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震主!郭威平定三镇叛乱,李崧遭小人忌恨,房产被夺人下狱

李守贞被困河中将近一年时间,城中粮食所剩无几,能吃的差不多都吃光了,城中百姓饿死过半,士兵也饿死了不少,要想活命,唯一的出路就是突围,否则就会饿死在城中。李守贞准备做最后一搏-突围。


郭威也在等待时机,他料定城内的粮食即使没有耗尽,恐怕也寥寥无几了,认为时机差不多了,准备发起总攻。双方都在秣马厉兵,大战一触即发。

乾祐二年(949)四月三十日,李守贞率兵五千,带着梯子、造桥材料,分五路从西北角出城,企图从这里扯开一道口子突出重围,遭到汉军的围截,大败而回,五千士兵伤亡过半,进攻器械和造桥材料都成了汉军的战利品。

五月初三,李守贞再次率兵突围,仍然大败而归,都将魏延朗、郑宾在突围中被俘。

郭威深谙用兵之道,知道这个时候该做什么,他不但没有难为魏延朗、郑宾,而且还好言抚慰。魏延朗、郑宾感激涕零,表示愿意投降,并透露城中消息,说城中粮食快吃光了,挺不了多长时间。郭威便让他们写劝降书,用箭射入城中。

几天之后,劝降书就发生了作用,河中副使周光逊、骁将王继勋、聂知遇等率领一千多人,出城投降了。

周光逊是河中第二号人物,他的出降,很快引起了多米诺效应,城中将士们纷纷仿效,接二连三地溜出城投降了汉军。

郭威知道城中军心已动,决定对河中发起总攻。


十七日,郭威正式下达总攻令,史书上说,郭威“督率各军分一百路进攻河中”,一百路,可能是一个虚数,攻城战是部队从四面八方一齐发起攻击,这个路数如何分,谁也说不清楚,因此,一百路兵马应该是一个虚数,说白了,就是大伙一起上。

各军接到命令,向河中城发起了总攻,无奈河中城高堑阔,加之李守贞拼死防御,双方都有死伤,城池还是没有攻下,一攻一守,又拖延了一个多月时间。

郭威在河中久攻不下,郭从义、王峻又从长安传来消息,说赵思绾有了降意,他们认为,赵思绾不除,终为后患,建议除掉赵思绾,以绝后患。是受降还是铲除,他们请郭威定夺。

郭威倒很爽快,命郭从义、王峻两人见机行事,能除则除,不能除就 受降。

于是,三镇最先发难的是赵思绾,最先伏诛的也是赵思绾。

赵思绾被困长安,苦守一年有余,他曾派儿子赵怀乂去后蜀求援。蜀兵连河中都到不了,又怎么能到长安呢?没有援兵倒也罢了,更要命的是,粮食也要吃完了。

赵思绾平生有两大嗜好,吃人肝,取人胆下酒。他经常亲手将人杀了,剖腹取肝,肝吃完了,被取肝的人还没有死。用人胆下酒,更是乐此不疲,他曾以人胆下酒,边饮边说:“吞一千个人胆,就可胆气无敌。”


长安城的粮食吃光了,赵思绾无以为继,便在城里开起了人肉宴。可怜城中冤气冲天,整天笼罩着黑雾,不论晴天雨天,都是一副阴森恐怖的样子。

五代时期,人吃人确实不是新鲜事,但大张旗鼓地开人肉宴,赵思绾可是第一人。

郭从义接到郭威的命令后,决定采用诱降之计除掉赵思绾。

赵思绾年轻的时候,曾请求做左骁卫上将军李肃的仆从,李肃当时刚刚做官,拒绝了他的请求。李肃的妻子张氏,是梁、晋两朝元老张全义的女儿,这个女人颇有见识,她问李肃为何不接纳赵思绾。李肃颇通相学,说赵思绾眼珠乱转,言语荒诞,日后一定是个叛臣。

我也是这样认为,只是,今天拒绝了他,他一定会记恨在心,一旦得志,就会来报复你。”张氏建议说,“给他一些钱,让他自谋生路吧!”李肃接受了妻子的建议,给了赵思绾一笔钱,赵思绾拜谢而去。

赵思绾占据长安的时候,李肃已经退休,赋闲在家,赵思绾前去拜见他,照样给他行跪拜之礼。李肃忙起身回避。赵思绾力大无穷,强行将李肃摁在座位上,一定要他受拜,并尊称李肃为恩公。

李肃勉强敷衍过后,心中实在难过,等赵思绾退出之后,急忙入内对妻子说:“我说此人一定叛乱,今天果然应验了。他来拜见我,等于是把我也拖下了水,这该如何是好?”


