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杨广16、没有杨广反面教员,李世民可能不会成为明君

#历史开讲#

杨广,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暴君,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更是不堪。然而,人都是有两面性的。本文依据《隋书》记载,试图比较全面客观地介绍杨广。《隋书》是唐朝名臣魏徵主编的,可信度比较高。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人们常把隋朝和唐朝合称为隋唐,隋唐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隋朝二世而亡,对唐太宗李世民来说,是一个极其深刻的教训。

李世民从本质上说,也是一个好大喜功、希望建立千秋伟业的皇帝,在他晚年的时候,这个特点表现得十分明显。如果不是接受了杨广的教训,李世民恐怕会重蹈他的覆辙,是不会成为明君的。

李世民与杨广相比,两人有着很多相似之处,简直如出一辙。

第一,两人都是出身高贵,同属于关陇贵族集团,并且还有很近的亲戚关系,杨广是李世民的表叔。

第二,两人都是志向远大,均不是平庸之辈,都是胸怀大志,立志干一番大事业,博得青史留名。

第三,两人都是才华横溢,能文能武,文学成就不凡,武功也不错。

第四,两人都是战功卓著,都曾经率领千军万马,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立下赫赫战功。

第五,两人都是次子,排行相同,按继承顺序,正常情况下是很难接班的。

第六,两人登位都不光彩,都是通过搞阴谋诡计,采取不正当手段,才当上皇帝的。

所以,唐朝有个叫胡如雷的史学家,评价杨广和李世民十分相像,说:“李世民之于杨广如影随形,但不是相似的形影,而是一个头脚倒立的水中倒影”。

意思是说,杨广与李世民的相像,就像一个人与他的影子一样,只不过李世民成功了,他是站在岸上的,而杨广失败了,是倒映在水里的。

李世民之所以成功,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善于借鉴历史经验。“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就是李世民的名言。

李世民是从隋朝过来的人,亲身经历了隋朝的兴衰,有着许多感悟和体会,很想总结和借鉴隋朝的经验教训。为此,他称帝不久,就组织一批学识渊博的名士,由他最信任的大臣魏徵挂帅,修撰了《隋书》。

《隋书》全面记述了隋朝兴衰,深刻剖析了杨广。杨广不是一个碌碌无为的皇帝,他怀有雄心大志,但最终却败坏了大隋江山,成为亡国之君。杨广的失败,给李世民当了很好的反面教员;杨广亡国的教训,对李世民来说,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启示。

第一,民众的力量是巨大而不可忽视的。李世民认为,杨广亡国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摆正君主与民众的位置,自己高高在上,而把民众视为草芥,所以百姓起来一造反,杨广立马就完蛋了。

李世民从杨广的教训中悟出了这个道理,所以,他亲自撰写了《民可畏论》,强调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李世民还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意思是说,如果损害百姓利益,就等于割自己腿上的肉吃,必然导致丧命。

第二,君主建功立业是对的,但必须克制欲望,量力而行。李世民认为,杨广亡国的直接原因,是建立千秋大业的欲望太强烈,大兴土木,穷兵黩武,急功近利,超出了民众的承受能力。

有鉴于此,李世民说:“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意思是说,国家安宁,最重要的在于君主。君主没有太大的折腾,百姓才能欢乐;君主的欲望太强,民众必定受苦。

所以,在李世民统治时期,能够克制建功立业的欲望,很少大兴土木,注意让人民休养生息。但到了后期,李世民也干了一些好大喜功的事情,引发江浙一带农民起义。

第三,不能独断专行,应该多听大家的意见。李世民认为,杨广亡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听不得不同意见,总认为自己天下第一,无人能及。

杨广曾经说过:“别以为朕是继承了父亲的帝位,如果与天下人比试,朕照样能当天子。”杨广还说:“朕最恨进谏的,谁要谏言,朕就想杀了谁。”结果杨广成了孤家寡人,连皇后都不敢对他说实话。

李世民接受了这个教训,虚心纳谏,善于听取别人意见,避免了很多失误,也形成了良好的政治风气。李世民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成为千古佳话。

第四,民富才能国强。隋朝通过各种办法,把民间财富都聚集到国库里,表面上看起来,国库充盈,十分富有,可老百姓并不富裕,没有幸福感。由于这个基础不牢固,导致隋朝大厦迅速崩塌。

李世民接受了这个教训,采取“薄赋敛,轻租税”政策,藏富于民,使唐朝实现了民富国强,开创了贞观之治。

正是因为有杨广这种刻骨铭心的沉痛教训,李世民才能够对治国理政有了深刻的认识,才能够谨身节欲、战战兢兢,才能够开创千秋伟业,成为名垂千古的明君、贤君,大唐才能称为盛世。

杨广这个反面教员,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重要意义,足可以使人们引以为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反面教员   伟业   隋朝   亡国   君主   唐朝   民众   教训   欲望   百姓   李世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