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盘底中国历史上的起义事件(3-宋元)

上期,我们讨论了隋唐两代的各类起义事件,本篇将为各位看官起底宋元两代的起义事件及人物。


首先起义爆发的时间,此时距离宋朝建立才三十年,距离大宋统一全国也才十几年的时间,按理说此时的宋朝应该正处于一个封建社会的上升期,经历过多年战乱,新的统治者出现,大力休养生息,不应该出现如此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现象。

第一阶段:原来,宋朝开国前,四川地区从唐末以来就进入了不停的战乱,黄巢起义军逼近长安时,唐僖宗曾率领大批世族官僚逃窜到四川,引起唐僖宗中和二年(882年)的阡能起义由于当时各割据势力在中原打作一团无暇顾及偏远的蜀地,在五代十国四川相继出现了两个割据政权前蜀和后蜀两个政权。唐朝的“衣冠之族多避乱在蜀”。前蜀和后蜀的统治者大多数都给予这些世家大族优惠政策。世族豪强地主疯狂地兼并土地,占有大批“旁户”,供他们进行残酷野蛮的役使和剥削。

《宋史·刘师道传》:川峡豪民多旁户,以小民役属者为佃客,使之为奴隶,家或数十户,凡租调庸敛,悉佃客承之。

这种“旁户”即“佃户”,世代被固定在地主的土地上,像奴隶一样被役使,对地主有着强烈的人身依附性。

《太宗皇帝实录》卷七十九:旁户素役属豪民,皆相承数世。

他们除了要向豪族地主交纳地租,还要承担官府的各种沉重的赋税徭役。旁户实际上是地位低下的依附农民。由于旁户所受的剥削较其他地区更加严酷,生活更加穷苦,因此他们要求推翻地主的压迫和统治也就更加强烈。

第二阶段:公元965年,已经平定中原的赵匡胤派大将王全斌率领大军进攻后蜀。失去民心加上军事羸弱的后蜀哪里是北宋军队的对手。王全斌很快就攻破了成都,孟昶率领文武百官投降,后蜀灭亡。

后蜀灭亡后,蜀地百姓欢呼雀跃都认为自己的好日子要来了。但是让蜀地百姓没有想到的是,入蜀的宋军跟孟昶比起来真的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入蜀的宋军没有想到蜀地百姓这么富裕,他们被金钱迷住了自己的双眼,在将军王全斌的带领下宋军对蜀地百姓烧杀抢掠。宋王朝把后蜀府库里存放的金、银、珠宝、铜币之类的“重货”和绢帛布匹等“轻货”运往京城开封,号称“日进纲”。为此,强征了大量民夫,水陆兼运,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才运完,这就更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本来以为宋军是解救自己于水火之间的。没想到刚出虎口又入狼窝。

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任诱为首的义军攻打昌州(今重庆荣昌)、合州(今重庆合川)。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荣州(今四川荣县)、戎州(今四川宜宾)、资州(今四川资中)、富顺相继爆发农民起义。

第三阶段:四川成都一带,人多地少,农民“协稼不足以给”多兼营纺织、采茶等副业。不仅如此北宋还在蜀中设立个专卖机构,进一步压榨剥削蜀中人民。而导致王小波李顺起义的导火索,就是臭名昭著的“禁榷”政策。

因为蜀地盛产布帛和茶叶,朝廷见有利可图,先是在这里设“博买务”,实行政府专卖制度,垄断了丝帛盐酒买卖交易,禁止个体农民和小商贩自由买卖,官、商相互勾结,趁机“释贱贩贵,以牟取厚利。

又实行榷茶制度,山场辖区内的茶农生产茶叶,必须先向榷山场领取“本钱”,采制茶叶后,除交纳“本钱”的茶叶外,余下的茶叶也必须全部交售给榷山场,再由榷山场转卖给茶商。禁止民间私茶交易,一旦发现轻者没收,重者处罚。

由于规定茶叶只能在一定地区贩卖,在贩卖过程中每过一地,还要向各地关卡交纳相应的商品过境税收,甚至有时过境税收比运费还高,

不仅茶农深受其害,也把以贩茶为生的贫民推上绝境。再加上波及四川的连年旱灾造成农业歉收,饿殍遍野,北宋的统治阶级不仅不进行救助,反而趁机兼并剥削。

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农民在天灾人祸的胁迫下,茶商王小波与妻弟李顺,当朝廷垄断茶叶买卖后王小波没了生计,终于在永康军青城县(今四川都江堰市南)奋起反抗,发动了武装起义。

