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墙”的前世今生

“哭墙”,是在耶路撒冷旧城的一段古代石灰石壁,其正式称呼应该是西墙。这座墙最初是在希律王时期开始扩建的第二圣殿的一部分。“哭墙”作为犹太教第二圣殿的遗址,代表了犹太圣殿两度修建,两度被毁的历史,也是犹太人自从公元70年以后流离世界的精神家园,是犹太人之所以为犹太人的一个重要象征,可以说是犹太人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


耶路撒冷西墙及西墙广场

西墙广场全景(左边是圆顶清真寺,右边是阿克萨清真寺)


“哭墙”最早是作为希律王时期建造的犹太教第二圣殿的一部分而建立起来的。之所以是第二圣殿,这与以色列的历史有关。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古代以色列的大卫王统一了犹太各部落,建立了统一的犹太王国,而大卫王的儿子就是著名的所罗门王,他在当时犹太王国的首都锡安山(这也是今天犹太教的圣地)上建立了所罗门圣殿,这座圣殿就被称为第一圣殿是古代犹太人宗教中心和政治中心,据说先知摩西与上帝订立的“十诫”契约石板就存放在供奉在圣殿中的约柜中。不过公元前586年的时候,新巴比伦王国征服了犹太王国,第一圣殿被毁,大批王室成员、祭司、工匠以及其他犹太人被掠往巴比伦,史称“巴比伦之囚”(Babylonian Captivity)。从这以后,除了中间有短短的八十年的独立外,其他时间以色列一直被古巴比伦、波斯、希腊和罗马所统治。大约半个世纪之后,也就是公元前538年,波斯王国消灭巴比伦王国,犹太人被释放回故里,并允许他们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这一历史记忆对犹太人以及犹太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所罗门王及所罗门圣殿计划

第一圣殿,即所罗门圣殿复原模型


根据希伯来圣经记载,当犹太人返回其故土后,开始在所罗门圣殿原址建立新圣殿。圣殿最终在公元前516年完工,这就是所谓的第二圣殿,但这时的第二圣殿并不包括今天西墙这一部分。今天西墙这一部分建筑成为圣殿的一部分是因为公元前19年左右,以色列希律王开始扩建圣殿,使得圣殿面积增加了一倍,而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哭墙”,是当时扩建后的圣殿的西墙的一部分。当然有考古学家认为在公元前4年希律王去世时,其实整个圣殿的围墙并没有完工,而是到了阿格里帕二世统治时期才最终完成的。


希律王

第二圣殿复原模型


公元前63年,以色列被罗马征服,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省,即犹太省公元66年,犹太人开始反抗罗马统治,这一反叛最终被未来的罗马皇帝韦帕芗(Vespasian)和提图斯(Titus)所镇压。在平叛过程中,提图斯率领罗马军团在围攻耶路撒冷时,将第二圣殿焚毁以报复犹太人的起义,只留下圣殿西墙,即今天的“哭墙”


耶路撒冷的围城及毁灭(1850,David Roberts)

罗马皇帝韦帕芗

罗马皇帝提图斯

公元70年被罗马士兵从西墙上扔下的石头


公元135年,由于犹太人不断兴起反抗罗马的复国运动,因此罗马帝国在镇压了犹太人的最后起义后,将犹太人驱逐,并把耶路撒冷改名埃利亚·卡皮托利纳(Aelia Capitolina),犹太省改名为叙利亚巴勒斯坦(Syria Palaestina)。并且直到拜占庭帝国时期,犹太人才被允许在圣殿被毁纪念日(禁食日,Tisha B'Av,是犹太人哀悼第二神庙和耶路撒冷的毁灭,以及犹太人遭受的灾难的日子)当天到耶路撒冷朝觐,其他时间不允许进入耶路撒冷,并且罗马帝国曾在圣殿遗址上修筑了一座朱庇特神庙。从此,犹太人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流散到全世界,只能在每年圣殿被毁日可以到西墙哭泣祷告,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才会有“哭墙”之名

