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党营宋(增二)宋英宗欲酬谢文彦博拥立之功,文彦博为何拒绝?

宋英宗赵忠实继承宋朝皇位的过程简直是一波三折,从提出立为皇储到最终登基即位花费了十余年时间,在朝廷中引起了不小的政治风波。在此过程中赵忠实得到了文官集团多位宰相的支持,因此在赵忠实即位后也将对这些有过拥立之功的宰相们进行升迁赏赐,以酬谢他们的功劳。文彦博作为宋仁宗赵祯时期最先提出拥立赵忠实为皇太子的宰相,在赵忠实从宗室到皇帝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说他是首功都不为过。然而当赵忠实按照政治潜规则对文彦博进行升迁时却遭到婉言拒绝,让他感到难以理解。

对于这种情况,历史上的文人们给出了众说纷纭的评价。有的说文彦博谦虚谨慎,不愿意邀功请赏。也有的说文彦博不贪恋权势,是道德高尚的君子。然而从宋朝的历史文献来看,文彦博推辞赵宗实对他的升迁,与这些高大尚的词汇并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为了回避朝廷中的政治风波罢了。从人性的角度看,文彦博是宋朝官员中貌忠实奸的代表。他看似忠臣,其实奸诈无比,是士大夫文官集团中最为自私自利的官员之一。他的一生所作所为与君子没有半点关系,说他是伪君子或者真小人倒是比较贴切。

他在宋仁宗赵祯时期的政治斗争便表露出这种政治风格,很多朝廷官员对他都是非常了解的。比如为了与赵祯争夺兵权,防止赵祯通过狄青直接掌控军队,他与欧阳修、富弼、韩琦等朝廷重臣勾结,逼迫狄青辞去枢密使之位,间接性的造成了狄青英年早逝。又比如文彦博为了扩大政事堂权势,拉拢张贵妃的伯父张尧佐,甚至派人偷偷向张贵妃送礼品,因而遭到御史唐介的弹劾。为了拥立赵忠实为太子,文彦博甚至联合富弼等宰相逼宫,迫使赵祯选择装病不上朝。他们甚至争取曹皇后的支持来绕过赵祯,将皇储之位搞成既定事实。

可以说文彦博在政治斗争中是无所不用其极的,各种卑劣手段都用过,他的行为与道德高尚的君子没有丝毫关系。从这些行为可以看出,文彦博是非常贪婪的,而且对权势和政治利益看得极重。在反对王安石的改革时,他能够大言不惭的说出“皇帝应与士大夫治天下,而不是与百姓治天下”,肆无忌惮的撕下了儒家卫道士的遮羞布,毫不掩饰封建统治阶级的贪婪和霸权。试问这样的贪婪的人,又如何会因为道德方面的限制,而放弃皇帝酬功升迁的机会呢?实际上对于文彦博这种小人来说,只有回避灾祸才能让他放弃到手的利益。

从赵忠实发迹的过程看,与文彦博的拥立是密不可分,文彦博的首功也得到了赵宗实的承认,所以他即位后表示要将文彦博召回朝廷,委以重任。实际上文彦博之所以在宋仁宗时期罢相,被迫远离朝廷也与赵忠实密不可分。在文彦博和富弼为宰相时曾经联合逼宫,要赵祯立赵忠实为皇太子,遭到了赵祯的拒绝。这场政治斗争以文彦博和富弼的失败而告终,他俩在事后也先后被罢相外放。赵宗实提出将文彦博召回,既是酬谢他拥立的功劳,也是为了稳定自己的皇帝位置。但是一向贪婪的文彦博却婉言拒绝,完全在他意料之外。

史书上没有记载文彦博婉拒升迁的原因,但从当时的历史背景上可以看到不少的蛛丝马迹。赵宗实并非宋仁宗赵祯的亲生儿子,而是赵祯的堂哥濮王赵允让第十三子。由于赵祯的几个儿子都早夭,所以出现了宋朝皇太子难产的困局。此时以文彦博为首的文官集团就提出将赵宗实过继给赵祯做养子,未来扶持为皇太子,继承宋朝的皇帝位。这个提议一出现就遭到了赵祯的严词拒绝,他决定自己还能生儿子。当赵祯的最后一位儿子早夭后,文彦博、富弼等人坐不住了,开始频频进行联手逼宫,引发了多场政治风波。

宋仁宗去世后皇位悬空,虽然赵忠实并没有被立为皇太子,但好歹完成了过继手续,成为了赵祯唯一的皇嗣子,也就拥有了继承皇位的资格。但是这个资格并不稳当,受到很多皇室成员和朝廷重臣的质疑,其中反应最为激烈的是宋朝皇室的北海郡王赵允弼。赵允弼与赵宗实的父亲赵允让共事三十年,是赵宋皇室的宗正,在皇位传承上有着极大的话语权。赵宗实即位需要得到皇室、朝廷等各方面的认证,皇室的认证必须经过宗正这一关。而赵允弼认为赵宗实没资格当皇帝,除了血缘关系外,跟重要的是没有经过宋朝皇太子的晋升流程。

