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三千里-中共早期隐蔽斗争中,汕头绝密交通站的建设和重要性

​在红色谍战史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窃取情报、刺杀叛徒敌特,统战兵运(起义)等,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系统我们却很少触及,它就是中共情报保卫系统中的动脉系统,交通线。而其中,每一个交通站都是其神经元,可以说,中共红色斗争的胜利,其中,如果缺乏了这条纵横全国的动脉线,那么中共红色革命的成功将会艰难更多。

在诸多的交通站中,有两个交通站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个是满洲里交通站,一个便是汕头交通站。这两个交通站一北一南,承担着中国革命早期政治、武装斗争的“请进来,走出来”的重任,毫不愧色的说,是中共红色斗争中两颗烁烁发光的火星。满洲里站我曾经简单的聊过,今天来聊聊汕头交通站。

汕头交通站是中共情报保卫系统创建人周恩来在中共早期隐蔽斗争中亲自部署建立的,是中共中央直属的重要交通站,从建立到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克服了种种困难,在护送干部、输送物资、传送资金等方面从未发生事故,以历时最长(1931年初至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前)、始终保持安全畅通、出色完成任务而成为中共在白区工作的成功范例。

今日公路建设发达的情况下,上海到汕头1277公里

从上海到江西瑞金有多远?这条不到1000公里的旅程,如今只需坐数小时火车,可在20世纪30年代,得要几十倍的时间,几倍的路程,周恩来就曾足足走了大半个月。

那时,中国大地上星星之火烧出一片片红色根据地,但始终处在国民党重兵包围中,面临重重阻隔。位于上海中共中央与各苏区间,虽有少量小型电台,但功率受限,并不能远距离通讯。红军将士难与外界联系,中央也难以及时传达指示,乃至于中央更多是从时过境迁的信件、敌方的广播报纸获知苏区情况。因此,人力交通变得尤为重要。

1930年10月,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后,中央交通局成立,建设由上海直通红色政权心脏的地下交通线被提上议程。中共中央随后建立的红色交通线有4条支线。

1931年初,一条经香港、汕头、大埔进入闽西,直达瑞金的秘密大动脉打通,其历史功绩怎么说呢,不妨这样认为,如果没有这条线,中央苏区历史就可能要重写。它不仅传递往来文件、情报,以及运输物资、带送款项,而且承担了党中央机关由上海到中央苏区的重大转移,护送两百余名中央领导人和党、政、军负责人到达苏区。

中央交通局是中共建立的另一个单独的情报保卫系统,和著名的中央特科,都由周恩来统一指挥,由吴德峰创建。但相互独立,这是很高明的设计,用今天的话来说等于设了一道防火墙,起到隔绝作用。防止这一块儿出事,牵连到另一块,这在后来处理顾顺章、向忠发叛变等事件中,都发挥了关键作用。

吴德峰

1930年,中共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发展苏维埃区域和红军。白区和苏区的斗争,要互相联系。为在苏区最有保障的区域建立苏维埃中央政府而斗争。”

1930年10月,蒋介石调集重兵,向中共各个根据地的红军发动大规模的“围剿”。为了打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 的“围剿”和严密封锁,巩固、发展和扩大苏区与红军力量,把在白区工作的干部抽调60%到苏区去,上海的中共中央迫切需要加强与中央苏区的联系,及时强化了对地下交通线的领导工作。成立了直属于中央政治局的中央交通局,吴德峰为局长、陈刚为副局长,并组成以周恩来为首的交通委员会,同时提出要在三个月内建成一条由上海经香港-汕头-潮州-大埔-永定-长汀-瑞金长达数千里的水陆地下交通线。这条绝密交通线是中共中央交通局在闽西工农通讯社的基础上建立的,由“周恩来亲自选点、布点,经过缜密分析,确定汕头为这条交通线的枢纽点”。

汕头交通站就在这个历史时期,诞生了。

汕头作为港口城市,水路交通便利。只要衔接稳妥,护送干部来往一般可以不在汕头停留。从上海到汕头的船,大约在天亮后进入妈屿口,从香港到汕头的船,也大约是在这个时间入妈屿口,上岸时在上午八九点,上岸后即可坐人力车去火车站搭乘往潮安的火车,再从潮安搭船上大埔,很方便。汕头还是广东繁华的商埠。

1860年,汕头开埠,到20世纪30年代,商业全国第7位,是粤东、闽西南、赣东南的交通枢纽、进出港口和商品集散地,曾被恩格斯誉为中国“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当时华洋杂处,百业并存,南洋华侨与客商来往极为平常,同时汕头又是进入大埔、闽西的必经之地。这有利于过往中共秘密人员(干部)乔装打扮,不易被发觉。而且,潮汕地区革命基础较好。

