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举兵反清,为何最后还是匆匆惨败?

一六七三年,吴三桂起兵反清,仅四个月时间,他就控制了云南、贵州、湖南等地。随后,福建、广东也积极响应,接连反清。这样一来,吴三桂的形势一片大好。然而,仅仅过了不到四年时间,形势就急转直下,陷入了清军的三面包围之中。吴三桂在衡阳匆匆称帝之后,就病死,困局全面失败,为什么吴三桂的大好形势会风云突变呢?是清军太强还是吴三桂自身原因?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清军入关以后,为了统治南方边境地区,封了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个汉人藩王,让他们分别镇守云南、广东和福建。然而,一六七三年,康熙却突然做出了撤班决定,吴三桂贪恋权势,便举兵反清。由于盘踞云南已久,当年年底他就控制了云南全境,他以此为根据地打出了反清复明的口号,向周边省份发起了进攻。他首先选择的是进军贵州,因为那里的巡抚曹申吉曾是他的部下。他写了一封侧反信,发给了曹申吉。曹申吉收到信后,率军哗变。就这样,贵州也落到了他的手中。之后,吴三桂又马不停蹄的准备向湖南发起进攻。但由于贵州的官员曾查获了吴三桂策反曹申吉的信件,并将此事通报给了康熙。这就导致吴三桂刚控制了贵州,康熙就知道了他反清的消息。

康熙紧急制定了平定叛乱的军事部署,又加强了对四川湖南湖、湖北的防御。吴三桂知道兵贵神速,于是在清军加强湖南防御之前,他就夺取了湖南全境。随后,他又决定一面派军队夺取四川,一面派人寻找力量支援。因为和吴三桂的交情补不浅,孙延龄马上在广西反反清,耿精忠因为不甘心撤藩,在福建反清。

吴三桂的旧部杨来嘉和王甫宸则在湖北和陕南反清。甚至连北京附近的察哈尔王布尔尼都在反清,这样从西北到东南都有势力响应。吴三桂看起来清朝离灭亡不远了,然而这个时候,让人万万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察哈尔王布尔尼举兵反清后,很快众叛亲离,被自己部下杀死。就这样,吴三桂失去了威胁清朝后方的力量,清廷这边趁着吴三桂全力夺取四川的时机,又加强了对湖北荆州的防御。这样,在湖北起兵的杨来嘉和洪福就被隔断。在湖北西北部,无法和吴三桂联合,不久便被消灭。

虽然吴三桂遭到了一定的挫败,但这时候一个好消息却突然传来,三个汉人藩王中,最后一个尚可喜也被他儿子尚之信胁迫交出权利,加入了自己的反叛队伍。于是,吴三桂决定抓紧时间进攻,速战速决。然而,这时,一个意料之外的情况出现了,吴三桂的重要盟友耿精忠正集中力量进攻浙江、江西等地,突然陷入了后院起火的尴尬境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不久逝世,他的儿子郑经继续统治台湾。当时台湾的开发程度实在有限,根本无法养活大军。因此,趁着耿精忠军队反清北上,郑经就趁机率领全军主力,从台湾出发,登陆福建,不断夺取福建沿海地区,甚至西进广东,杀死了支持吴三桂的刘进忠。

这种情况下,耿金精忠只得掉头对付郑经,先前被耿精忠占领的江西、浙江等地,也不断被清军收复。纵观整个一六七五年,吴三桂、耿精忠、孙延龄都停止了进攻。只有陕南的王甫宸仍在进攻,但王甫宸的兵力实在有限,不敢进攻清朝防守严密的关中,只得绕道夺取甘肃、陕北等地。

清军加强陕北、山西等地防御后,便轻松遏制了王甫宸的势力发展。吴三桂虽然打出的是反清复明旗号,但是明朝旧部都被清朝铁蹄蹂躏过,这其中啊还是吴三桂出力最多,甚至连南明皇帝永历帝都是被他杀死。所以除了一心推翻清朝的王甫宸之外,没有任何明朝旧势力支持吴三桂。

从这时候开始,吴三桂的反清事业就布满阴霾。很快,吴三桂收服广东后,回到湖南,策划了对湖北的进攻。他先是派一支部队从岳阳出发,夺取武昌,之后又派一支部队从常德出发,夺取荆州。然而,进攻武昌的部队由于武昌城防坚固,屡攻不克。