按照宋朝政治潜规则,皇太子需要经过郡王、亲王等册封,兼职开封府尹,然后才能被立为皇太子。赵宗实即位时的爵位只是巨鹿郡公,官职最高是齐州防御史,比皇太子的要求差得太远,所以受到不少质疑。在这种情况下,赵忠实被宰相韩琦、欧阳修等人强行推上了皇位,所以朝廷中政治风波不断。最夸张的是,赵宗实即位几天,宫中就曝出有宫女怀了宋仁宗赵祯的遗腹子,这就更麻烦了。如果这个遗腹子是真的,而且又顺利出生为男孩,那赵宗实的皇帝是继续当下去,还是将皇位还给赵祯的儿子?

面对这种困局,赵宗实做了两个操作。一方面是称病放弃大权,让曹太后垂帘听政,以稳定朝廷中反对派的情绪。第二方面是对拥立他的大臣进行酬功奖励,大量升迁官职和赏赐,拉拢他们稳固皇位。但是在执行第二条时又出了不少风波,让朝廷中麻烦不断。接受赵宗实酬功的大臣很多,其中宰相韩琦、欧阳修等人就是第一批,而以文彦博为代表的在赵祯时期拥立他为皇太子的为第二批。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操作不当,使得这些大臣出现抢功现象。最典型的就是韩琦和富弼因此事而闹翻,最终搞到结党斗争的程度。

在这种背景下,赵宗实想要将文彦博召回朝廷,就不仅仅是酬功那么单纯了,更多的是想利用文彦博的威望来压制朝廷的反对派,团结支持自己的文官达成。文彦博是当时宋朝文官中资历和声望最高的,他当过多年宰相,又是拥立赵宗实的首功。不论是在反对派中,还是在赵宗实的支持者中,都有极大的话语权。如果文彦博回朝出任宰相,朝廷必然重新洗牌,对稳固赵宗实的皇位,应对外界威胁,都是非常有利的。但是文彦博的回归对他自己却是大麻烦,他要领衔帮助赵宗实夺权稳定朝政,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

反对文彦博回朝最为激烈的,第一个就是当朝宰相韩琦。韩琦和文彦博是同一种人,貌忠实奸而贪婪成性,为了权势不择手段。韩琦与富弼本是范仲淹庆历新政时的战友,但却为了赵宗实酬功的事情而闹翻。韩琦为了压制富弼,在酬功升迁时做手脚,让富弼明升暗降,这使得两人反目成仇。富弼是文彦博当宰相时的搭档,韩琦能对富弼下手,难道就会放过文彦博?而且韩琦是当朝宰相,拥立赵宗实登基的大功臣,朝廷中党羽遍布,实在是不好对付。而且韩琦还有个搭档叫欧阳修,欧阳修当年可是坑死范仲淹和狄青的,不容文彦博小觑。

除了韩琦之外,第二个反对文彦博回朝的是曹太后及其背后的将门世家。当时曹太后垂帘听政,朝廷大权在握,肯定不愿意主动将权力还给赵宗实。但文彦博回归朝廷后,肯定是帮赵宗实争权的,双方必然会爆发政治冲突。曹太后背后有将门世家支持,自己又是皇太后超然的地位。对于文彦博来说这种争权的活不好干,失败了可能会危及到生命,胜利了也树敌太多,得罪太多的权贵,不利于自己的政治利益。实际上后来韩琦、欧阳修等人逼曹太后撤帘放权,也为他们在濮议之争受到朝野的攻击埋下了大患。

在这种历史政治背景下,回到朝廷就是坐在火山口上,一旦出问题会万劫不复。文彦博作为官场老油条,面对这种危险形势肯定有所衡量的。如果不管不顾的接了赵宗实的单子,很可能最终得不偿失。所以他选择了婉拒赵忠实的酬功升迁,去当剑南西川节度使,远离朝廷内部斗争,这也是明哲保身的操作。从历史发展来看,失去文彦博的支持后,赵宗实把希望放在韩琦和欧阳修身上。韩琦和欧阳修虽然帮他夺回了大权,但却得罪了朝野官员,被舆论喷为奸臣。尤其是在濮议之争中,他们遭到以司马光和王珪为首的大臣的攻击,声名受到重创。

文彦博非常聪明,在风波结束后才以出任枢密使的理由回到朝中,既躲过了政治风波,又得到渔翁之利,算计非常高明。从这个事情中也可以看出,文彦博作为官场老油条高明的政治嗅觉和判断力。所以他才能过成为宋朝著名的官场常青树,屹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而不倒。与他相反,韩琦等人虽然在英宗朝一时得利,却因为濮议之争得罪天下人,在宋神宗即位后便被贬官罢相,提前推出了历史舞台。由此可见,在政治斗争方面,文彦博比他的对手高明得多,他的任何政治行为背后都有着对朝廷政治形势的精准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文官   皇位   皇太子   宋朝   宰相   皇室   朝廷   风波   皇帝   政治   宋英   文彦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