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蝎射手曾国藩:他想当圣人,却活成了个普通人

#历史开讲#

在深入阅读曾国藩的资料之前,我从没有想过这个人会成为我的灵感滑铁卢。没错,看完他的资料之后,我就一个感觉:不知道写啥。

我很想问一句:这位所谓的名臣,他究竟是怎么混成名臣的呢?我既没有感受到曾国藩有什么无可替代的能力,也没有感受到他坏到了什么无以复加的程度。难道真的是时无英雄、竖子成名?

下面,我就说说我读到的曾国藩,大家如果有不同的看法可以留言讨论,互相启发。


官场普男曾国藩

如果要形容他,我首先想到的一个字是——“普”。他跟普通人一样,自己瞎立flag,然后疯狂打脸;他跟普通人一样,考了个编制,上班混日子赚钱;他跟普通人一样,会耍点小聪明,然后聪明反被聪明误……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曾国藩出生在一个比较普通的耕读家庭。啥是耕读家庭呢?可以理解为有土地的读书人家庭。你不能说他家有多富裕,但也绝对不贫寒。他们家世代读书,但科举成绩一直都不太好,直到曾国藩的出现。

曾国藩的考试成绩比他的父亲、祖父都要好,但放在众多名臣神童当中,就没有多出挑了。他二十二岁才考中秀才,二十七岁考中进士。而且他的殿试名次是三甲第四十二名,属于是上榜的倒数、落榜的边缘。

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平时你觉得他成绩不咋地,每次都是擦边及格;而在参加工作之后,他就开始起飞了,因为他能够跟重要部门的同事领导打好关系,总能抓住升迁机会。

没错,曾国藩就是这样的人。在进入仕途后,曾国藩“十年七迁”,连升了十级,做到了二品大员。但你要问他都做了啥,有什么大功劳?对不起,没有。

那么说,这段时间的曾国藩都干啥了呢?

读书看报,混人缘,拍马屁,处关系。

为了跟高官打好关系,曾国藩养成了一个不太正经的习惯——写日记。

如果从词汇出现频率的角度来看,曾国藩日记里有一个高频词汇:晏起。这词啥意思呢?就是赖床了,起晚了。

是的,曾国藩经常起不来床,然后还会在日记里痛骂自己贪睡。而到了第二天,他还是接着“晏起”。这是不是和每天夜里不睡、白天不起,醒来之后困成狗,发誓今晚一定早睡,结果晚上还是玩手机、第二天仍然起不来的我们,一模一样?

当然,曾国藩立flag然后倒掉,也不止这一次。在他年纪大了之后,他曾公开表示要戒色,就是指不近女色。然而没过多久,曾国藩竟然就纳了个小妾。

于是就有人调侃他了:“曾大人啊,您不是说要戒色吗?怎么还纳妾呢?”结果曾国藩结结巴巴地回答说:“我……我这是身上有癣,很痒,需要有人来帮我抓痒痒。我纳妾不是为了女色,是为了治病!”

行,信了。

总之,像这种疯狂立flag又疯狂打脸的事情,曾大人是做了一火车。

这些事听上去很像普通人,听起来有点好笑、有点可爱。如果他一辈子就在官场混一混,再搞一搞文学,说不定也能这样一直“可爱”下去。

然而,中年的曾国藩遇到了惊天事变,从那以后,他做下的事情,就跟可爱没什么关系了。


“曾剃头”是如何大开杀戒的?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这一年,曾国藩40岁。

他的前半生,基本就是在官场中浑浑噩噩度过的。可以说,那里很适合曾国藩,他混得也算是如鱼得水。直到1852年,太平天国已经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曾国藩还在江西做他的科举主考官呢!

与此同时,曾国藩的母亲去世了。他与所有的旧官僚儒生一样,放下了手头的工作,回到家乡湖南守孝丁忧。

然而,丁忧丁到一半,丁不下去了。为什么呢?因为太平天国就要打上门了。这时候的清政府也急眼了,为了镇压这次起义,他们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地方团练。

啥是地方团练?简单讲,就是地方民兵。主要成分是地方上地主乡绅组织起来的,保卫地主阶级自身利益的民兵团体。

那为啥说这是个潘多拉魔盒呢?因为这支部队不一定能够听从清政府的指挥,万一他们镇压了农民暴动之后,反过来对付清政府,那八旗子弟兵是绝对绝对打不过的。等于说,到时候大清还是药丸。

然而,这时候的清政府已经顾不得这么多了。不开团练,那就是肯定完蛋;开了团练,还有一半的几率能不完蛋。换了谁都得选后者吧?