王小波提出“均贫富”的主张,从者万余,占青城、彭山。不久,王小波牺牲,李顺继为首领。次年占成都,建大蜀政权,控制四川大部。宋政府派兵镇压,攻陷成都,李顺遇害。余部坚持战斗,至995年失败。

王小波扛起均平富大旗

这次轰轰烈烈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严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四川“旁户”这一名称从此很少出现,博买务也取消了。虽然王小波的起义持续时间很短,只有两年多,其范围很小仅在四川重庆一带,但其影响非常大和深远。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农民起义。王小波起义中提出的“均贫富”的思想,是中国古代农民斗争的一个新阶段。

都江堰市青城山镇沙坪村王小波、李顺陈列馆

在王小波之前,唐末的黄巢曾要求实行赋役负担上的“平均”,西汉末的赤眉军提出“杀人者死,伤人者偿”的要求,东汉末的黄巾起义则要求建立“黄天太平”的理想社会,但是不管是黄巢还是赤眉军、黄巾军对平均主义的主张还处于懵懂阶段,平均主义还不明显。

而王小波起提出的“均贫富”则是直接、鲜明、具体地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思想,将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了不平等的封建分配制度,表现出王小波本人超前的思想高度,同时也表现出中国古代农民阶级反封建的斗争,从早期反对剥削阶级对人身的奴役,到后来反对财产的不均匀,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

要说古代农民起义最著名的,当属唐代瓦岗寨宋江起义,不管是古代评书,还是现代电视剧,瓦岗寨被演绎成《隋唐英雄传》,宋江起义被演绎成《水浒传》,人们总能从不同角度解答,基本在国内属于妇孺皆知。

电视剧《水浒传》剧照

北宋末期,朝政腐败,对外献币乞和,对内恣意搜刮,农民苦于繁重赋税盘剥,致流离失所。彼时大宋朝廷强令将梁山泊收归“公有”,背靠打渔采藕为生的梁山泊百姓,凡入湖捕鱼、采藕、割蒲,都要依船只大小课以重税,若有违规犯禁者,则以盗贼论处。沉重的租税逼得人们走投无路,加上当时的社会的腐败和黑暗,苛捐杂税众多,民不聊生,民怨沸腾。

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聚众36人在梁山泊(梁山泺),将反抗的大旗插上了梁山。

宋江起义全览图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张叔夜率军围剿宋江一伙,诱使起义军离船上岸作战,面对重围,船只着火,退路已断,向张叔夜投降接受招安保存实力,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宋江再次起义,但被宋将折可存镇压下去,宋江等人遭到残酷杀害,起义至此失败。

方腊起义宣传画

“冗官”:

宋朝的官员数目极多,无论是精神上的尊重,还是物质上的高薪,基本都满足士大夫和官员所需,至宋英宗年间甚至达到了三万以上,国家财政的压力过大,自然只能向老百姓们施加压力,什么苛捐杂税就都来了,百姓自然是民不聊生,此为方腊起义根本原因。

导火索:

宋徽宗赵佶艺术造诣非常高,本人笔墨、丹青、骑马、射箭、蹴鞠,奇花异石、飞禽走兽都有研究,同时自创了一种叫做“瘦金体”的书法,是一位罕见的“艺术家”皇帝。宰相蔡京投其所好,举荐苏州本地精于山石园林艺术的朱勔(miǎn),赵佶见过朱勔后喜为知音,在苏州设置了“苏杭应奉局”,由朱勔一手负责,专为自己搜罗奇花异木、嶙峋美石,用以建设皇家园林。由于当时没有铁路和大马力的货车,这些花石只好通过古运河水运至汴京(今河南开封),十船称作一“纲”——这就是“花石纲”的由来。

