以消受,这般虚弱的德妃还用绝食来要挟雍正,不过最后被雍正以死相逼放弃了。

虽然放弃了寻死,但德妃的身体却很快衰败下去,很快就病的卧床不起。

雍正帝虽然没有在德妃身边长大,但看到亲生母亲还是有一份隐藏的孝心在的,在德妃病重后,雍正便常常来到永和宫,衣不解带的照顾德妃,在德妃的病床前伺候她。

但面对如此孝子样的德妃并没有丝毫领情,每当雍正离开后,德妃便会将手中的药交给宫人撒掉,显然,德妃依旧没有放弃寻死的想法。

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德妃还是死在了病中,在永和宫中永远的阖上了双眼。

在雍正帝稳定朝堂后,便腾出手来将九子夺嫡大案的遗患解决掉了,八皇子党的大多数人都没落得好下场,八皇子和九皇子更实在监禁没多久后便默默离世。

雍正的清算并没有漏掉胤禵,大概真的是看在一母同胞的份上,雍正虽然将胤禵和他的儿子监禁在了寿皇殿中,但并没有让胤禵死去。

胤禵和他儿子漫长的监禁生活几乎持续了雍正的整个执政时间,直到乾隆继位的时候才结束。

秘密建储制

雍正从九龙夺嫡的厮杀中走出来,但他却不想这样残酷的悲剧再次于现实中上演,于是便创立了“秘密建储制”。

秘密建储制就是为了防止兄弟相争的立储制度,雍正帝在却确立了这一制度后,便向朝臣说明了自己的立储诏书所在地,为秘密确立的诏书按实了合法性与真实性。

在秘密建储制中立储诏书共有两份,一份被放在了乾清宫最高处,“光明正大”牌匾的后面,另外一份诏书是一封信被雍正帝随身携带。

也就是说立储之事雍正自己已经决定好,但在雍正驾崩之前没人知道储君究竟是谁,这一方法大大遏制了前朝结党营私的疯狂局面,也很大程度上防止了前太子胤礽被撺掇一类的事情发生。

康熙时期九龙夺嫡的开始源于太子胤礽的两废两立,而这一戏剧性事件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嫡长子继承制。

古往今来,嫡长子继承皇位后能否成为一个明君只能看运气,很多时候一个朝代覆灭就是因为继承皇位的皇帝能力不行或昏庸无道,而秘密建储制可以有效规避掉嫡长子继承制的这些弊端。

诏书中究竟立了哪位皇子为储君只有皇帝自己知道,那么皇帝在驾崩之前便有足够的时间来考察所有的皇子,不拘泥与嫡长子这一称谓,如此这般,立储便是立贤,对于皇朝的下一代安稳也有了足够的保障。

在雍正帝时期,秘密建储制在第一次就被成功的运用,皇位顺利的传到了四皇子弘历手中,历史可以见证弘历继位后乾隆时期确实如雍正所考量的一般蒸蒸日上。

而且雍正帝后期的传位过程也终于不再像康熙帝时期一样,乌烟瘴气,盘根错节。

雍正帝在位时间不长,只有短短的十三年,他励精图治,该除弊病,将清王朝治理的一片盛景之象,然而只有继位可能涉及篡位以及亲生母亲在登基元年死去,甚至不愿意接受太后册封两件事成为雍正帝永远的痛点。

参考文献:

《雍正继位:亲生母亲撞柱而亡》《各界》

《略论清朝中期秘密建储制度》《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康熙暮年九子夺嫡揭秘》《民间传奇故事》

《雍正:弟弟,用手腕》《百家讲坛(蓝版)》

《浅析康熙朝后妃的民族成分》《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电视剧《步步惊心》对历史上“九子夺嫡”的改编》《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雍正   永和   生下   人马   母亲   诏书   皇位   皇子   上将   太子   康熙   秘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