进攻荆州的部队虽然夺取了荆州周边,包围了荆州,但由于荆州守军都是满人,知道就算投降吴三桂也不会有好下场。因此,严防死守,让吴三桂无计可施。就在这时,不断败退的王甫宸又向吴三桂求援,吴三桂只得再派出一支部队从成都出发,经过陕南到甘肃去救王甫宸。在吴三桂如此不利的情况下,时间来到一六七六年,湖北的清军转入反攻。清军夺取岳阳后,开始包围湖南重镇长沙。情况虽然已经比较危急,但吴三桂依然有一定胜算,只要广东的尚之信能进攻江西。耿精忠能击退郑经后恢复北进,他就至少能控制江南,与清朝隔江对峙。但是人算不如天算,郑经不但把耿精忠打的一败涂地,还继续派军西进广东,暴打尚之信。

到达一六七六年九月,郑经控制的土地已经北到邵武,南到惠州,西到汀州,东临大海,一副要席卷广东福建的架势。同时,清军看到王甫宸耿精忠不断败退,对吴三桂采取手守势,抓紧时间进攻,这两支势力。

一路清军把王甫宸围困在甘肃平凉附近,一路清军把耿精忠压制在福建福州一带。面对如此不利局面,吴三桂很清楚,如果王甫辰和耿精忠败亡自己的败局也难以挽回。于是调整战略在湖南采取守势,促使支援王甫宸的部队迅速行军,并分兵支援福建的耿精忠。

但这一年是吴三桂的不利流年,吴三桂的两支援兵都还没有到,被围困的王甫宸和耿精忠就先后投降。依附于吴三桂的孙延龄和尚之信,也开始对吴三桂离心离得,吴三桂知道自己的反叛,几乎没有胜算了。但是在他反叛之初,康熙就已经杀了他儿子吴应雄。就算自己向清朝投降,也只能落个全家死绝的命运,也就下定了反叛到底的决心。

一六七七年,吴三桂的局势更加不利,清朝不但再度把郑经赶下大海,还进攻到广州附近,迫使尚之信投降。同时,吴三桂的部下矛盾也进一步激化,大将韩大任寻机杀死另一大将高洁节人,吴三桂却只能对韩大任进行安抚。

看到这种局面,孙延龄赶紧联系清朝,准备投降。吴三桂紧忙火并孙延龄后,直接控制整个广西。但是在这一年十一月,清军夺取了广西南部,吴三桂的攻势彻底终结,陷入三面包围。此时吴三桂已经没有取胜的可能,他的身体状况也一天不如一天,他知道,只能使用最后一招称帝来凝聚人心,做困兽游斗式的反抗。

一六七八年三月,吴三桂在衡阳称帝,国号大周。但是这招并没有发挥其他功效,甚至连王夫之都离开了,他已经彻底陷入困局的吴三桂,在衡阳满怀失望的病死。得知这一消息后,清军加紧进攻,从一六七九年到一六八零年,先后夺取湖南、四川的所有土地。

吴三桂、孙子吴世藩在贵阳称帝,继续率部与清朝对抗,但是完全无法挽救失败的命运,只得逃回云南,等待自己的终结。

由于清朝发生激烈内斗,吴世藩在云南苟延残喘了两年。一六八一年,清军围攻昆明,吴世藩被迫自杀,余部全部投降,吴三桂发动的叛乱彻底终结。

我们来总结一下吴三桂失败的原因,

第一是实力的巨大差距。吴三桂和他的支持者实力并不强大,齐心协力反叛,也许有一丝胜算。然而,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小九九,只要遭受挫败,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第二是吴三桂个人背景的不佳,清朝入主中原后,逐渐建立起稳固统治。吴三桂反叛后,很难找到支持者,亲自灭亡明朝的他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也吸引不到明朝旧事里以明朝亲王自居的郑精,反而打算从他的支持者手中夺取地盘。

第三是反清一方个人能力的局限。虽然吴三桂的军事才能算不错,但他盟友的军事才能都很废柴。即使清朝康熙的军事才能也很一般,也可以先集中力量击败吴三桂的盟友,让吴三桂独木难支,最终走向失败。所以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己奋斗,但更重要的是历史的进程。吴三桂的个人能力再怎么厉害,也无法扭转当时清朝夺取天下的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陕南   荆州   明朝   贵州   湖北   云南   湖南   福建   广东   清朝   吴三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