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告诉你:谋大事者隐忍到如此地步,谁赞成谁反对?

【出处】《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一》

【原文】秀闻之,自父城驰诣宛谢。司徒官属迎吊秀,秀不与交 私语,惟深引过而已,未尝自伐昆阳之功;又不敢为服丧,饮食言笑如平常。更始以是惭,拜秀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

【解读】刘秀的哥哥刘縯是一个天生的豪杰形象。《资治通鉴》记载刘縯:

性刚毅,慷慨有大节。自王莽篡汉,常愤愤,怀复社稷之虑,不事家人居业,倾身破产,交结天下雄俊。

反而是刘秀:“隆准日角,性勤稼穑”( 鼻梁高耸,额角隆起,性格勤勉,爱好种田),一副标准农业从业者的模样。

刘縯平日经常以汉高祖刘邦自许,而将刘秀比作刘邦的兄弟刘喜,兄弟感情非常好。

公元22年,兄弟二人在在南阳起兵造反,并与先前的造反势力绿林军合二为一。在对抗王莽的战斗中,哥哥刘縯屡立战功,威望很高,绿林军也有不少的支持者。

由于在竞选皇帝时输给了竞争对手刘玄,再加上功高盖主,刘縯被更始帝刘玄设计杀害。

刘秀听到哥哥刘縯被更始帝设计杀害的消息后,立马感受到了凛凛寒意:

刘縯刘秀是兄弟同体,更始帝可以杀刘縯,必然也可以杀刘秀。

但是刘秀可以怒发冲冠、起兵报仇吗?

不能!

首先是实力不济。刘氏赖以依靠的南阳势力的兵马都在刘縯手下,而刘縯一死顿时土崩瓦解。而刘秀在绿林军中的地位不高,长期以来都是以跟班小弟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可以说,刘秀在绿林军面前根本没有实力能够自保,更别说是为刘縯报仇。

其次是投鼠忌器。刘縯刘秀的亲属、部署数百人都处在刘玄的控制之下,一旦刘秀造反,这些人都会成为死在刘玄手下。

再次是道义不足。不管怎样,更始帝刘玄杀刘縯,明面上是“君”杀“臣”,再加上刘玄当皇帝是绿林军一致推选的。刘秀起兵对抗更始帝,在道义和法理上都说不过去。

所以,尽管愤怒、尽管悲怆、尽管不甘,刘秀还是在更始帝刘玄面前,用足够的理性、无比的隐忍进行了一次“影帝级”的表演,为自己保留了活下去的希望。

第一,主动谢罪表明态度。刘秀听到哥哥被杀消息的当晚,连夜从汝南父城出发,急驰四五百里,专程赶回宛城向刘玄请罪。表示衷心拥护更始帝的英明决定,坚决服从革命大局,进一步在今后的革命事业中一定奋发图强,再立新功。

第二,主动与刘縯势力切割。刘縯以前的官员以哀悼为名企图与刘秀进行接触,刘秀全部拒绝,没有与他们谈一句私话,用实际行动与刘縯势力进行物理隔离和感情切割。一方面是向更始帝以及背后的绿林势力表明自己没有追究哥哥被杀的态度,另一方面也是保护好刘縯死后的己方势力。

第三,主动自责低调弃功。刘秀到了宛城之后,把自己陷在了深深的“自责”中,从不夸耀自己以少胜多、奠定局面的昆阳保卫战。那些都是更始帝英名领导的结果,自己毫无功劳,反而因为哥哥成了戴罪之身。

第四,一如往常毫不介怀。哥哥被杀后,刘秀不哭不闹、不穿丧服,饮食言谈欢笑跟平常一样,表现得十分谦恭,丝毫没有难过的意思。

终于,刘秀通过自己“优秀”的、“影帝级”的表演,搞的更始帝刘玄心怀愧疚。

本来杀刘縯就是刘玄私心所行,是对革命军内部一次极大的打击:不仅让人看到刘玄的心胸狭隘,更让人感到绿林军的领导层不足以谋大事,更为要命的是绿林军内部出现了不可愈合的裂缝。

而刘玄看到刘秀一而再、再而三向自己示弱,并且主动与刘縯划清界限、切割关系,从团结革命队伍、推动革命发展的角度出发,选择放过刘秀,任命其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

而摆脱了刘玄监视和控制的刘秀,迅速招兵买马,网罗人才,扩充实力。最终和刘玄公开抗衡,并夺得江山当了皇帝。

成大事者,必须隐忍。

小不忍则乱大谋。古往今来,许多成大事者都在忍耐失败后寻找机会,继续向成功迈进。

隐忍不是软弱,更不是懦夫行径。

真正的隐忍是在权衡自身条件尚无绝对优势时,以时间换空间,以时间换成长,以时间换实力,低调处事,隐忍做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资治通鉴   王莽   南阳   绿林   势力   地步   皇帝   主动   哥哥   实力   兄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