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时期有个清官每天只吃白菜豆腐,为何最终被处死?是真的吗?

清朝历史上整顿吏治、倡廉反贪最厉害的皇帝莫过于清世宗雍正皇帝,他上承康熙盛世下启乾隆盛世,革除康熙晚年的弊病问题,并且还整顿吏治,使得康熙晚年贪墨之风盛行的官场吏治得到整顿,正是雍正的努力也使得乾隆初期官场风气肃然,为乾隆盛世奠定了基础。

因此关于雍正反贪的民间传说就有了很多故事,最典型的就是雍正处死了每天只吃白菜豆腐的两江总督唐文尧。

寒门子弟逆袭成封疆大吏最终却沦落为官场两面人

唐文尧自幼家贫,他是靠着亲朋好友的接济才最终读书考取了功名,在康熙时期唐文尧考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为官。

最初的时候唐文尧也是官场上的一名清官廉吏,他起初被外放为江苏某县知县,这时期的唐文尧是一名非常廉洁的清官,他敢为老百姓说话,能为民做主,在知县任上做了许多有利于百姓的实事。

康熙在南巡时发现了唐文尧这个能为百姓办事,能秉公执法的清官,当时在康熙中后期官场风气很不好,官员贪墨成风,康熙对于整顿吏治是有心无力,因此他就想通过大力提拔清官廉吏,在官场树立清廉的典范来引导官员们的清正之风,就在这种情况下康熙特意下旨破格提拔唐文尧为知府。

唐文尧被提拔为知府之后更加有干劲,他决定要与官场的不正之风作斗争,他在任期间勇于惩戒辖区内的贪官污吏,敢于弹劾一些官场的不正之风,可以说他在康熙晚年是一位反贪急先锋。

为了表明自己不贪不腐的决心,唐文尧坚持每天和妻子只吃白菜豆腐,生活过得十分清贫,可以说他是能以身作则的好官。由于唐文尧持身极正,他也越发受到康熙的器重和赏识,一步步从知府升到江苏按察使,又从按察使升到布政使,最后官至江苏巡抚。在康熙去世时,唐文尧已经从一名七品知县官至二品的巡抚,成了封疆大吏。

也恰恰是在成为巡抚之后唐文尧开始迅速的堕落,他最初的时候还能秉持清廉的为官底线,但是随着官至巡抚,一省之最高行政长官,求他办事的人也就越来越多,最初他还能拒绝,但是到后来那些曾经资助过他读书的亲朋好友争相来省城找他,他面对这些曾经有恩于他的亲朋好友终于松了口,为官就是如此,清官一旦松了口,那就立刻变成了贪官。

就这样唐文尧从当初一日三餐以白菜豆腐为主持身极正的清官廉吏迅速退化成了穷奢极欲的大贪官。但是由于唐文尧当初正是靠着清正为官才获得康熙重用,清廉是他在官场上安身立命晋升之本,因此唐文尧在腐化堕落之后,依旧对外保持住了清廉为民的人设,他一面在明面上维持他清官廉吏的名声,一面又暗中巨额贿赂,用现代的话说他就是典型的官场两面人。

于是乎人们依然看到的是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一日三餐依旧以白菜豆腐为主的大清官唐文尧,在不熟悉的人眼中他还是那位两袖清风,秉公执法的唐大人,所以在这样的掩饰下,唐文尧一直隐藏下来,他的问题也没有被人揪出来。

后来雍正继位正值用人之际,雍正在没登基之前就知道江南地区有一位著名的清官廉吏典范唐文尧,于是雍正决定重用唐文尧,提拔他为两江总督兼署户部尚书,就这样唐文尧不仅没有被抓,还被想整顿吏治肃清官场不正之风的雍正火线提拔为清朝最顶级的封疆大吏。

雍正铁血反贪肃清了官场两面人

随着官职进一步高升,唐文尧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更加变本加厉,他的胆子是越来越大,胃口也越来越大,他收受的钱财越来越多,也彻底辜负了康熙和雍正两代皇帝对他的期望。