团练对于大清来说是个无奈的选择,但对于曾国藩来说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他利用了自己在老家的各种人际关系网,很快就组织起了历史上著名的“湘军”。

在湘军刚刚筹建好时,太平军其实还没有打到湖南。于是,曾国藩就开始跟地方上的土著土匪较劲。曾国藩下令:宁可错杀一千,也不能放走一个。但凡是有造反倾向的,不用上报,统统砍头!

于是,就在太平军还没到的时候,湖南长沙就已经有上千人人头落地了。而由于湘军杀人的审核机制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其中的冤假错案自然是不少的。

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就送了曾国藩一个外号——曾剃头,形容他杀人如麻,砍头如剃头一样简单,几乎要把人杀光了。

当然了,曾国藩的湘军也不仅仅在这个时候滥杀无辜。在后来投入战争后,他们的烧杀抢掠事件更是不胜枚举。

比如前面讲李鸿章的时候我们提过一个政策,叫做“三日不封刀”,即在攻破城池之后,三天内不约束军队,士兵可以大肆劫掠百姓。要知道,李鸿章还是曾国藩的学生呢。李鸿章手下都有这样的政策,曾国藩的湘军中自然也有。

1864年7月,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率领湘军攻破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也就是南京,随后在南京城里大肆烧杀抢掠,据记载,因此而被屠杀的平民有至少十万人。

打仗啊,死人的确很正常。但问题是,这里湘军杀的不是敌军,而是南京城的百姓。史书记载:“沿街死尸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斫戮以为戏,匍匐道上。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老者无不负伤,或十余刀,数十刀。”

这已经脱离了正常战争的范畴了,堪称清朝时期的“南京大屠杀”。只能说,曾国藩还真对得起“曾剃头”这个名字。


“跳水冠军”曾国藩——自裁5次都没死成的假圣人

那么,曾国藩的湘军这么能杀人,战斗力想必还是很强的吧?

笑死,并不强。

湘军在平乱过程中吃过很多败仗,他们最后之所以能够攻破天京,完全是因为太平天国发生内讧,自己把自己玩坏了。

换句话说,曾国藩的平乱之功,其实是捡了个大便宜。

在这条“平乱之路”上,曾国藩兵败过好几次,每每走投无路之时,他就想自尽,自尽次数总计有5次之多。

然而,更加耐人寻味的却是,他自尽了5次竟然都没死成。

第一次自尽,是因为1854年靖港兵败。这是曾国藩率领湘军第一次与太平天国正面接触,结果由于曾国藩的判断失误,湘军中了埋伏,大败。

曾国藩觉得无颜面对家乡的父老乡亲,当场就投河自尽了。然而,他刚跳下去,身边的部下就也跟着跳了下去,当即就把曾国藩救了起来。

这就是第一次自尽,没死成。

回到军营之后,曾国藩还是觉得自己面上无光。他就想了:与其兵败受辱,不如杀身成仁。于是,曾国藩就写好了遗嘱,甚至准备好了后事,就差最后一哆嗦了。

可就在这个时候,军报传来,曾国藩手下的一名将领,在湘潭地区取得了胜利。眼看着战场上有了转机,曾国藩也感觉到自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于是第二次自尽计划就搁置了。

转过年来,1855年,曾国藩又打了一个大败仗——湖口兵败。

兵败的原因也没什么好说的,纯纯就是打不过。当时,曾国藩所乘的旗舰已经被团团围住,在他身前的几米之外,就是双方士兵的刀剑拼杀,血光冲天。

曾国藩虽然组建了军队,但他说到底还是个读书人,看到这种血腥的场景,难免害怕。他就心想:左右也是个死,我不如投水溺死,还死个干净。

于是他就又跳水了。紧接着,又被属下救了起来。这是第三次自尽。

这些属下也的确是忠心耿耿,他们带着曾国藩弃船逃走,好不容易才逃了一条命出来。


战役结束后,曾国藩在军营当中统计战果,结果发现自己的主力水军基本都被歼灭了,重要的文件和物资也都被太平军给缴获了。曾国藩恼羞成怒,立即准备杀奔敌军大营,拼个你死我活。

然而,人在众目睽睽之下,想要送死,那是很难的。曾国藩当场就被几名手下给抱住了,第四次自尽计划就此作罢。

1860年,曾国藩又要自尽了。这次倒不是因为临阵兵败,而是因为他被敌军包围,困在了祁门。

这次的自尽前摇比前几次还要长。曾国藩先是给皇帝写了遗折,给家里写了遗书。他还每天都在身上带着一把刀,准备等城门一破就立即自裁。

咱就是说,曾国藩被围困,原本就是活该。因为当初许多将领都劝他不要驻军祁门,他非不听,如今被困,这是妥妥的决策失误。

再者,无论是哪个主帅,你被困在城中,难道不应该专心致志想办法守城吗?不应该想尽办法派人出去求援解围吗?天天写遗书、等着自裁,这是什么意思?