“劝他归附国家呢?”张氏建议。

“赵思绾已经是骑虎难下,如果劝他,反而会惹他起疑,那不是找死吗?”说到这里,李肃连自杀的念头都有了。

长安城虽然牢固,料他也不能久据,一定有离去的一天。等到官军来攻,总有危急的一天,那时再进言,他可能就容易听进去了。”张氏虽然是女流之辈,说话却很有见地。

李肃听了妻子的话,才稍稍放心。

赵思绾虽然是个粗人,倒也不忘李肃昔日赠钱之恩,多次派人给李肃送吃的、穿的、用的东西。李肃不好拒绝,又不便接受,非常为难。他觉得这样下去,将来一定凶多吉少,再次有了自杀的念头,连毒药都准备好了。幸亏妻子张氏发现,抢走了毒药,才让李肃逃过了一劫。

长安被汉军围困后,城中粮食快吃完了,全城陷入了困境,吃人肉成了家常便饭,张氏认为时机已到,叫李肃去劝说赵思绾投降。李肃于是去见赵思绾。

赵思绾热情接待李肃,推他上座,可怜巴巴地说:“恩公,你老人家这时候来,一定是看到我可怜,来替我出主意的吧?”

“是啊!”李肃有备而来,立即回答道,“你与朝廷本来就没有冲突,不过因惧罪而据城固守。如今,朝廷三道用兵,都没有成功,你如果现在悔过,改弦更张,朝廷一定很高兴,你自然不会失去富贵。好好想想,是坐以待毙好,还是全身而退强?”

“如果朝廷不容许我归顺,岂不是弄巧成拙吗?”赵思绾犹豫不决。“不必担心,包在我身上就是了。”李肃拍着胸脯说,“我虽然退休了,但朝廷并没有忘记我。你如果向朝廷表明诚意,再附上我的奏疏,有我为你求情,朝廷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赵思绾还是犹豫不决。

判官程让这时接到郭从义的劝降信,有意出降,趁李肃进言的时候,也劝赵思绾投降。

赵思绾终于打定主意,命程让起草降表,并以李肃的奏疏,给朝廷写了一封信。随后派人将降表和李肃的奏疏一同送往朝廷。

旬日之后,差人回来了,说朝廷答应赦免赵思绾,但要给他挪一个地方。

赵思绾见朝廷不但赦免了自己,而且还可以继续做官,至于挪个地方,这倒无所谓,只要有官做,到哪里去都行。

没过多久,朝廷的正式文件到了,授赵思绾检校太保,调任华州留后。

郭从义派人进城告诉赵思绾,说朝廷的诏书到了,请他出城受诏。赵思绾欣然出城,拜受朝命,并同郭从义当面约定到华州赴任的日期。

郭从义答应了,让赵思绾回城去做准备,并且派兵跟着他进城,守住南门。

赵思绾回城后,又有些犹豫了,借口说没有准备好,要求更改起程的日期,只是行期一改再改,成了一个不了之局。

郭从义等得不耐烦了,觉得赵思绾有野心,打算除掉他。王峻却不赞成,说应该报告郭威,由郭威做主。郭从义派人到河中行营请示郭威,请求除掉赵思绾,得到批示后,立即开始行动。