睦州青溪县(今浙江淳安西北)多产竹木漆,是应奉局重点库取之地。这种沉重的负担都转嫁到农民身上,尤其是靠出卖劳动力度日的赤贫者身上。深受剥削压迫之苦。

方腊,原本是本地漆园主。方腊平时靠这个园里的出产,日子勉强过得去。自从朱勔办了花石纲以后,方腊家也遭到勒索。

宋徽宗宣和二年十月初九(1120年10月)方腊率众在歙(shè)县七贤村(今安徽安徽黄山歙县起义,以讨伐朱勔为号召,很快接连攻陷几十座州县,部众发展到近百万,威震东南。

方腊起义进军路线图

1《容斋逸史》:会花石纲之扰,遂因民不忍,阴取贫乏游手之徒,赈恤结纳之。众心既归,乃椎牛酾酒,召恶少之尤者百余人会饮。

2《容斋逸史》:遂部署其众千余人,以诛朱勔为名,见官吏、公使人皆杀之。民方苦于侵渔,果所在响应。数日有众十万,遂连陷郡县数十,众殆百万,四方大震。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四月,方腊被俘,解往汴京(今河南开封)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八月二十四日被杀。

这场战乱给两浙路人口带来了重大损失,宋朝的经济命脉被切断,富庶的江浙一带千疮百孔,本就被冗兵拖累的大宋国库更是雪上加霜,为五年后的靖康之乱埋下了伏笔。

南宋初年,金军不断南侵,铁蹄所过,一片破败景象。南宋统治者并不体恤人民的疼苦,苛捐杂税层出不穷,广大人民啼饥号寒,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种状况,在荆湖地区尤为突出。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一:“自江西至湖南,无问郡县与村落,极目灰烬,所至残破,十室九空。询其所以,皆缘金人未到,而溃败散之兵先之;金人既去,而逐袭之师继至。官兵盗贼,劫掠一同,城市乡村,搜索殆遍。盗贼既退,疮痍未苏,官吏不务安集,而更加刻剥,兵将所过纵暴,而唯事诛求。嗷嗷之声,比比皆是,民心散畔,不绝如丝”。

北宋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初,北宋快要灭亡时,钟相曾派他的儿子钟昂率300人参加勤王民兵行列,后被遣送回籍。这些人身受剥削压迫,又亲眼看到南宋政权的腐朽,遂在钟相的领导下准备起义。建炎四年(1130年),金兵攻人潭州(今湖南长沙),北宋溃兵形同土匪,由孔彦舟率领窜到澧州(今湖南礼县东)一带,鼎州人心惶惶,钟相遂率众起义。鼎、澧、荆南(今湖北西部)等地人民纷纷响应,力量迅速发展,号称40万人,占有武陵周围7州19县。

义军势力图

南宋宋高宗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二月,高宗调集20万大军,命张俊为诸路兵马都督,岳飞为荆湖南北路置制使,趋洞庭湖围剿。五月,宋军封锁缘湖四面诸江河要津后,岳飞率所部至鼎州,先对义军诸寨遣间诱降,分化瓦解义军;继以大军压境,示师威胁。

在岳飞招降政策下诱惑,义军大首领杨钦刘衡、金琮、刘诜、黄佐等相继出降,惟杨幺、夏诚等仍据寨自固。岳飞知湖深莫测,乃纳杨钦献策,遣人开闸泄放湖水,放巨筏堵塞港汊,并于湖面散放青草,以破义军车船优势。后以杨钦为向导,进围杨幺水寨。杨幺率水军出战,因水浅,车船机轮又被草缠住,滞不能行,被官军击败,各个水寨或降或破,至此,前后相继6年之久的湖南农民起义被镇压。

西洞庭湖国家湿地公园杨幺水寨

女真贵族占领中原后,南宋统治地区大大缩小,但其军政费用不减,因此,便加重了对江南人民的剥削,在二税、和买、和籴、身丁钱米等征收之外,更以“军期所需”为名,不断摊派和征收名目繁多的杂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谏议大夫黎确说:“福建盗起,本于科敛诛剥,民不堪命。”

福建自古山多田少,一向以“民贫”著称。苗傅、正彦政变之军退奔建州(今福建建瓯)后,官军追击。当地人民水深火热,深受政变军队及官军两头骚扰。复逢灾荒,大批农民流亡,无以为生。南宋政府又加紧搜刮劫掠。

