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培养太子能力”到“刺激太子野心”,浅析唐朝东宫制度

文:严选文史录

东宫制度是每个朝代至关重要的制度,因为这个制度关系到皇位继承人,是保证封建国家稳定王权更替的重要制度。相比之前的朝代,唐朝明显拥有更加完善的东宫制度,但仍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王位争夺,继承人无法即位的事件也频频发生,唐朝的东宫制度还是无法保证太子的安稳即位。

这是由于唐朝种种政治因素导致不确定的王位继承,但是唐朝首创了太子监国制度,这是对东宫权力的扩大,并且这项制度后世也被沿用,说明这项制度是对东宫制度的补充,也说明其优越性。

一、东宫制度在发展中逐渐完善

首先是教育太子的官员,名义上共有六人,分别是太师、太保、太傅、少师、少保、少傅,但因为有相当一段长的时间,皇帝对于担任太子老师的要求非常严格,所以六人无法招满。

然后是四名太子宾客,负责跟太子说不好听的话,也就是所谓的纳谏,或者教授太子正确的东宫礼仪。这四人有点类似于朝廷的言官,虽然没有具体职责,地位特殊超然,起到约束太子言行的作用。

第三类是詹事府,相当于行政管理,管理东宫其他的机构。左右春坊,是比对着中书省和门下省而设立的,也是照顾太子日常生活的两大机构。

左右春坊中都有官员担任太子侍从,左春坊其他有官员分别负责传令和礼仪,有官员管理东宫的图书馆,有官员管理太子自己的图书,有官员管理太子的衣食住行。

右春坊其他有官员通达太子和朝臣之间的面见,有官员管理粮食储备,有官员管理礼乐和刑罚,有官员管理太子出行的马匹和仪仗队,也有一定的军事力量保护太子。

因为东宫就是一个功能完备、组织健全的机构,因此在太子默默发展一段时间后能有一定的实力,可以趁着皇帝没留意逼宫或者发动政变。唐太宗和唐中宗都有儿子想要逼宫谋反,但没能成功最终抱憾死去。

二、太子监国制度的建立

本身太子府就是一个功能齐全的小型政府,太子监国就是让太子把东宫机构当做国家机关来管理政务。本身东宫制度就是一个完善的制度,太子詹事府相当于尚书省,而左右春坊则相当于中书省和门下省,处理政务时东宫机构和朝廷机构相配合,全面完备的处理各项事务。

东宫制度的完善是太子监国制度的基础,因为制度完善所以不会遇到大困难,双方才能无缝对接。太子监国制度必然有其优越性,才会自唐朝起一直沿用。首先它避免了皇帝突然病重或者发生紧急事故的政治动荡,太子可以立刻掌握局面,避免有人趁乱行事,想要动摇政权。

再者,太子监国制度相当于先让太子试试手,既可以检验太子实力,判断太子是否胜任储君这一身份,也可以让太子积累经验,这样真正即位才不会慌乱。

三、完善的东宫制度为何不能为太子继位提供帮助?

各朝各代的王位继承都是血雨腥风,唐朝也不能免俗,从唐朝开始到覆灭,几乎每一次王位更替都争斗不休,许多因素决定了太子之路是坎坷的,东宫制度也不能给太子帮上什么忙。

第一点,唐朝的建立者李氏家族并非中原本土人士,他们的血脉里有胡人血统,受胡风的熏染,崇尚武力,属于鲜卑化的汉人。在他们原先的生活的地区,少数民族的权力争夺并非论资排辈,而是能者居上。

因此受这种思想和文化的深入熏陶,李家人看似是执行嫡长子继承制,但是这种支持有些流于形式。比如在唐高祖打下大唐江山后,李氏兄弟的关系似乎就不大和睦,对于皇位的争夺也没有停止,但是唐高祖并没有缓和兄弟矛盾的打算,也没有确立太子的绝对地位。

在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之后,也没有什么大臣死谏或者坚决反对李世民的即位,这一切似乎在默许皇子间王位的争夺是可取的,有机会成功的。

第二点,玄武门之变作了个坏榜样,禁军的力量太过强大,足以决定政局的变化。玄武门之变的成功似乎昭告天下,谋反是可行的,争斗皇位是正当的。

同时李世民正是靠着强大的禁军力量杀死了自己的兄长,谋取了皇位,此后禁军屡屡被卷入政治的漩涡之中。第二次大臣们联合禁军成功推翻了武周,拥护唐中宗当皇帝。第三次是唐玄宗李隆基凭借着手中的禁军首先诛杀了韦太后,又诛杀了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