这一天,郭从义和王峻率步骑兵进城,来到长安府衙门前,派人给赵思绾传话,说太保就要起程了,郭从义一行特地前来饯行,请赵思绾出来对饮一杯。

赵思绾没有理由拒绝,只得出府衙迎接,刚出门,郭从义一个手势,随行的将士一拥而上,赵思绾见情况不对,转身想逃,已是不及,立即便被五花大绑捆了起来。

郭从义命人进入府衙,搜捕赵思绾的家属及都指挥常彦卿,将这些人一并牵到市曹,斩首示众。


被杀的除了赵思绾、常彦卿外,还有他们的家属、兄弟、部下,一共三百余口。

长安城的人口原来有十几万,经过这一次战乱,仅剩下一万余人。

郭从义召入李肃,请他主持赈济灾民的事情。

李肃自然是满口答应。两天时间,便把事情圆满办完,交差后,回家对妻子张氏说明一切,一对老夫妻这才高枕无忧,安度晚年。

赵思绾死了,郭威不再两头兼顾,可以一心一意对付李守贞了。他将部队分成两队,日夜轮番攻城。将士们也是人人奋勇,个个争先。

李守贞抵不住,只得退守内城。

众将请求攻打内城,捉拿李守贞。郭威微笑着说:“鸟没处逃时,也会啄人,狗急了,也会跳墙,何况是一支军队。现在,大功即将告成,等把水慢慢舀干了,再抓鱼也不迟。

郭威不急,李守贞可急了,他觉得死神已在向他招手,天下之大,已没有他的容身之地。想到这里,他万念俱灰,在衙门内堆积起薪柴,准备引火自焚,却又下不了决心。

李守贞在做生死决策,守城的士兵也等不及了,他们知道,顽抗到底,只有死路一条,开城投降,就有一线生机,没有人号召,他们自发地打开城门,迎接汉军进城。

李守贞听说官兵已经进城,长叹一声:“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我这是咎由自取啊!”他没有再犹豫,将全家人召集在一起,点火自焚了。

官军进城之后,河中府衙已是火光冲天。

郭威命士兵取水扑火。火被扑灭了,人却没有救出来,李守贞和他的妻子、儿子李崇勋,已经被烧死了,有几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只是被烟熏倒了,没有死。士兵砍下李守贞的头颅,连同没有死的人,一起送到郭威的马前。

郭威让人清点人数,不见李守贞的另一个儿子李崇训,下令进府搜索,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府衙外厅已毁,但内室完好无损,将士们冲进内室,见地上躺满了尸体,不知哪一个是李崇训。但却意外地发现,一个盛装女子坐在厅前,风采依旧,脸若寒冰。将士们面面相觑,正要上前询问。

“站住!”盛装女子一声娇喝。

“你是谁?”有胆大的问一句。

“我是谁?说出来吓死你!”盛装女子冷冷地说。

“你到底是谁?”将士们被女子的气势震住了,不敢上前。

魏国公、守中书令、平卢军节度使符彦卿是我的父亲,你们的郭大帅是我叔叔。”女子威胁说,“谁敢动我,小心灭了九族!”

符彦卿的女儿,郭大帅的侄女,谁敢动?

官兵果然为符氏所震慑,不敢上前捉拿,只得退出府门,派人去报告郭威。郭威也很惊诧,立即下马进府,想亲自看看此女子是何方神圣。女子见郭威在众人的簇拥下进来,小时候的记忆犹存,虽然不十分确定,但估计进来之人就是郭威,立即下堂,亲昵地叫了一声:“郭世叔!”然后款款下拜,随即失声痛哭。

郭威听说此女子自称是符彦卿的女儿,他和符彦卿是老战友,耶律德光第二次入侵中原的时候,两人曾并肩作战,符彦卿立有战功,任泰宁军节度使,加封魏国公。在这个时候见到故人的女儿,心里当然不是一番滋味,惊叫道:“世侄女,真的是你吗?”