西墙上的石头


公元7世纪时阿拉伯倭马亚王朝占领巴勒斯坦,巴勒斯坦开始逐步阿拉伯化,这也就是今天巴勒斯坦地区阿拉伯人的由来。阿拉伯人允许犹太人在圣殿入口附近祷告,具体位置在今天威尔逊拱以北,西墙隧道之内公元705年,阿拉伯人在第二圣殿遗址上建立了阿克萨清真寺这一伊斯兰教圣地,这样西墙也就成为了伊斯兰教圣地的一部分,但犹太人仍然将之看做是犹太人信仰和团结的象征,仍然每年到此哭泣祷告以表示哀悼,同时也有很多犹太人也将自己的心愿或哀悼写在纸上塞入墙的缝隙中。这其实就是“哭墙”这一称呼的来源。


耶路撒冷的西墙(十九世纪)

从哭墙广场看到的阿克萨清真寺

阿克萨清真寺的银色圆顶

1870年西墙的照片

1891年犹太人在西墙哀悼


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哭墙”这一称呼其实并不是犹太人自己对这一圣地的称呼。事实上,早期使用“哭墙”这一称呼来指代第二圣殿遗址的西墙的,主要是基督徒,并且这一称呼从英国统治时期到六日战争时期被使用。相反犹太人并不接受“哭墙”这一称呼,认为这一称呼是贬义的,其正式的称呼应该是“西墙”。虽然这座墙被认为是伊斯兰教圣地的一部分,但是犹太人可以在此祈祷和朝觐也同样是得到国际社会承认的。


1917年英国占领耶路撒冷后西墙上的犹太军团士兵

这种隔离墙是阿拉伯人、犹太人和英国统治当局之间对抗的催化剂

1934年在西墙执勤的英国警察

1946年英美委员会成员1946年访问西墙


由于“哭墙”是犹太人被禁止进入耶路撒冷时期悼念圣殿被毁灭的遗址,所以随着现代犹太复国主义的兴起,很多犹太人都试图购买西墙及其附近地区的所有权,但没有一个获得成功——毕竟这也是伊斯兰教圣地。由于西墙同样也是伊斯兰教圣地阿克萨清真寺的一部分,所以从20世纪初开始,西墙成为犹太人和穆斯林之间摩擦的重要原因,因为穆斯林们担心如果犹太人获得西墙的所有权,将会进一步提出对圣殿山和耶路撒冷的诉求。因此,在20世纪早期,围绕西墙的暴力事件变得司空见惯,最严重的一次是在1929年,大约133名犹太人被杀,339人受伤。而在随后的骚乱中,110名阿拉伯人被杀。1948年第一次阿以战争中,约旦实际控制了东耶路撒冷。在约旦统治时期,犹太人被完全逐出耶路撒冷旧城,并禁止犹太人进入旧城,从而遏制了犹太人在西墙附近朝觐。而到1967年六日战争后,以色列获得了西墙遗址的控制权,并在获得对西墙遗址控制权的三天后,就拆迁了耶路撒冷旧城东南角的摩洛哥区,建立了今天的西墙广场,用以礼拜和公众集会


1967年六日战争后在西墙合影的以色列士兵

1967年拆除西墙摩洛哥区

拆迁后的西墙及西墙广场


犹太教传统中,西墙被认为是建立在所罗门王第一圣殿的基础之上的,“永远不会被摧毁”,是神圣的,很多犹太先知都是在西墙得到了启示。正是因为如此,犹太教认为西墙本身就是圣物,甚至靠近圣殿山西南角面向犹太区广场的小西墙区域甚至被认为是最接近至圣所( Holy of Holies)的所在。而由于这一区域是长期被迫远离家乡,流散四方后对于故乡的唯一寄托,有不少犹太人在圣殿被毁日到此朝觐时哀悼,表达自己的哀思。


中间箭头所指即为威尔逊拱

西墙:左边拱门即为威尔逊拱

威尔逊拱内男性区

威尔逊拱内女性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犹太教   耶路撒冷   巴比伦   伊斯兰教   犹太   所罗门   圣地   以色列   罗马   犹太人   前世   今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