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海外贸易经济杠杆:为何要推行“饶税”政策?

导语

饶税”即南宋政府为民间商船推行的奖惩制海外贸易赋税。“饶税”思想来源于西汉司马迁《平淮书》中的“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不过,宋廷以航船的限期回港作为征税标准。极大刺激了南宋船舶建造技术的提高,并且回拢了宋廷的部分海贸财政缺口!

宋代港口海船

公元1164年,宋廷为加强对出航航船的贸易管控,提高跨区域的海外交通能力,形成横跨亚、欧、非的经济外交网络。即以泉州、福州、广州、明州等各大港口市舶司,依“优饶(减)抽税”作为海外贸易方针。

从个人理解来说,南宋(民用)海船出港应持有港口市舶司颁发的凭证(类似现代出海船舶户口簿与出海船民证)。

市舶司古迹

海船在限期回港受到税赋奖励,若超过市舶司的年限回港周期。即使海船获得丰厚的远洋贸易利润,也必受到市舶司的高额饶税抽成抑制!

古代远洋船舶大多依靠风力推进,换言之,船舶能否顺利驶回港口,一靠海洋风向,二靠海洋洋流,人为驱动性小。(冬季靠西北季风出航,夏季靠东南季风返航)

在未实行“饶税”政策前,宋代民用船舶返港时长即使超过一刻钟,也视为“准时回舶”。

宋代船舶海外航行期

由于海上航船周期不连续性,甚有商船一年往返一次、两年往返一次。航期的延长必然影响南宋政府商税的总体收入,从而干预国家整体社会经济建设,以及维持对长江北线金朝的军事抵御!

传统海外航运周期界限模糊

公元1080年,北宋政府即鼓励民间船舶开展海外贸易,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并制定《广州市舶司法》,延伸宋朝的经济收入种类。

南宋政府沿袭北宋旧制,商船贸易网络愈加发达,但也暴露出诸多弊端。

宋代内河船舶贸易

虽然南宋政府已经发现征税周期延长的问题,并以商船申请开展贸易的国家与港口的海上距离为监测机制,从而规定商船的有效返港时间。

不过,商船出航后,官府依然对船舶运转实际情况不了解。对于船舶返港有效期无法判断航事(搁浅、海盗、停帆等)真实性!

大海中航行的远洋民用商船

传统航运周期界限模糊,导致港口存量船与港口出量船存在航行周期逆差,使财政税收无法连续性供应。

由于泉州港百余里的海岸线,形成天然的船舶港口。南宋淳佑年间,港口主客户达25.57万户,即形成泉州港万船同港的场面!

公元1128年-1134年(“饶税”政策未实行前),泉州市舶司的7年收入为98万缗,航行周期延长实际上扩大了私人贸易收入。至公元1164年(“饶税”政策推行后),泉州市舶司的单年收入为98万缗。

记录泉州航海史的航海指南

商船航行周期的延长,虽然在短期内扩充私人贸易资金,但是却损害了国家整体经济收入乃至于宋廷对航海贸易业宏观调控!

防止船舶技术的泄露

南宋东南沿海各大海港均有隶属的造船工厂。《梦梁录》记述:宋代海船多乘五六百人以上。南宋初年,仅江淮四路地区每年造出的船只就达2700余艘。

南宋船舶以船舱密隔度高、船体高大稳重为特点。先进的船舶技术必然为旁人惦记,“饶税”实行也是推动本国船舶技术的迭代、更新!

船舶船坞建造

宋代官员徐兢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记录:宋海船“上下平衡,下侧如刃,贵其能破浪而行也。”

宋代海船即追求平衡、快速、冲击性强。船舶的利用与制造,即会以航路的不同打造船体机构不一的外海、内河船。趋显近代船舶技术的舵、导航仪(罗盘)不断完善。

水密舱门的设计是古代造船工匠的技能累积成果。其工作原理无非就是将船身内部经水密舱壁所区隔划出多间独立舱室。

其最大优势,在于船体航行途中意外受损产生海水冲击船体,对船体的倾覆具有控制性!

拥有水密舱设计的宋代海船

在《宋书·武帝纪》记载:循即日发巴陵,与道覆连旗而下,别有八槽舰,起四层,高十二丈。

即早在南朝刘宋时期,水密舱的设计思想已经成熟。外来水源进入船体水密舱,舱室间并不流通(即密闭性)。船体进而拥有极强的航船控制浮力,延长搁浅时间或减轻船体破坏,从而获得救援!

水密舱的军事应用,极大地提高舰队的攻击力与防护力,而民用商船由于远航的需求,大多采用坚实的水密舱式帆船。

泉州湾的古沉船(拥有古老的水密隔舱技术)

公元1123年,宋代官员徐兢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记载:是夜,洋中不可住,惟视星斗前迈,若晦冥,则用指南浮针,以揆南北。

因为指南针所蕴含的地磁偏角性存在,航海船舶方位精确度大大提高。

在《梦溪笔谈》中记载,指南针即是利用天然磁石的磁场感应原理,内部钢针磁力线排列规矩化,钢针磁性加强,即精确度提高。欧洲航海家哥伦布在开辟“新航路”才发现地磁偏角的存在!

航海指南针

南宋时期,民用商船海外贸易日益发达,航海指南针进行针盘的迭代。

针盘沿袭罗盘的构造型式,以水浮针和圆形方位盘结合,以天干、地支、八卦形成每字格15°的24方位罗盘图。

值得注意:19世纪的西方航海船舶航海罗盘才被分成32个方位点,每点格相隔11°15,其导航精确度居然落后于宋朝。

航海针盘

由于指南针、针盘在民间商船(海外贸易)中频繁使用,以至于宋代政府对外沟通的贸易国家达50余个,形成繁忙的海上贸易网络。“饶税”政策的施行,极大压缩船舶在外国停港时间,以免船舶技术的泄露!

总体来说,南宋船舶科技的进步,促进以船舶业为主的贸易导向型经济发展。技术政策的把控实为提高南宋政权国际影响力的手段。

南宋海外贸易全球线路图

反思

“饶税”政策作为一种贸易经济杠杆,间接对商船航行周期进行限制。由于有限期的官民收益比例提高,海外商船周转率加快,宋廷的海运税收大大增加。

元代政府的“官本船”制度实际是饶税的政策延伸,不过是受众群体由民间商船转向官方商船。元廷政府后期腐败,“饶税”对应的“官本船”的贸易政策变成一种海外经济掠夺,渐废止!

文:历史小记者,参考《宋史》及航海附属资料

图:部分网络配图,站内配图,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宋代   经济杠杆   海外   海船   船体   贸易   商船   南宋   港口   船舶   周期   政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