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葬母排场有多大?乡亲们白吃白喝35天,往家拿多少一律不问

#历史开讲#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里,清朝对于太监的管束和压制是做的最到位的,以至于大清三百年几乎没有叫得上名字的太监。

这其中最出名的,无疑就是风光了几十年、最后还能“荣耀退休”的李莲英。

当然,李莲英能获得偌大名声,主要是因为他侍奉的主子慈禧在后宫叱咤风云近五十年,权势从未衰退。而且后者对近代史有着巨大的影响,连带着她的心腹李莲英也存在感满满。

如今民间还有不少和李莲英有关的故事,比如传说中他给自己母亲办的葬礼有着极其铺张扬厉的排场,花费之巨令人咋舌。

据传,当时他让乡亲们白吃白喝35天,甚至还允许后者肆意拿取。

李莲英的巧妙试探

和大部分的宦官一样,出生于道光二十八年的李莲英之所以被送入宫中,也是因为家贫无力供养。

李莲英在刚入宫的时候,只有七岁,净身之后做了很长时间的杂务才被分配到奏事处当差。

但奏事处这里是办公的地方,想要出头实际上并不容易。李莲英努力了很久,也没有得到上方的赏识。

好在他是比较幸运的,16岁那年,李莲英被调到了长春宫,而后者正是西宫太后慈禧的居所。

在民间传闻里,李莲英是靠着一手厉害的“梳头”手艺得到慈禧的看重,随后被提升为首领太监的。

但历史上并未有相关的记载,而且李莲英进入长春宫后,也没有立刻就引起关注。当时慈禧身边的红人是大名鼎鼎的安德海,后者随侍已久,是慈禧的第一心腹。

李莲英在安德海的光环下低调地发展了一段时间,凭借办事周全、为人踏实逐渐赢得认可,几年之后进入了慈禧的视线。

1869年,安德海因为过分嚣张,做出了很多出格之事,最终被山东巡抚丁宝桢以“违背组织,擅离京城”为由斩杀。

《清史稿·丁宝桢传》中有记载:“至泰安,宝桢先已入告,使骑捕而守之。安得海犹大言,谓:“汝辈自速辜耳!”传送济南,宝桢曰:“宦竖私出,非制。且大臣未闻有命,必诈无疑。”奏上,遂正法。”

安德海的死给了李莲英上位的机会,他替代前者成为了慈禧的心腹爱仆。

但是安德海的悲惨结局也给李莲英敲响了警钟,他从此认清了太监的定位,此后余生都不敢有一丝逾越,哪怕后来身居高位也依然待人亲和,从不仗势欺人。

这一点在李莲英墓志铭中也清晰写道:“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

为了避免行差踏错,李莲英还养成了一个习惯,重大事件有不确定之处第一时间去向慈禧报备,严格按后者的吩咐行事。

1907年冬,李莲英的母亲过世,他收到消息后第一时间便去请示慈禧,询问是否可以离宫治丧。

慈禧对李莲英的孝心非常满意,没怎么犹豫便同意了他的请求。而李莲英则犹豫了一下,随后继续问道:“那奴才可以休假到什么时候?要用多长时间来操办丧礼?”

这里就能看出李莲英的智慧了,他内心肯定是想给母亲大操大办的,但又担心引来非议,惹得慈禧不快,因此就旁敲侧击地询问可以请假多久。

慈禧这样的聪明人自然闻弦歌而知雅意,她大手一挥,赏了李莲英白银一帑(48万两),还允许其找袁世凯帮忙。

慈禧的话里话外,几乎就是在明示李莲英回乡可以让其母亲风光大葬,后者瞬间便明白了主子的意思,心满意足地离开皇宫。

充足的预算和准备

此时的李莲英已经做了大内总管多年,手里的积蓄丰厚,并不缺慈禧的赏赐。但后者依然给了奴才如此大的一笔赏钱,为的就是杜绝可能出现的非议。

万一李莲英因为给他母亲准备了高规格的葬礼而被文官弹劾,慈禧也可以解释为是自己给小李子的恩典。

李莲英自然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在出宫回家的路上就想好了要大操大办,给自己的母亲风风光光地送行。因为他的母亲是80多岁去世的,葬礼举办的隆重一些才符合当时的习俗。

回到位于京城的宅邸后,李莲英第一时间命人把家中的兄弟请来,明确表示自己要给母亲办一场高规格的葬礼,排场一定要大。

说完后,他还把慈禧赐予的赏银拿了出来,让众人把心都放到肚子里。

其实此时的李家已经是资产雄厚的大户,他们一个个利用李莲英的关系赚了相当丰厚的身家。

但即便如此,看到李莲英直接拿出50万两银子来置办丧事,依然是震惊地半天没有说话。

等他们回过神来,立刻向李莲英做出保证,表示一定要办一个又体面又有规格的葬礼,让老太太风风光光地走。

多年养成的谨慎习惯让李莲英在最后特意吩咐了一句,他表示葬礼的每一个细节都要盯紧了,在做到高规格的同时要严格遵守礼制。

他不希望在母亲的葬礼上看到任何逾制的地方,否则很可能会引来攻讦,给自己和老佛爷带来麻烦。

这些兄弟亲戚们离开李府之后立刻开始了准备,有的人开始采购葬礼需要使用的各种器材,有的人则回乡准备各类食材和相关人员。

为了确保丧礼的仪式符合古制,他们还专门找了不少学者,后者在翻阅了《丧仪大全》等古籍后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流程。