南宋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建州瓯宁(今福建建瓯)人范汝为在瓯宁县的回源洞发动起义。南宋一面增派神武副军都统制辛企宗军前往镇压,一面派朝散郎谢响,修职郎陆棠持金字牌对起义军招安。结果遭到范汝为的拒绝,并被策反加入起义军,十二月,谢响等向南宋政府上奏,说范汝为已经接受“招安”但是,当南宋朝廷下令“放散汝为下见团结人兵。又诏民兵愿归农者,许自便”时,范汝为却并“不听命”,仍将原属部众仍驻扎于建阳,在当地没收地主田产,或令其出纳租课。

宋高宗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二月,南宋令农民军解散归农,范汝为等遂再度领导起义反抗,攻占建州、浦城(今福建埔城)、崇安(今福建崇安)、邵武军(今福建邵武)、南剑州(今福建南平)等地,队伍壮大至五十余万人。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正月,为韩世忠所率官军镇压。范汝为退至回源峒,兵败自杀。义军三万余人顽强不屈,大部战死。余部由范忠领导坚持斗争,一度攻占松溪(今福建松溪)、龙泉(今浙江龙泉)、处州(今浙江丽水)等地。至年底失败。


南宋时期,各地兴起抗金起义众多,如八字军抗金起义、红巾军抗金起义、邵兴抗金起义、魏胜抗金起义、红袄巾抗金起义等,此处便不做详细阐述。

要说历朝历代,反抗统治阶级最多的朝代,非元朝莫属。

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

1279年,彻底灭亡南宋流亡政权,结束了自唐末以来长期的分裂局面。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随后北伐驱逐元廷攻占大都,元朝灭亡。

从忽必烈定国号“元”开始,到朱元璋攻占大都,朝代寿命98年。98年间,国内起义接连不断。首先我们来由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元朝起义事件多的原因:

  1. 土地滥赏及土地兼并及沉重赋税

元朝统治者为蒙古族,主要的生产生活方式是游牧,而农业则是汉人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在元朝建立后,元朝的统治者实际上是始终无法接受汉文化也无法理解农民视为生命的土地对他们有多重要的,开始大肆抢占土地作为牧场。到了元朝后期,蒙古贵族看到向农民征收地租的手段,要比放牧能够获得更多的财富。所以就更加贪婪的掠夺土地。色目(元代对西域人的统称)和汉人官僚、蒙古喇嘛、也同样被赐予田地。兼并土地后,农民流离失所失去了赖以生存的保障

蒙古贵族、官僚所掀起的土地兼并狂潮中,很多农民失去了土地,成为租种地主土地的佃农,生活于竭蹶艰难之中。“江南佃民,多无己产,皆于富家佃种土地,分收籽粒,以充岁计”。这些农民们每遇到青黄不接或水旱灾欠收之际,就只好向地主、商人借高利贷,好不容易挨到秋收之时,辛苦了一年所得粮食,除田主分受外,“尽数偿之,还本利更有不敷”,甚至“抵挡人口,准折物件”,以致逃避在外,“土田荒废”。

1《元史·成宗本纪》:六年春正月庚戌,帝语台臣曰:朕闻江南富户侵占民田,以致贫者流离转徙,卿等尝闻之否。台臣言曰:“富民多乞护持玺书,依倚以欺贫民,官府不能诘治,宜即追收为便。”命即行之,毋越三日。

2《续资治通鉴-元纪·元纪十四》:丙辰,约苏言:“江南平垂四十年,其民止输地税、商税,馀皆无与。其富室有蔽占王民,奴使之者,动辄百千家,有多至万家者。请自今有岁收粮五万石以上者,令石输二升于官,仍质一子为军;所输之粮,半入京师以养卫士,半留于彼以备凶年。富国安民,无善于此。”诏如其言行之。

  1. 采取愚民政策、歧视汉人、限制汉人、控制汉人人口

元朝把人分四等:一等为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辽金统治的汉人、四等南宋汉人,而且设置了以二十家为一甲的甲主制度,二十户汉人供养一个蒙古人,10户汉人用一把菜刀、锄头之类的铁器由蒙古人保管,只有下田时候才允许使用。

