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兄刘志学生平纪要

作者:刘牧之

刘志学(1916,9,3一2002,7,9),字劲儒,号希汲,出生于现在的湖南省邵东县牛马司镇三尚村。刘自幼聪明好学,幼年就读于三尚宗祠私塾(今牛马司镇三尚学校前身)。其父刘云平早年我爷爷刘铏(字仲钦)带入湘军参军,1928年时任独立第5师师长刘铏将军,带领一支100多人的马队回家乡省亲时,其中就有27位威风凛凛,斜挎着“猪皮带子”的军官中,就有刘志学的父亲刘云平,当时他已是湘军营长了。多年后,刘志学娶了我的亲家爷爷岳森将军的侄孙女岳瑚莲为妻,我们的关系更是亲上加亲了。

2023年3月底收到刘氏族人刘清輝先生的邀请,老家三尚村将举办第一次清明祭祖盛会。我与堂弟刘开成于4月3日中午到达三尚村,住在族侄刘宝成家里。开成对老家情况熟悉,多次回老家祭祖并请我把族兄刘志学的生平事迹写出来。我与志学先生的儿子刘省成,刘宝成,及后人刘应时,唐运花等促膝长谈,收集了刘志学的有关资料和照片。受族兄刘志学后人委托,我认为自己有义务,有责任将他的坎坷人生写出来,留给后人作为纪念!一,抗日勇士:

刘志学于1934年从邵阳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家乡三尚学校敎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毅然决定投笔从戎。1937年8月考入黄埔军校第四分校(广州分校)。刘志学是以刘劲儒的名字考入第四分校第十五期工兵科。


第4分校校长韩汉英(1895一1966)字平夷,海南文昌县人。1928年被南京国民政府派赴日本陆军学校深造一年后回国。曾任国民革命军59师师长,后任黄浦军校第4分校中将主任,该校从1936一1945年共毕业学员25212人。


刘志学(劲儒)1938年8月毕业后分配到薛岳的第一战区第一兵团下属74军部队担任排长,随即参加了武汉保卫战。

武汉保卫战从1938年6月11日一1938年10月27日,历时4个半月,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是抗战以来战线最长,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会战。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击毙日军达4万人,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成为中国抗战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持阶段的转析点。据刘志学后人介绍,其父亲曾讲述过在武汉保卫战时的精采故事:1938年10月9日,为了执行上级制定的“围点打援”的战略部署,刘志学所部接到一项艰难的战斗任务。在距离武汉不远的阳新县富池镇有座木桥长约10多米,那是日军进出的唯一通道。刘志学带领10名敢死队员,深夜携带10包炸药埋伏在木桥下。敢死队员站在齐膝深的河中,深夜大雨倾盆,河水暴涨,冰冷的河水涨至每个人胸部。在这种恶劣环境下,队员们既要安装炸药包,又怕炸药包受潮,双手高举防水油布,大家坚持6个小时,终于等到上级发出的炸桥命令,切断了日军的通道。把围困在镇内的100多名日本鬼子全部消灭,光荣完成这一艰巨的战斗任务。在后面的庆功会上,刘志学直接升为连长。武汉会战失败后,刘志学随部队撤退到湖南,又参加了三次长沙保卫战。一直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随部队辗转到广西,贵州,四川,河南,安徽各省。

1946年已满30岁,取得了带家属随部队的资格,回老家把妻子岳瑚莲接到部队所在地安徽桐城。1947年其妻生下长字刘桐成。1948年部队驻防安徽省合肥市,1949年生下二儿子刘省成,1950年回老家邵东县后,1951年生下三儿子刘宝成。由此可见,刘志学三个儿子的名字都是父亲将自己辗转各地的经历而为三个儿子取名的。他用巧妙的方法把自己的经历联系在儿子的名字上,让后人见识了他的聪明和智慧。

1949年4月28日南京解放,刘志学所在部队正驻南京紫金山,他对自己的前程感到谜茫。跑到栖霞寺恳请长老指点谜经,老和尚告诉他:你面前有三条路走,一是随部队起义;二是随部队去台湾;三是回老家去谋生。刘志学考虑很久,选择了第三条路。老和尚笑曰:“你的选择是对的”。就这样,刘志学结束了自己的军旅生涯,回到离别十多年的老家三尚村。

