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731”细菌部队遗址荡然无存,大连孩子不知家乡曾苦难深重!

大连曾经是一块殖民地。谁也无法否认这一段耻辱的历史。忘记了自己的这一段的历史,无疑就意味着背叛了自己的先辈。

日本人封闭交通防疫时的照片。

我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想告诉孩子们闻一多有一首《七子之歌》:

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让我们永远难忘中华民族遭受的奇耻大辱。

我们是旅顺,大连,孪生的兄弟。我们的命运应该如何地比拟?两个强邻将我来回地蹴蹋,我们是暴徒脚下的两团烂泥。母亲,归期到了,快领我们回来。你不知道儿们如何的想念你!母亲!我们要回来,母亲!

我们走在大连的大街小巷,发现日俄殖民时期的一些标志物都荡然无存。

我想这应该是国际惯例,各个国家都会这样做。老百姓终于从殖民地中解脱出来,要把以前旧世界打碎,建立一个新世界。

我们遭受了侮辱,有了屈辱的过往,才更懂得和平的可贵。很多历史遗迹,我们把它已扫荡一空,夷为平地。

但这样做的另一个后果也不容忽视,就是这样“矫枉过正”会直接导致我们的后人无法接触到这段历史,甚至最后导致他们不知道这段历史!

我们作为经历过那一段历史的见证人,是不是有责任给后人留下一把钥匙?

让我们的后人能按图索骥,寻找到那些蛛丝马迹,让他们能考证出那段历史真的不是虚构,是真实存在过的。

但我们有时候为了清除掉历史痕迹,简直不遗余力,同时,有时矫枉过正,让后人无处查找,空留下很多遗憾。我觉得这是对历史不负责任,也是对我们的后人不负责任。

我举一个例子。

日本侵华时期,在哈尔滨市设立的细菌武器研制部队——731部队,早已经是众所周知臭名昭著了。

但鲜为人知的是“731”部队在大连也设有分支机构!

“731”部队的首领名叫石井四郎,所以又被称为石井部队。本部建在哈尔滨西郊平房。该部队设有8个部、7个细菌战部队、1个所。这个所,就是设在大连的大连卫生研究所,所长叫安东洪次,后来晋升为中将。

大连卫生研究所,在关东军内部称为“关东军防疫给水部大连出张所”,又称“满洲第319部队”。该所的前身是大连满铁卫生研究所,建于1925年8月,所址在今沙河口区迎春街2号(新中国成立后曾为大连制药厂)。

标注大连卫生研究所的地图。

1939年,哈尔滨“731”部队长石井四郎把大部分骨干从哈尔滨移师大连卫生研究所。使大连卫生研究所成为专事研究、生产细菌的秘密工厂。

大连“731”细菌部队同哈尔滨“731”细菌部队平房本部一样,也极为残忍地使用活人做细菌实验。1954年8月11日,原日本关东州厅警察部长潮海辰亥供述:“1944年2月至3月,哈尔滨石井细菌部队所辖的大连细菌研究所,要求我批准用西崛红十字医院(今长春路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前身)的活人做细菌实验。我记得曾批准过一次,将一个人做了细菌实验。”

大连“731”细菌部队使用的捕鼠夹。

大连卫生研究所每月生产制造细菌浆液达数十乃至数百公斤。据大连史志专家孙玉介绍:在日本投降时,还有很多细菌培养罐没有使用。为毁灭罪证,大连“731”部队把这些细菌罐都扔到了海里。

我曾经多次采访姜忠强等收藏家,地方史志专家。后来,大连制药厂搬迁,大连卫生研究所是否建成一个历史遗迹,让后人知道大连“731”部队的罪行,这成了当时许多熟悉这段历史的人关注的一件事情。

大连“731”细菌部队使用的显微镜和手动喷雾灭菌器。

我曾经多次采访大连史志办的原主任单文俊。他带着我一起走访了原址。他说:“太可惜了,这块历史遗迹保不住了!这里就要全部拆迁,盖成高楼大厦了。”

唉,我对着这片历史遗迹不住叹息。“这是日本侵略者的侵略中国,祸害老百姓的历史罪证啊!怎么能说拆就拆?你们拆掉了,我们的后代,我们大连的孩子们怎么能知道,大连还有一个731部队?”

大连“731”细菌部队使用的医用电炉子。

单文俊也默不作声。他心里也不好受吧。

姜忠强对大连城市历史和文物收藏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敏感性。他说,大连制药厂搬迁时,很多大连卫生研究所日本人留下的物品和档案文件,要被当破烂卖掉。得知这个消息,他每天都会蹲守在厂门前,遇到相关的文物都会买下来。

大连“731”细菌部队使用的高压蒸锅。

他说:“当时没有别的想法,就是觉得这些东西应该保留下来,这不仅是对大连城市历史的记录也是日军侵华的罪证”。

如今,大连的孩子们很少有人知道大连“731”细菌部队这段历史,他们的后代子孙也大概率不可能知晓。因为这段历史的遗迹已经被我们荡平,见不到一点痕迹了。

每次,我经过大连沙河口区解放广场附近时,我都会想起以前曾经跟随单文俊去探访大连“731”细菌部队的遗址的情景。

大连“731”细菌部队的遗址已经建起了一座座高楼大厦。

我现在只希望有朝一日,有哪一位有识之士,或者是有清醒意识的大连后人在大连“731”细菌部队的遗址树立一块牌子。

这块牌子上写着:“我们大连后人,没有忘记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

“我们永远铭记这段历史,不是为了仇恨,而是更加珍惜和平!”

我最后想到了唐朝诗人崔颢写了一首《黄鹤楼》。

其中提到“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大连   关东军   细菌   部队   哈尔滨   荡然无存   遗迹   遗址   后人   家乡   研究所   卫生   孩子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