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不懂危机背景,就形不成问题意识,也无法理解当年决...

为何搞不懂危机背景,就无法理解当年决策。

第四次危机(三):我们如何看待第四次危机的背景?背景是形成问题的重要的依据。我们搞不懂背景,我们就形不成问题意识,我们做研究。如果没有清晰的问题意识,研究是很难开展的。其实你做了往往也是无效研究,因为问题意识不清晰,问题意识产生于背景,特别是产生于对背景的认识。先要看西方在70年代的产业资本输出,和西方的经济结构在70年代开始升级。战后的马歇尔计划,使得二战中的主战场欧洲。无论是东欧还是西欧,西欧是得到了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而形成了战后的再工业化。东欧而得到了苏联对他的工业化援助。再工业化的过程其实很短,有个十年20年,战后的再工业化就基本完成了。在工业化之后是什么呢?对不起那就是再次发生生产过剩。如果说我们看战前的2933大危机,最终演化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家也都知道,是因为第二次大战接近完成的时候,对立的双方知道这个战争的危害,而不能直接采取战争手段来摧毁对方。于是乎从二战的热战,转化成二战之后的冷战。在整个冷战中,人们最担心的,就是第三次大战什么时候打。对中国来说,在整个50年代60年代乃至于到70年代,这三个十年期间,人们也相当关心第三次大战什么时候爆发。也是多次把重大的地源冲突,当成爆发第三次大战可以反攻大陆,可以打回来的机,会比如朝鲜战争一打响。那在台湾,当时的主流舆论就是朝鲜战争一定引发第三次大战,我们有机会打回去了。这个60年代,当中国遭遇到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出现严重的负增长的时候,再加上整个世界上,反地反殖的民族民主革命,转化成了武装斗争,风起云涌,帝国主义的各种各样的血腥镇压手段,到处都在发生。这个时候,人们还在讨论这些地缘冲突,这些局部战争,会不会转化成第三次大战。而这个阶段上大家注意,随着工业恢复随着战后的再工业化,各个国家纷纷形成,扩大再生产能力之后,接着发生的就是再次的生产过剩。当生产过剩发生的时候,各个国家都是关系高度紧张的,内部的关系高度紧张,大量社会中都爆发。这60年代发展中国家,到处是风起云涌的民族民主独立运动,解放运动。那是革命斗争,很多都是武装斗争的,在发达国家也是同样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冲突。这其实都是工业化还渐还渐恢复,恢复的过程中间逐渐发生生产过剩,生产过剩导致经济不景气,经济不景气的裁员,裁员就变成了街头政治,变成了社会冲突的重大的社会基础。发达国家内部的有资本与劳动之间的社会冲突,仍然在继续。而更为严重的是,生产过剩的工业生产能力。在70年代,越来越多的转化成了地源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你们看二战打了多少钢铁战,争装备的生产。面对战争需求条件下,它是一个强烈的刺激。所以我们看70年代,到处爆发的这个冲突,有那种世界再度进入热战的威胁。所以这个时候,很多人们关心第三次大战,这其实是正常的。所以我们说从50年代的朝鲜战争,60年代的地缘关系紧张,再到70年代,很多地缘关系的冲突,直接转化成局部战争,最主要的还是在亚洲地区发生的越南战争。当然还有中东战争啊等等等等。非洲的各种各样的战争,拉丁美洲到处都是爆发军事冲突的。那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同样在关心,第三次世界大战什么时候能够打起来,很少有人在今天再去回想当年。人们几乎是约定俗成的关于第三次大战早晚会爆发的这种。预判人们不再讨论这种预判的时候,人们似乎也不再去研究。为什么当时几乎世界上所有的政治家们,都关心的第三次大战。为什么没有打起来?为什么这个战争,人当时是这么迫在眉睫?很少有人再去做研究。其实大家还是应该从资本主义一般内生性矛盾,去找他的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东欧   生产过剩   背景   地缘   战后   冲突   当年   意识   大战   危机   年代   战争   发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