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一位英国特工潜入上海,悄悄拍了几百张照片

北京外国语大学一座铜像写着:大卫·柯鲁克:英国人、犹太人、共产党员、中国人民的朋友


北京外国语大学,有一位有着传奇经历的外教,他在中国待了62年,一直到2000年去世。

他的名字叫大卫·柯鲁克(David Crook,1910-2000),是一位有着犹太背景的英国人,他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参加英国、西班牙的革命活动,后来成为国际纵队一名特工。

1938年,大卫·柯鲁克被秘密派往上海,公开的身份是在圣约翰大学讲课,但实际上他是一名特工,他的任务是监视一位外国记者。

大卫·柯鲁克和妻子伊莎白,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合影


不过在上海工作两年后,他与特工组织失联,后来去了成都担任金陵大学的老师。1948年,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工作后,一直待到2000年去世。

大卫·柯鲁克在上海,度过了1938-1940年两年时间,期间他最重要的只有三件事:教书、监视和拍照。由于他并非摄影记者,他的拍照是完全自由的拍摄,他特别喜欢上海这座东方城市的市井气息。

从现在的角度看,大卫·柯鲁克拍摄的上海,是标准意义上的“街头摄影”。他尤其对街头的苦力劳动者有着浓厚的兴趣:码头工人、黄包车夫、船夫、小贩、街头艺人……


上海一座私立小学的学生们,穿的衣服既有传统的,也有西式的。

街头一位老先生,正在帮别人写信,这是他的职业。

街头卖草药的小贩。

一位卖乐器的大爷,有笛子、二胡、箫、鼓、葫芦丝等中国传统乐器,不卖西洋乐器。


苏州河的船夫,风景优美如画。

苏州河边,一位花白胡子大爷。

上海街头的牙医,当时的医疗设备十分简陋。

上海街头的苦力,在用大板车运木材。

上海外滩的运粮工人。

在街头卖油条的小哥。

一位卖零食的童工。1938年拍的照片,这位小朋友已经成为老大爷了。

这位小朋友,也是一位童工,他的工作是理发师,这也太年幼了。

当时的上海人很穷,有的人家,甚至到了只能吃蟹肉、虾肉度日的地步。


有钱人家的孩子,正在坐当时的“出租车”——黄包车。

挑担卖水果的一对父子,大概生意不好,爷俩都睡着了。


上海街头的一个书摊,一位穿旗袍的美少女在看小人书。

一位年幼的报童,这让小编想起:

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不等天明去等派报,一面走一面叫,今天的新闻真正好,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

一位街头医生,表情似乎很愤怒,大概不想被老外拍照。

上海街头,广告牌上写着“刘东兴医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圣约翰   上海   特工   大卫   船夫   童工   英国   苦力   小贩   街头   北京外国语大学   照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