女子像见到亲人一样,只是痛哭。

郭威伸手将符氏扶起来:“不要哭,让你受惊了,我这就送你回娘家。”“叛臣家属,难逃一死,蒙世叔盛德,这样可怜我,真是感激不尽。”女子再次下拜道,“侄女有一个不情之请,请世叔恩准。”

“有话起来说,不必多礼。”

侄女误入孽门,与叛臣之子李崇训结为夫妻。李崇训虽然自杀了,但毕竟与我夫妻一场,侄女想替他收殓,以作永诀!世叔答应了,来生做牛做马,侄女也要报你的厚恩。


郭威见她说得可怜,不禁心软了,便叫她指出李崇训的尸体,由部下代为殓埋。

郭威待李崇训入土之后,派人送符氏回了娘家。

她的父亲是兖州泰宁军节度使、魏国公,当然,她的去所就是兖州了。

这位女子到底是何身份呢?她就是泰宁军节度使、魏国公符彦卿的长女,嫁给李守贞的儿子李崇训为妻。

李守贞准备自焚的时候,让儿子李崇训把符氏及他的儿女找来一起死。李崇训跑到后厅,先杀了自己的儿女,接着想杀符氏,可符氏不愿当李家的陪葬,躲藏起来。李崇训没有找到符氏,便自杀了。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符氏凭着她的机智和过人的胆识,竟然创造了奇迹,让覆巢之下竟然出现了完卵。

符氏不死,似乎是命中注定,因为此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历史角色等着她。李守贞的国师总伦曾说她:“此女大福大贵,将来一定能母仪天下!”

总伦说李守贞能做皇帝,可能是为了混口饭吃,说的奉承话,但符氏“母仪天下”之说,居然真的被他蒙对了,只不过,她不是在做李守贞的儿媳时母仪天下,而是此后她又嫁了一个人,她的下一任老公做了皇帝,她才真正母仪天下了,这是后话。


郭威进驻河中后,检阅李守贞留下来的来往公文,发现其中很多书信,或是与朝中权臣勾结,或是与藩镇暗通,全是指斥朝廷、大逆不道之词。

郭威想将这些作为证据,上奏朝廷。秘书郎王溥说:“鬼魅在夜里才争着出来,见到太阳,自然就会消失。上奏朝廷,恐怕要牵涉很多人,天下 就要大乱了。”

“你说该怎么办?”郭威询问道。

“付之一炬!”

“付之一炬!”郭威惊问道,“为什么?”

王溥解释说:“这样,大家都安心了!”

郭威想了想,觉得王溥说得有理,于是将河中的所有档案资料,全部焚毁。然后驰书向朝廷告捷,并附带说了一句,河中府被一场大火烧成了废墟,所有公文档案,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实际上,他是让朝中那些与李守贞暗通款曲的人放心。

郭威召赵修己为幕僚,掌管天文。四处搜缉伪丞相靖崎和孙愿、伪枢密使刘芮、伪国师总伦等人,抓获后,将他们与李守贞的子女,分别关进囚车,派人押送到京城。

刘承祐在明德楼接受俘虏。献俘仪式结束之后,命人将人犯先押到汴州城游街,然后押到西市斩首,并把李守贞的头颅悬挂在南市。

三处叛乱平定了两处,凤翔的王景崇已是孤掌难鸣,掀不起多大的风浪。

郭威下令打扫战场,犒赏三军。正好,刘承祐来了诏令,命郭威回师汴州。留扈彦珂镇守河中;命刘词补任华州的空缺;授郭从义为永安节度使,兼加同平章事职衔。其余立功将士,都得到封赏。

乱臣贼子们被送上西天,刘承祐激动得几天没睡好觉。郭威回京,刘承祐降阶相迎,亲赐御酒,并给了他一笔丰厚的赏赐。

郭威不傻,自己的功劳再大,也不能吃独食,便说这次平叛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攻克一座城池,自己统兵在外,后勤保障都是朝中各位大臣提供,如果没有后方的大力支持,前方的仗就不好打。因此,他建议将赏赐给自己的财物分赏给各位大臣。

刘承祐坚持要赏给郭威,说该赏赐的大臣都赏了。郭威见推辞不掉,只好拜受。

当年,秦国大将王翦率六十万大军出征,“求田问舍”,无休无止地向秦始皇要赏,向皇上、向世人示之以贪财的形象。秦始皇不但不怒,反而还很高兴,爽快地答应了王翦的请求,又是赏钱,又是赏房子,君臣皆大欢喜。