此外还多立防禁,限制汉人的行动,例如禁止田猎以及习武、拿兵器、聚众、野行等。又屡次搜刮民间马匹,把汉人当作奴隶送给蒙古贵族圈养,做为农奴的汉人,世代不得翻身。

汉族向来尊师重儒,蒙古贵族却偏偏侮辱儒士,认为他们连工匠和娼妓都不如,仅仅比讨饭的乞丐好一些,因此有“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的传说。

元朝统治者对汉人的杀戮,更是让人发指:蒙古人曾一度要杀绝车轮高的汉人,让良田尽为牧场。若非耶律楚材劝说,使他们意识到中国人还有“纳税”这一功能,这才放过了汉人。

但是汉人的人口对于蒙古人来说实在太庞大,于是蒙古人实行屠杀几个大姓的政策,对于张、李、王、陈等大姓汉人采取5人杀一政策。

  1. 内部的内讧与腐败

由于蒙古族不同于汉族,有立嫡立长的制度,蒙古人就是谁权利大能力强,即可为王。这就导致了大量的政治倾轧,贵族们之间相互争权夺利。元朝后期,短短25年就换了36个皇帝。蒙古贵族的大臣们也都分成派别,拥立新君,来获得更大的利益。这些在纷争中得胜的皇帝大臣们,根本就不管社会生产和国家政事,只是一门心思搜刮民脂民膏,供他们挥霍,过着奢侈腐化的生活。后期甚至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而不去主动出击起义军队。

  1. 人祸造成的天灾

元王朝不关心生产,不组织防灾抗灾,所以水、旱、蝗灾以及疾疫不断发生,无灾变有灾,小灾变大灾。单洪水灾害,据史料记载,总共才统治了90多年的元朝,发生了2000余次洪水。

黄河

《元史·泰定帝本纪》:两浙及江东诸郡水、旱,坏田六万四千三百余顷。

《元史·文宗本纪》:至顺元年五月,右卫左右手屯田大水,害天稼八百馀顷。六月丙申,黄河溢,大名路三属县没民田五百八十馀顷。高唐、曹州及前、后、武卫屯田水灾。七月丙子,海潮溢,漂没河间运司盐。闰七月成申,大都、太宁、保定、益都诸属县及京畿诸卫、大司农诸屯水,没田八十馀顷。杭州、常州、庆元、绍兴、镇江、宁国诸路及常德、安庆、池州、荆门诸属县皆水,没田一万三千五百八十馀顷。松江、平江、嘉兴、湖州等路水,漂民庐,没田三万六千六百馀顷。九月,辽阳行省水达达路,自去夏霖雨,黑龙、宋瓦二江水溢。至顺二年,大水,漳河决,太湖溢。

翻开史书,从泰定帝(1324年)开始到1368年元亡,在这四十多年时间中,关于天灾的记载史不绝书。元顺帝至正十九年(1359年)“山东、河东、河南、关中等处蝗飞蔽天,人马不能行,所落沟堑尽平,民大饥”,“蝗自河北飞渡汴梁,食田禾一空”。

