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占卜卦例-南蒯筮叛

一、 背景:

南蒯叛乱事件的前因后果

南蒯(kuǎi)是鲁国后期权贵季孙氏的家臣,帮忙掌管季孙氏的根据地费城。南蒯的父亲南遗,是季武子(季宿)深为信任的家臣,是季孙氏费邑之宰,不但颇为能干,还能经常为季孙宿出谋划策,为季孙氏一家立下过汗马功劳。

(来自网络,侵删)

公元前535年,鲁国大夫季悼子去世后,季孙意如(季平子)继承了季氏的家业。主掌了鲁国政权,却对南蒯不理不睬,这让南蒯倍感冷落,南蒯忿忿不平,就想赶走季孙如意,改投鲁国公子憖(yìn)的名下。

(来自网络,侵删)

南蒯劝说公子憖取季孙氏而代之,公子憖同意与南蒯联合,答应事成之后将费地赐予南蒯;南蒯又找到了叔孙家族的叔仲穆子,由于利益关系,叔仲穆子也答应与南蒯联手,共同来对付季孙如意。至此,一个由季孙氏家臣、鲁国公子和叔孙氏人士所组成的倒戈季氏的铁三角已经形成。

公元前530年秋,鲁庄公12年,为扳倒季孙氏,公子憖和鲁昭公一同访问晋国,准备借助霸主的力量来赶走季孙氏。

谁知,南蒯仗着先父南遗给季孙氏管家有功,打算密谋发动一场谋害驱逐主人季孙意如的叛乱已是箭在弦上。为此,南蒯占了一卦,以为是大吉大利之卦。于是,占据费邑的南蒯发起反叛,就带着费邑投靠了齐国。

(来自网络,侵删)

出访晋国的公子憖一听南蒯叛乱,马上回国,当他走到曲阜郊区时,得知南蒯确实占据了费邑反叛,就头也不回地逃往齐国去了。

对于季孙意如来说,费邑是自己的宗庙之地,不容丢失。公元前529年春,鲁国派出大夫叔弓率军前往平叛。他们不但没有攻下城池,反而被费邑的人打败了。季孙意如十分恼怒,下令只要见到费邑的人,就抓起来当作俘虏。鲁大夫冶区夫劝谏季孙意如不要这样做,应采取攻心战,看到费人,天冷则给他们衣服,饥饿则给他们食物,当他们的好主子,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那么费人归附您就会像是回家一样,南蒯自然就会灭亡。如果虐待民众,费人就会亲近南蒯。季孙意如听从了冶区夫的建议,不久费邑的人便背叛了南氏。

(来自网络 ,侵删)

公元前528年,鲁昭公十四年春,南蒯因不得人心而失败,南蒯被迫只身逃亡去了齐国。后来齐国自感理亏,把费邑归还给了鲁国。

齐国贵族非常鄙视南蒯,南蒯在齐国也不受优待。有一次南蒯陪齐景公喝酒,齐景公跟他开玩笑说:“你这个叛徒!” 南蒯顿时失色,嘴里却强辩道: “我是想加强公室的力量。”齐大夫却韩皙反驳说道:“作为大夫的家臣,还想着加强公室的力量,罪莫大于此!”

(来自网络,侵删)

二、对《左传》记载南蒯筮卦的分析

原文:《左传,昭公12年》原文:

南蒯枚筮之,遇《坤》之《比》,曰:「黄裳元吉。」以为大吉也。

示子服惠伯,曰:「即欲有事,何如?」

惠伯曰:吾尝学此矣,忠信之事则可,不然,必败。

外彊內温,忠也;和以率贞,信也。故曰『黄裳元吉』。

黄,中之色也;裳,下之飾也;元,善之長也。

中不忠,不得其色;下不共,不得其饰;事不善,不得其极。

外內倡和为忠,率事以信为共,供养三德为善,非此三者弗当。

且夫《易》,不可以占险,將何事也?且可飾乎?

中美能黄,上美为元,下美则裳,参成可筮,犹有闕也,虽吉,未也。

卦例释义:

南蒯反叛前筮得《坤》卦,六五爻动,变为《比》卦。《坤》卦六五爻辞:“黄裳元吉。”南蒯认为这是大吉之卦。南蒯把此卦拿给鲁国知名的外交家子服惠伯看,并且说:“我现在要做的一件事,你看怎么样?”

(来自网络,侵删)

“枚筮”意思是不讲明所占问的事情(可能叛乱之事,须保密,不让筮官知道,只说有事)而直接占筮得卦。

子服惠伯说:“我曾经学习过《易》。如果是做忠信之事,那么结果就能像卦辞说的一样,否则的话一定会失败。”惠伯强调,《周易》不可用来问险恶之事。

子服惠伯解释道:“《比》卦的外卦为《坎》,主刚强;内卦为《坤》,主柔顺;外强而内柔,这就是忠。坎为水,坤为土,水土相合为和,而以和顺来实践卦辞就是信。所以说:‘黄裳元吉’。黄,是内衣的颜色;裳,是衣服下面的部分;元,是善之长。内心如果不忠诚,就与颜色不协调;身处下位而不恭敬,就不符合裳这一条,所做的事情不善,就不得作为标准。内心和外表和谐一致就是忠,作事讲求信义就是信。遵守忠、信、善这三种德行就能成功,离开了这三种德行,则当不起这样的卦辞。而且《易》不可占卜危险的事,你究竟要做什么事情呢?你有没有做到恭敬呢?中美为黄,上美为元,下美为裳,这三样如果都已具备,做事的结果才能与卦辞相符合。如果缺少其中的一样,占卜的结果虽然是吉利的,也还是不能够令人相信。”

(来自网络,侵删)

子服惠伯把“黄裳元吉”四个字解释得淋漓尽致。南蒯没有直接讲明所占的事情,子服惠伯没有直接以爻辞断吉凶,只从道理上来分析“黄裳元吉”。强调两点:一是吉是有条件的,就是如果不符合“黄裳元”三德,就不为吉。二是《易》不可占险。坏事是不可以拿来占卜的。

三、 补充释义:

《坤》寓意厚德,《比》寓意亲近。《坤》卦六五爻爻辞:“黄裳元吉。”非常吉利。而《比》卦九五爻的爻辞则为“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解释为:普遍的和洽。君王采用三面包围的方法狩猎,网开一面,有意放走逃奔的野兽。老百姓对君王狩猎毫不惊惧。筮遇此爻吉利。《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邑人不诫,上使中也。

(来自网络,侵删)

从卦象上看,《比》卦九五属于阳爻居于刚位,且属于君主之位,表明君主能持中守正,亲比普天下的民众,以仁义之 心治理天下。下面的初一、二、三、四爻已经自愿归附,属于九五的“邑人”。《象》强调“ 舍逆取顺”, 要舍弃叛离我的人,而容纳顺从我的人,抛弃逆天行事的举动而顺其自然,这体现了顺其自然的心态和做法。

四、 结语:

南蒯筮得《坤》之《比》卦,本为吉卦,其前提是正义的举动占为吉,而对于南蒯的反叛行为属于不义之举,爻辞虽吉,其背后的蕴含的道理显示为凶。“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才是正理。因此,《周易》并不是死板的教条,而是强调灵活变通,学以致用。

(部分观点来网络,致谢侵删)

关注乐易人生,将分享更多易学方面的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家臣   晋国   周易   左传   齐国   叛乱   公元前   吉利   大夫   公子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