二,解甲归田:刘志学1950年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回到阔别13年的老家三尚村。当时正逢土改,一家4口人分到田地二亩。他正值壮年,向族人学习农耕技术,很快就掌握了播种,育苗,扦秧,收割等各种农活。妻子岳瑚莲因为是零陵卫校毕业,即应聘去毛荷殿地区医院任妇科医生。刘志学后受族人推荐,担任了村里的民办教师。他在敎书期间,忠于职守,任劳任怨,其傳道授业解惑之术,循循善诱敎人之方,深受村里学生欢迎。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刘志学夫妻因出身地主家庭,均遭受迫害。刘志学被取消民办教师资格,岳瑚莲被开除公职,遗送回农村接受管制批斗,夫妻二人受迫害达10年之久。1976年后,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然后就拨乱反正,刘志学夫妻二人都获得平反,岳瑚莲虽然恢复了人身自由,但因种种原因没有恢复公职。

1978年改革开放的东风吹遍全国,刘志学夫妻先是去益阳摆摊设点做小五金生意。夫妻二人起早贪黑,在新的商业贸易领域打拼。凭着刘志学惊人的耐力和他扎实的文化功底,终于悟出了经商之道,他们有了一点经济积蓄后,便去湖北,广东等省进货,批发和零售并举,生意慢慢做起来了。

夫妻二人互敬互爱,生活愉悦。在外省进货的同时,游历了祖国各地锦秀河山,也看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他们把过去的苦难生活全抛弃了,尝到眼前劳动致富的幸福生活。三,主修族谱

1986年以后,刘志学已到古稀之年,决定放弃生意,回家养老,颐养天年。1991年,村里酝酿重修族谱,刘志学不顾自己76岁高龄,毅然接受主修族谱的重担,发挥出自己最后的余热。

在修谱的前期,他往来长沙,益阳等地搜集资料。他曾经三次来我家,与父亲刘志俠(字直强)商谈修谱事宜。他比我父亲大6岁,却尊称父亲为“强满满”(意为叔叔),他比我大31岁,称我为族弟。第一次见到他时,我印象深刻:瘦高的身材,和蔼的眼神,谦逊的风度,满面的笑容。那是我与他第一次见面,因为我出生长沙,对老家的人和事一概不知,便与族兄匆匆告别了。第二次见他时,巳是1993年,他从老家把新修的三本厚厚的族谱送到我家来了。我将族谱打开翻阅,才知道自己族名希江,属于三尚村刘氏宗祠第20代子孙。

我家住解放路,楼下就是长沙百年老店“楊裕兴”,我们父子二人请族兄下楼吃面。先买了一瓶白酒,点了一碟卤牛肉,一碟猪耳尖,一碟花生米和一碟牛百叶,每个人一碗酱汁面,边喝酒边聊天,刘志学虽然77岁了,他的谈吐,坐姿及走路仍然有军人的风度。

附带说几句话,我2010年与开成第一次回老家,便住在刘志学大儿子刘桐成家里,他与我同岁。而这次再回老家时,桐成于2020年11月28日去世了。我真是感慨人生苦短,世事难料啊!那次他就托我写他父亲的纪念文章,今天总算是于他所愿了。冥冥之中,他九泉之下也会含笑了。

在修巜刘氏四修族谱》的艰难过程中,刘志学倾注了全部脑力和心血。村里族人尊称刘志学为“三爷爷”,大家异口同声说,多亏“三爷爷”带着村里其他几位长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工作,终于将修族谱的工作园满完成。村里为庆祝此事,还请戏班子唱了半个月的老戏,总个三尚村沉浸在幸福欢乐的气氛中。

下面摘录刘志学为三尚村族人写的文章,作为后人对他的怀念!



最后,我以龙山苍苍,邵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贊美刘志学先生。

2023年4月10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生下   族谱   纪要   武汉   族人   分校   村里   生平   老家   部队   儿子   父亲   刘志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