蝗灾

不断的天灾人祸,加上元朝统治阶级的暴政,农民阶级开始走向对政府的反抗和对自己命运的抗争之路。

元前期起义军

  1. 至元十三年(1276年)二月,南宋降。宋镇巢军统制洪福坚守巢县(今属安徽),继续抗击元军。降元宋将夏贵遣子劝降,被洪福斩首示众。元军遂4面围城,久攻不克。夏贵亲至城下,谎称单骑入城。洪福中计,开启城门,元军涌入城中,擒杀洪福等,余众溃降。全城的反抗居民被屠杀。
  2. 南宋景炎二年、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文天祥复梅州、张世杰复潮州之际,安徽六安人刘源起兵反元。浙江沙县人谢五十领导当地人民起义,自称挈天将军。福建长汀人黄广德称天下都元帅,自立为天从广德皇帝。
  3. 南宋景炎三年、祥兴元年、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六月,浙江处州(今丽水市)农民二万人在张三八领导下杀庆元县达鲁花赤也速台儿起义。浙江衢州农民二万人推陈千二为领袖,发动起义。七月,湖南制置张烈良与提刑刘应龙起义,被元军击败,张烈良率余部奔思州(今贵州岑巩县)乌思洞,与刘应龙俱战死。
  4. 南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军张弘范大破南宋军於广东崖山一带,陆秀夫负宋帝昺投海殉国,张世杰不幸溺海身亡。至元十七年(1280年),江西南康都昌县民杜可用组织白莲教起义,有众数万,号称杜圣人,自称天王,建元“万乘”。福建漳州畲族首领陈大举(陈吊眼)率众起义,建年号“昌泰”。
  5. 至元二十年(1283年),广东新会县林桂芳聚众起义,建罗平国,年号延康。同年9月,广东清远人欧南喜起义,有众号称数十万,称王建号,聚众十余万,断发文身,号称“头陀军”,用南宋末帝赵罡的年号“祥兴”纪年。王恽在《秋涧先生大全文集》中有这样的记载:“福建一道,收附之后,户几百万,黄华一变,十去其四。”史载这一年江南各族人民起义凡二百余处。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福建汀州钟明亮聚众起义,义军很快发展到十万人,活跃于福建、江西、广东三省交界区。
  6.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浙江台州宁海人杨镇龙聚众起义,称大兴国皇帝,年号“安定”,有众号称12万。史载这一年江南各族人民起义凡四百余处。元贞三年(1296年),江西赣州兴国人刘六十聚众起义,建号称王,声震远近。

元朝中期起义军

  1. 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临安、大理两宣慰司和丽江宣抚司以及普安路土官所隶部曲同时起义。
  2. 仁宗皇庆元年(1312年),沧州人阿失歹儿、睹海、塔海等聚众起义。十一月,阿失歹儿等被俘,被杀。
  3. 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江西赣州宁都人蔡五九聚众起义,反抗官府增加田亩赋税(延佑经理)。
  4. 仁宗延祐五年(1318年),赣州宁都县人刘景周聚众起义。岭北戍军起义。
  5. 仁宗延祐六年(1319年),晋王也孙铁木儿的部民起义。
  6. 英宗至治元年(1321年),六月陕西周至县僧人圆明和尚聚众起事,自立为皇帝。七月,郃阳道士刘志先利用宗教组织起义。
  7. 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大理护子罗率众起义。
  8. 泰定帝二年(1325年),河南息州人赵丑厮、郭菩萨宣言弥勒佛当有天下,聚众起义。同年,广西各处瑶民起义。

红巾军前起义军

  1. 惠宗元统元年(1333年)十二月,广西瑶族变民攻湖南,陷道州,千户郭震战死,变民焚掠而去。
  2. 惠宗元统二年(1334年)三月,广西徭变复起,杀同知元帅吉列思,掠库物,遣右丞脱鲁迷失将兵讨之。八月徭变陷贺州,发河南、江浙、江西、湖广诸军及八番义从军,命广西宣慰使、都元帅章伯颜将以击之。
  3. 惠宗至元三年(1337年),正月,广东增城县人朱光卿聚众起义,称大金国,改元赤符。二月,河南陈州胡闰儿(棒胡)白莲教起义。同年二月广西徭变复反,命湖广行中书省平章那海、江西行中书省平章秃儿迷失海牙总兵捕之。四月,四川合州大足县人韩法师起义,称“南朝赵王”。
  4. 惠宗至元四年(1338年),江西袁州人彭莹玉、周子旺组织白莲教起义。河南杞县小吏范孟端假传圣旨,杀河南行省平章,自命河南都元帅。
  5. 惠宗至正元年(1341年)四月,湖南道州人瑶族蒋丙起义。十一月,道州何仁甫等人起义。十二月,云南车里寒赛等人起义。山东燕南,起义者达三百余处。
  6. 惠宗至正二年(1342年)七月,广西庆远路莫八聚众起义。九月,大都人民反抗活动四起。
  7. 惠宗至正三年(1343年)二月,辽阳吾者野人起义。五月,黄河决白茅口。六月,回回剌里五百余人渡河,攻解、吉、隰等州。八月,四川上蓬反元起义。山东起义军焚掠兖州。九月,道州蒋丙自号顺天王,攻破连、桂二州。
  8. 惠宗至正四年(1344年)七月,山东益都濒海盐徒郭火你赤起义。
  9. 惠宗至正六年(1346年),辽阳吾者野人和水达达聚众起义。同年还有福建汀州罗天麟和陈积万起义。思可法在云南反,直到次年三月,才被镇压。闰十月,湖南靖州瑶民吴天宝反,众至六万陆续攻下沅州,陷武冈等地。十二月,山东、河南农民起义。
  10. 惠宗至正七年(1347年),二月,山东、河南农民起义发展到济宁、滕、邳、徐州等处。四月,临清、广平、滦河等地农民起义。通州农民起义。九月,八邻部落的哈刺那海、秃鲁和伯起义,切断岭北驿道。十月,西番人民起义二百余处,攻陷哈刺火州。十一月,长江沿岸农民起义。湖广、云南农民起义蜂起云涌。十二月,河南农民起义军横行无阻。集庆花山人毕四等三十六人起义,前后坚持达三个月。
  11. 惠宗至正八年(1348年),三月,辽东锁火奴起义,自称大金子孙,失败被擒。辽阳兀颜拨鲁欢起义,自称大金子孙,假托授玉帝符,失败被斩。吐蕃人民起义。福建人民起义。吴天宝复克沅州。四月,辽阳董哈刺起义。海宁州沭阳县等地农民发动起义。广西峒族人民乘湖广平章伯颜带兵镇压莫万五、蛮雷等义军时,起兵反抗。十月,广西起义军攻道州。十一月,吴天保率众六万攻占全州。浙江台州方国珍聚众起义。
  12. 惠宗至正九年(1349年)正月,广西徭族起义军攻陷道州。三月,湖南吴天宝率部复攻沅州,十二月进逼辰州。十二月,冀宁平遥等县农民起义,推曹七七为领袖。
  13. 惠宗至正十年(1350年)十月,河南南阳、安丰一带农民骚动。