秦始皇之所以不怒反喜,因为他将秦国的军队全都交给了王翦,如果王翦有不臣之心,举兵造反,秦国的皇帝就要改姓王了。王翦从秦始皇的眼神里读出了他的心思,于是,不断地要赏,其实是自污,让秦始皇觉得,王翦只贪财,不会造反。

郭威不贪财,皇上的赏钱不要,要是搁在秦始皇那个时候,早就没命了。可惜刘承祐不是秦始皇,郭威也不是王翦。

刘承祐刚从叛乱中喘过气来,没有想那么多,凭他的阅历,也想不了那么多。既然郭威不爱财,那就封官吧!第二天早朝,刘承祐准备让郭威兼领藩镇。

郭威再次拜辞不受,说宰相杨邠位在自己之上,没有接受一寸土地,自己怎么敢兼领藩镇呢?并说自己承蒙皇上厚恩,位居枢密使,内心已是很惭愧。史弘肇是开国功臣,总领军事,所以兼领藩镇,自己万万不敢 接受。

刘承祐为了让郭威接受封官,于是遍赏群臣:晋封郭威检校太师,兼职侍中,同时加封史弘肇、苏逢吉、苏禹珪、窦贞固、杨邠等人。

刘承祐还想特别赏赐郭威,郭威一再叩谢,说运筹谋划,全靠庙堂;发兵馈粮,全靠藩镇;浴血奋战,全靠将士。如将功劳全归在他的头上,再三加赏,反而会让他折福,请求刘承祐不要再赏了。

郭威三揖三让,刘承祐这才不再坚持。

赏钱不要,封官遭拒,郭威到底想要什么?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朝中大臣都得了封赏,驻外的藩臣却一无所得,这些人心中不平,有意见了。有人在京师散布谣言,说皇上只赏身边的人,各地的官员都是后娘养的。


刘承祐也想将一碗水端平,既然有意见,那就大家都赏吧!于是又下诏:

加天雄节度使高行周为太师;山南东道节度使安审琦为太傅;泰宁节度使符彦卿为太保;河东节度使刘崇兼中书令;忠武节度使刘信、天平节度使慕容彦超、平卢节度使刘铢,都兼任侍中;朔方节度使冯晖、夏州节度使李彝殷,同时兼任中书令;义武节度使孙方简、武宁节度使刘赟,都加同平章事。其他如镇州节度使武行德、凤翔节度使赵晖等,也都加封了爵位。

如此一来,在皇上有难的时候,参战的,在旁边看热闹的,加官晋爵,人人都有奖,等于是开了一个群赏大会,皆大欢喜。

赵晖围攻凤翔有一年多时间了,听说河中、长安相继平定,唯独凤翔久攻不下,自己功落人后,免不了心里焦急。于是给部队下达死命令,限定时间拿下凤翔。

赵晖加大攻势,王景崇吃不消了。

王景崇困守危城,已经到了智穷力竭、粮尽势孤的地步。幕僚周璨对王景崇说,凤翔之所以能坚持到今天,是因为与河中、长安成为犄角之势,互为救援的结果。如今,河中、长安相继失守,凤翔就陷入了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绝境,并说蜀人靠不住。他说凤翔的唯一出路,就是归顺朝廷。

“我也是一时失策,才连累了你们啊!虽然很后悔,但已没有回头路了。”王景崇哭丧着脸说,“你劝我投降,当然是正确的选择,只是,城破必死,投降就一定有生路吗?赵思绾投降了,不是照样落得个身首异处吗?”周璨知道王景崇铁了心要顽抗到底,只得退了出去。

几天之后,城外的进攻更加猛烈。

王景崇登城观看,见汉军主将赵晖跃马扬鞭,亲自指挥攻城,全体将士无不拼死效命,城北一带进攻更是猛烈,不由发出一声长叹。猛然间,他心里产生了一种想法,立即下城,召来亲将公孙辇、张思练,对他们说,赵晖的精兵,大多集中在城北,命令他们第二天五更,毁掉东门,佯装投降,但不要让敌人进城,他与周璨率军从北门杀出,如果能侥幸成功,再行定夺。万一失败,也不过一死,总比坐以待毙强。