这些成功案例都是会破坏政治稳定,同时显现禁军力量的重要性。在唐朝末期,宦官当道时,就会手中紧握禁军,以此威胁皇帝和消灭阻碍的政治力量。

第三点,唐朝皇帝的喜好和外戚的意见可能会让嫡长子登不上皇位。唐太宗在培养孩子上不是一个明智的父亲。首先他立李承乾为太子,却并不把所有的心力放在太子身上,反而偏爱他的另一个儿子泰王,这就肯定激起了太子的嫉妒,再者太子也会觉得不安,位子坐不稳,因此最终发动了政变。

唐朝的皇帝在处理皇子关系上大概都做不好,没办法一碗水端平。另外外戚的力量也十分地强大,比如一代贤后长孙皇后的兄弟向皇帝进言,觉得泰王无法担当大任之后,唐太宗也放弃了泰王这个选项,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外戚对皇帝重大的作用力。

第四点,后宫干政使得嫡长子无法继承王位。首先唐朝皇室都是有鲜卑血统的汉人,受到少数民族文化的熏染,女子地位要比中原地区受儒家思想的女子地位高,因此女子也更加有魄力,在许多政治事件里都能发挥作用。

比如,唐朝就出现了中国史上唯一称帝的女皇,后续的朝代哪怕是出现了同样权倾朝野的人物,也没能称帝,因为只有唐王朝这一开放的王朝,受到朝臣的抵抗是可控的,接受程度也更高,当然也是武则天本身有本事有威望。她直接废立了好几任太子,王位继承尽在她手中掌控。

后来到唐中宗时代,他的妻子韦太后也效仿武后,曾把握朝权,想要废掉中宗的太子,太子奋起反抗,惨遭杀害。唐玄宗的妃子武惠妃想让自己的儿子当皇帝,也干起了构陷太子的勾当,加上皇帝本身不喜欢长子,最后竟然相信了诬陷。

唐朝的前期到中期,因为行事还是带有鲜卑色彩,因此后妃的干政权力更大,等到后期,那点鲜卑血脉已经完全被汉化,后妃的权力才有所缩小。但鉴于历史,无论哪个朝代后宫里的女人都是一个大杀器。

第五点,宦官也是太子顺利继承的一个特别大的障碍,这在安史之乱之后变得尤为明显。因为唐玄宗的身边的宦官高力士在之前击垮太平公主的政权中出了大力,因此他获得了皇帝的看重得到了权力,宦官的地位开始上升。

尤其是出了安史之乱这一档子事情,皇帝在风雨飘零中开始只信任身边人,依靠宦官执掌军事力量和叛军对抗,宦官的政治权力更是急剧攀升,唐玄宗的继任者就是宦官扶持的,开了唐朝宦官扶持皇子的先河,自此之后就只有两位皇帝没有依靠宦官登上帝位了。

在那之后,宦官想要哪个皇子成为皇帝几乎都能做到,皇帝再没有指派继承人的权利,太子形同虚设,宦官可以自己挑选皇位继承人,甚至宦官后来可以公开诛杀皇帝,换上自己觉得适合的人选。尤其到了后期,唐朝的皇帝昏庸,不理朝政,政务更是完全被宦官把控。

结语

综上所述,执行东宫制度肯定是有好处的,越是完善的东宫制度,越能在最大程度培养太子能力,让太子适应朝务管理,在太子真正执掌时少走弯路。

但是人对于权力的欲望是无穷的,东宫制度很容易激发太子野心,也很容易让皇帝起疑心、起猜忌,本身皇帝日益衰落,而太子年富力强,太子的权力把握必然会激起皇帝的不满,因此东宫制度本身就是太子即位的障碍。

在唐朝,因为它的建立者有少数民族血统,许多行事风格有其特色,而当时中国的封建程度还并不深重,为太子继承制度埋下许多隐患,因此唐朝的王位更替的混乱也是历史少见,几乎大部分太子都无法顺利地即位。

参考历史文献:

《礼记》

《唐会要》

《旧唐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东宫   唐朝   太子   制度   禁军   宦官   皇位   王位   野心   官员   皇帝   能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