国家养你,是让你关键时刻杀身成仁的吗?NO!国家养你,是让你留着有用之躯,在关键时刻干点人事儿啊!

那么说,这一次曾国藩又是为什么没死成呢?因为他的友军杀退了外面的太平军,困局解了,于是,曾国藩的自尽计划再次搁置。

曾国藩的自尽迷惑行为是真的很有趣。你说他贪生怕死吧?他跳进水里两次,好像真的很想殉国。你说他一心想要杀身成仁吧?这自尽了五回,没有一回成功的,也实在是很像在作秀。

那么说,企图自裁的曾国藩,他究竟在想什么呢?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他的其他行为当中,获取答案。


曾国藩家书:用一生去作秀

前面我们也说了,曾国藩其实和大多数的普通人一样,疯狂立flag,又疯狂啪啪打脸。事实上,他的这项特质,巅峰还是在他的家书当中。

读过曾国藩家书的人,大多数都会认为:曾国藩真是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圣人啊!

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份家书当中,曾国藩几乎一直都在反复论述大道理,说了许许多多正确的废话。比如,生活要勤俭、做人要谦逊、为官要清廉、做事要有恒心、人生要有志向……总之就是,说的都对,完全挑不出毛病。

然而,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曾国藩,他实际上做了什么呢?教育孩子的这些话,他自己做到了吗?没有,一条都没有。这一点,参见我们前面讲过的事情,就完全能看得出来。

那么说,既然连曾国藩自己都没有按照这些信条来践行,那他为什么又要这样教育孩子呢?很明显,因为曾国藩写这些的时候已经当了大官,他知道这些家书必定会流传下去。

用现在的话说,曾国藩知道,他活在镜头下,他活在真人秀里,所以他必须作秀,必须给自己立个人设。

这个可以叫做表演欲,也可以叫做观察者效应。

总之,曾国藩想要做圣人,可他在行为上又做不到。怎么办呢?那就只能留下一些文字。毕竟当时并没有实时跟拍的摄像机,很多事情是无图无真相,但文字却铁定能流传下去。

N多年后,如果人们只能读到他的文字,那么就会以为曾国藩是个圣人。

所以,曾国藩为什么那么想自裁?因为如果他成功自裁,那就是为国尽忠了,就是杀身成仁了。他生前哪怕贪污、无能、出尔反尔,都可以一笔勾销。毕竟,这是个为国捐躯的人,谁还能质疑他的道德呢?

这和崇祯死社稷是一个逻辑。

当然,曾国藩还不如崇祯,因为他最后没死成。

曾国藩的人生,落幕得比较潦草。首先,是他一手打造的湘军,最终竟然也不听他的指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当初曾国藩为了避免朝廷绕开他直接指挥湘军,所以在军中实行了“直属领导任命制”。也就是说,他手下的将领,都必须由他来任命,朝廷没有权力插手。

然而问题在于,实行这种制度,那么曾国藩的手下在任命低级军官的时候,曾国藩本人也无权插手。换句话说,他能架空清政府,他手下的人也能架空他。所以最后,曾国藩彻底失去了对湘军的控制。

失去湘军后,曾国藩被任命为了直隶总督。结果,在直隶他又遇上了“天津教案”事件。这个在讲李鸿章时我们提到过,当时是曾国藩先翻了车,然后才换上了李鸿章。

此事之后,李鸿章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而曾国藩这边,却是满身骂名、病情加重。

由于名声太差,曾国藩被调离了直隶,重新担任两江总督。

最后,1872年,曾国藩因病去世,享年61岁。


曾国藩的星座档案——天蝎射手

他懂交际,处事灵活,人缘不错。

他特别想立言立身,一辈子就想活个名垂青史。

只可惜他三分钟热度,每次立flag都是立完就倒。

他有点能力,能搞定一些事务,但不太多;

他有点心眼,能算计一些人,却也会被反噬。

写作说话时,他喜欢摆大道理;

轮到真正做事,他比谁都实际。

如果世道没变,他或许能做一个不犯错的常务大臣。

只可惜,大人,时代变了。

这就是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生人,天蝎射手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太平军   祁门   太平天国   普通人   杀身成仁   团练   湘军   家书   圣人   天蝎   手下   射手   清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