公孙辇、张思练领命而去。

次日凌晨,城楼谯鼓打了五更,公孙辇、张思练两人来到东门,命士兵在东门纵火。周璨也到了府署,恭候王景崇出门。

突然,府署燃起了大火,烟焰冲天,不能靠近。周璨急忙召集牙兵救火,等到将大火扑灭,府衙已被烧毁一半,火势波及之处,能烧的都烧光了,只剩下断墙残瓦,四壁空立。


王景崇一家的居室在这场莫名其妙的大火中化为灰烬。

公孙辇、张思练派人来约王景崇,得知府衙被一场大火化为灰烬,知道大势已去,索性来个弄假成真,毁去东门,率众出城投降了汉军。

赵晖引兵进城,在废墟里寻找到王景崇的遗骸。传令三军,禁止抢掠。并派人向朝廷报捷。

刘承祐自然又是一番赏赐,不必细述。

在平定三叛期间,有一位大员受到株连,他就是被耶律德光视为人才、被后汉封为太子太傅的李崧。

李崧受祸,不是因为他与三叛有牵扯,而是遭人陷害,他是蒙冤而死的。

后晋时期,李崧被契丹俘虏,带往北方,停留在镇州。刘知远称帝后,将李崧在京城的宅舍赐给了苏逢吉。这本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改朝换代,前朝宰相已经没有资格再住自己的府邸,况且,他又被契丹人捉走了,回不了中原。谁知过了不久,李崧居然逃回中原。

李崧九死一生逃回中原后,自己的家成了苏逢吉的私有财产。他知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道理,索性做个顺水人情,将地契和产权证全都献给苏逢吉。

苏逢吉虽然接受了李崧的赠予,但心里很不爽,他认为李崧是在讽刺他,虽然没有当面给他难堪,事后却对人说宅子是皇上赏的,用得着他李崧充好人吗?假献殷勤,充好人,骨子里就是不服。从此,苏逢吉与李崧有了嫌隙。

李崧送出地契和产权证,本想巴结苏逢吉,不想却为自己引来了更大的祸患。

李崧的弟弟李屿嗜酒成性,为人也很鲁莽,他与苏逢吉的子弟往来,酒后忘情,经常埋怨苏逢吉夺了他家的宅第。

苏逢吉听说以后,更是怀恨在心,便想找借口除掉李崧。

翰林学士陶穀,先前被李崧推荐,现在却依附于苏逢吉,经常在苏逢吉面前说李崧的坏话。当时三叛连兵,都城震动,史弘肇在京城巡逻,遇到有罪的人,不问情节轻重,一律缉拿归案,乱棒打死。

李屿的仆人葛延遇因为一点儿小过错,被李屿痛打了一顿,便对主人怀恨在心。葛延遇同苏逢吉的仆人李澄相识,便与李澄合谋,一起诬陷李屿谋叛。

苏逢吉接到葛延遇的诉状,正求之不得,哪管真假,立即将原状交给史弘肇,让他去处理这件事。并派人将李崧叫到自己家里,装着很关心的样子,对他说了葛延遇的事。

李崧以为苏逢吉是个好人,便将幼女托付给苏逢吉。苏逢吉满口答应,没有让李崧回家,命家人直接将他送进了大牢。

李崧这才知道自己受了苏逢吉的骗,既后悔,又生气,却又无可奈何。

升堂讯问的时候,李屿极力辩论,不承认有谋叛之事。李崧叹了口气说:“任凭你口吐莲花,也是枉然,当道的权贵硬要灭我们的家族,我们是跑不掉的。”

李屿见哥哥如此说,只求速死,于是自诬服罪,说与兄弟僮仆二十人,同谋作乱,又派人勾结李守贞,并且同辽兵也有联系。苏逢吉得了供词,将“二十”改为“五十”。刘承祐下诏,杀了李崧和李屿,把他们的家属也全杀了。

葛延遇、李澄因举报有功,受到奖赏。京城中的人士,皆为李崧鸣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泰宁   魏国   凤翔   藩镇   节度使   汉军   长安   叛乱   朝廷   小人   河中   女子   房产   郭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