红巾军

因头戴红巾被称为红巾军或红军

  1. 惠宗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杜遵道、韩山童、刘福通率领当地白莲教教民和修治黄河的民工在颖州刘营柳沟村(今界首县城区颍河南岸旧刘兴镇)刘福通庄园白鹿庄起事,以红巾为标志。八月,邳县人芝麻李、赵君用、毛贵、彭大等人起义,攻占徐州城。这是红巾军攻克的第一个重镇。彭莹玉、邹普胜、徐寿辉蕲州起义,国号天完,改元治平,开创西系红军根据地。十一月,江西邓南二起义,攻瑞州,被镇压。十二月河南邓州王权与张椿发动起义,攻占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时称“北琐红军”。
  2. 惠宗至正十二年(1352年)正月,孟海马占领襄阳,称“南琐红军”;二月,郭子兴等起义于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后加入刘福通起义军。
  3. 惠宗至正十三年(1353年)正月,盐徒张士诚起兵泰州,袭据高邮,截南北路。

元末起义军势力图

起义结局

元惠宗至正十五年(1355年),红巾军北伐。刘福通先立韩林儿为帝,都亳州(今安徽),其后数战后,击败答失八都鲁的军队,并展开反攻,甚至逼近大都,南方红军则在湖南、湖北获得胜利。

郭子兴病逝后,郭天叙、张天佑相继战死,朱元璋继承了原有军队,并渡长江占领集庆(今南京)。至元惠宗至正十七年前(1357年)前后,在北方以察罕帖木儿孛罗帖木儿李思齐等为首的元军将领(但当时已不听中央号令各自为政)开始对北方红军展开反攻,红军内部也发生争执分裂,势力渐弱。

元惠宗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北方红军在安丰(今寿县)之役中败给新兴并降元的张士诚刘福通战死,韩林儿投奔朱元璋,于元惠宗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返回应天,至瓜步,船翻沉江而亡。

南方红军将领陈友谅则于元惠宗至正二十年(1360年)杀徐寿辉自代。从张士诚投元开始,红巾军几个分裂势力从一致灭元转为相互兼并,终由明太祖朱元璋攻灭陈友谅张士诚,一统红巾军,最终推翻元朝,统一华夏,建立了大明王朝

大明军队所到之处,百姓夹道欢迎

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结语

以上即为宋元两代的起义已给各位看官描述完,欢迎补充。

宋元的起义事件,将接下来再为大家统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至正   至元   起义军   农民起义   宋元   元朝   汉人   福建   河南   南宋   农民   事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