事实上,这场排场巨大葬礼的光前期筹备就用了三个月。一直到第二年的初春,李莲英才亲自扶着母亲的棺椁从通州运回老家廊坊。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性格勤谨的李莲英在葬礼开始前专门把每一个细节都检查了一遍,确认在保证奢华排场的基础上没有任何违礼的地方,他才命人开启葬礼的仪程。

排场极大的葬礼

据传,李莲英为起母亲准备的葬礼前后一共持续了35天,其规模之庞大,排场之阔绰令每一个参与者都倍感惊讶。其中使用的一些丧葬用品单拎出来都是价值连城,堪称是奢华无比。

不仅如此,李莲英为了让所有人看到自己对母亲葬礼的重视,还特意邀请了十里八乡的亲戚、朋友和邻居。

而且李大总管大手一挥,表示来吊唁的人不需要上礼,只要给老人家敬一炷香就行了。

在棺椁动身之前,李莲英特意吩咐家里人准备好流水席,让每一个来吊唁的人都能吃饱喝足。然而,他和大队人马回乡之后却发现,流水席上人员寥寥,看上去极为冷清。

这让李莲英顿时火冒三丈,他耗费巨资办葬礼就是为了能让尽可能多的人来给母亲送行,如果只有小猫三两只,那传出去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

于是他立刻把主持丧仪的亲戚叫来,质问对方是否慢待了来参加葬礼的人,才导致了如今的状况。

一问之下才知道,其实不少亲戚和乡民都有意前来吊唁,但门口冷酷肃杀的官兵让他们望而却步了。原来为了保障李莲英的安全,袁世凯特意派出了一队精兵守在李府周围。

搞清楚原因后,李莲英第一时间给袁世凯打了招呼,让他把兵撤回去。没有了凶神恶煞的士兵守在门口,周遭的乡亲们才放下了戒心,来吊唁的人一下子就多了起来。

为了增加对当地老百姓的吸引力,李莲英还命人提升了丧礼宴席的规格,采取的是当地最隆重的“十三碗”,分别是四个凉碟和九大碗各种各样的山珍海味。

而且李莲英还命人敞开了提供,来吊唁的人如果觉得菜品不够吃说一声立马就会补上。

不仅如此,豪横的李家还表示,来参加的人都可以把美食打包带回去,给家里的老人或者孩子品尝。

刚开始乡亲们还比较矜持,不敢过分薅李莲英的“羊毛”,只敢把吃剩的东西打包回去。

后来看李家人根本不管就越来越大胆,甚至有人大包小包往家里运。而李莲英对此也乐见其成,命下人不要阻止,甚至还专门准备了提供肉菜和主食的地方。

有人从宴席上陆续拿回家的馒头和猪肉吃了好几个月都没有吃完。

这个过程中有人看不下去,提议李莲英控制一下,他摆摆手表示,大家开春也不容易,就当是借着这个机会接济一下父老乡亲吧。

事实上,李莲英在母亲出殡的那天花费更巨,为了确保路途安稳,他在一个月前就命人大兴土木,把要用到的路重新翻修一遍。

而且送葬的时候,各种各样的纸扎以及丧礼用品准备了满满当当的好几车。当天光是烧这些东西就用了很长时间,不少人事后回忆还略带夸张地说道:“连天都被烤热了!”

就这样,李莲英满足了自己的心愿,为母亲送上了一场风光而盛大的葬礼。


葬礼的最终花费

葬礼结束之后,李家人核算了很长时间,才给出最终的花费,一共是55万两白银。这个数字完全在李莲英的接受范围内,因此他连连夸奖了负责筹办丧仪的人。

现代人可能对古代的金钱没有直观的感受,不清楚55万两到底是一个多么夸张的数字。

根据相关学者的推算,古代的一两白银的购买力大概相当于人民币660元。这样计算下来就能知道,李莲英给母亲举办丧礼的花费超过3亿。

如此巨额的花费,最终却并没有造成什么风波。因为在腐朽的清王朝里,这已经不算什么稀奇事。当时的不少王公贵族都曾在寿宴或者园林上一掷千金,花费巨额资金。

像慈禧这样,一高兴就给家奴赏赐大量白银的也不在少数。

统治者一边在享受之事上花费奢靡,一边又在国家建设上“捉襟见肘”,实在是莫大的讽刺。

由此可见,即便没有来自欧美的侵略者,满清的灭亡也是必然。因为其内部的腐败和堕落早就超出了人民能忍受的极限,不然曾经的太平天国运动也不会在几年之内就席卷全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排场   春宫   丧礼   心腹   白吃   乡亲   葬礼   太监   慈禧   亲戚   规格   母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