大革命时期,国民革命军两次东征在潮汕取得胜利,周恩来曾在汕头主政东江的政治运动,工农运动如火如荼。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南昌起义军便进占过潮汕地区,建立了一批工农革命红色政权,曾有过“潮汕七日红”的辉煌历史。随后,建立了红军部队和农村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因此,潮汕群众基础好,有革命根据地可作依托。 如此,汕头因为易于隐蔽。其因交通方便、商贸发达、革命基础较好、与中央苏区地理上较近,且通道因地理条件较为隐秘等诸多有利条件被指定为红色交通线上的枢纽中转站(中心站)。

汕头中法西药行分号的地址

1930年底,中央交通局副局长陈刚通过中央秘书处外交工作负责人黄某通过在上海中法药房的亲戚,亲赴汕头首先建立中法西药行分号,作为中央交通局直属交通站基点。同时调南方局秘书长饶卫华在香港建立华南交通总站。

饶卫华

由于汕头汕头交通站既是承上接下的中转站,又是内地交通始发站,许多物资要在这里转运,许多人员要从这里经过。为预防万一,做好两手准备,中央决定在汕头再建一个绝密备用站。为此,1931年初,中央指派中央特科负责,在汕头再建立备用绝密交通站。

在上海惠中旅社,由中央特科陈禄明负责谈话,顾建业(顾玉良)、陈彭年、罗贵昆三人成为中共中央指定的筹备并运行汕头绝密站的人选。要求他们以上海客商的身份,选择筹措电器材料的公开职业从事活动(主要为苏区提供电讯器材)。三人接受了任务,约好出发的时间,随身带了经费,不久就乘轮船到汕头市。

1939年,担任浙西特委书记顾建业(顾玉良),后排中者

顾建业是上海郊区人,第一次到汕头,不懂得汕头人讲的潮汕话,但做过生意,是当时的中共老交通,所以知道一些做生意的道理和以及中共内部秘密交通的方法。

陈彭年是山东人,也不懂得当地语言,他长期在上海租界做秘密工作,做过包打听及探员,懂得黑社会的语言和活动方式,如碰到问题他能对付,特别是他个子高,穿上了长袍大褂,活象个资术家,所以他成为了"老板"。

罗贵昆彼时二十余岁,广东梅县地区人,能讲当地话,在汕头也有社会关系,是三人组潜入汕头进行建站活动的翻译和媒介。

1931年2月初。三人抵达汕头,由罗贵昆带领,住进了一家由客家人(罗贵昆的亲友)开的南京客栈。半个月后,又利用罗贵昆的社会关系,在南京客栈附近(海平路98号)租到了一座楼房。房子有三层,面临马路,但没有铺面。从房子到海边码头隔一道马路。有了房子,我们就动手张罗开铺的事情。首先,根据客观情况、主观条件与实际需要,确定建立一家专营批发代销,不搞零售的电料公司。然后,请人家制造了一块铜招牌,全称为“华富电料行”,挂在大门墙壁上。置办了一些家具,进行室内布置,把底层布置为经理卧室和一部分作仓库,二楼划出两部分,一个是做洽谈买卖的办事处,另一部分作为顾建业和罗贵昆的卧室。三楼作厨房、餐厅、杂物存放处和服务员卧室。并以陈彭年为经理,顾建业为会计,罗贵昆为职员(负责联络交际工作)。还按当地惯例,雇用了一位不到二十岁的青年,烧水做饭做杂事,名字记不得了,汕头人称他为"小公司"。这样,“华富电料行”并没有举行成立仪式,但也在当地社会自然而然地存在了。

电料行刚建立时根据原来的计划,只是担任备用站,处于试运作阶段,并未被中央直接启用。

1931年初,中共调广东省委发行科长李沛群到闽西任交通站长,闽西特委交通员卢伟良任大埔交通站站长,另调肖桂昌、曾昌明、熊志华等人担任中央交通线专职交通员。

至此,中央交通局完全打通了经香港、汕头、大埔、闽西 通往江西苏区的交通线。

1931年,中共历史上一个惊天巨变,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在武汉叛变投敌。针对此,周恩来果断指挥在上海中共中央机关立即转移,并同时废止了以往的秘密工作方法。为继续确保交通线安全和使用,周恩来对中央交 通线进行调整,撤销了所有顾顺章所了解的交通站。值此,作为中共在汕头的第一个秘密交通站,汕头中法西药行分号停止活动,正式启用华富电料行作为交通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交通站   汕头   大埔   潮汕   周恩来   中共   交通线   苏区   绝密   上海   重要性   中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