到后来唐文尧已经不光收受巨额贿款,他又开始把主意打到了公款上,江南地区时常发生水灾,因此朝廷拨付的赈灾款到了他这都得折半甚至只剩下两三成能用到灾民身上。

所以唐文尧的官依然是清正廉洁的表象,但他的私人腰包却越来越富,相对的他治下的老百姓日子却越来越惨淡,当然,这些还不会动摇国本,也不至于让雍正能立刻揪出他来。

唐文尧最过分的就是公然抵抗雍正新政,雍正在继位之后开始推行利国利民的新政,目的在于革除康熙朝的政策弊病,但是雍正新政中的很多政策都触犯到了士绅贵族的利益,而这些士绅贵族用重金笼络唐文尧,使得唐文尧在辖区内不积极拥护推行雍正的新政,甚至联合士绅贵族订立攻守同盟抵抗新政。

因此唐文尧受到江南道御史的弹劾,江南道御史的弹劾也警醒了雍正,这时候雍正才发现在江南地区推行新政遇到阻力很大,雍正本来认为唐文尧是能为民做主,敢于干实事的官员,这些新政的政策很多都是对老百姓有利的政策,有爱民如子的唐文尧在主持江南地区的事务,新政不至于推行的不顺利。

可是这时雍正发现唐文尧在新政上推三阻四,甚至搪塞了事,他就觉得唐文尧不简单,可能早已经被江南的士绅豪族所收买,并不是表面上看到的爱民如子的清官。

但是唐文尧整天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吃着白菜豆腐,口中喊着为国为民,他的掩饰功夫做的很到位,江南道的御史们也只是风闻言事,对于他拿不出实质性的证据。

所以雍正认为靠这些御史是很难把唐文尧绳之于法,而唐文尧作为封疆大吏,自己如果在没有实质性证据的前提下贸贸然把他拿下,肯定引起政局动荡,让百官心都不安,因此雍正决定派人调查唐文尧,在铁证如山的情况下把他正法。

雍正就把调查唐文尧的任务交给了心腹浙江总督李卫,这个李卫出身于江苏徐州的大户人家,虽然没文化,但是家里有钱,靠着家里花钱捐官,他才步入官场。由于他家里不缺钱,所以他为官比较清正,他在官场上一直以勇于任事,秉公执法闻名。因此雍正继位后他获得了大力提拔,从一个五品员外郎被雍正破格提拔为浙江巡抚最后又到浙江总督,成为雍正的心腹重臣。

李卫执法向来是不畏权贵,秉公执法,这也是雍正放心把调查唐文尧的事交给他办的原因。李卫接到雍正交代的事情后,就立刻到江苏微服私访,在暗中调查唐文尧。

最终在李卫的明察暗访之下,他掌握了唐文尧全部的贪墨证据,于是雍正下旨命李卫跨省带兵抓捕唐文尧并将其抄家。

当雍正看到李卫上报的查抄唐文尧家产的报告后,他都有些惊住了,唐文尧真的是穷奢极欲,原来堕落之后的唐文尧吃的白菜豆腐不再是当初的白菜豆腐了,这个豆腐是空心的,里面浓缩了很多鱼翅、燕窝那些名贵食材熬制的酱馅,白菜也不是当初的普通白菜了,而是一棵白菜只有一个的菜心,一锅白菜豆腐需要很多名贵食材和几十个白菜的菜心。

当然,光这么吃也不至于让雍正都惊住,原来唐文尧炖白菜豆腐的火源都与众不同,唐文尧为了补身体,经常吃东北野山参,但是他又不喜欢野山参的土味,于是他就想了一个办法,让厨师用野山参当柴火去炖白菜豆腐,这样白菜豆腐就能吸收到野山参的精华,也就能让唐文尧补身体了。

李卫在查抄唐文尧家产时,光野山参就抄出了近一千斤,还有无数的金银玉器,连唐文尧所用的夜壶居然都是纯金打造,还镶嵌了很多翡翠、宝石、夜明珠,饶是李卫出身于贵族家庭也没享受过这种穷奢极欲的生活,别说李卫没有,就连雍正自己用的夜壶都没有像唐文尧这么奢侈。

不仅唐文尧极为贪婪,他的子女也利用他的权力大肆敛财,因此雍正下旨让刑部从重处罚唐文尧,最终唐文尧被雍正下旨处死,他的子孙后人全部发配宁古塔,并且子孙后代永远不得参加科举入朝为官。

处死唐文尧之后,雍正命令李卫兼署两江总督,李卫在原有兼管的浙江和福建两省之上又加入了两江三省,就这样李卫成了江南五省总督,顺利的帮助雍正在江南地区推进新政改革。

唐文尧其实是民间虚构人物,他的历史原型是两江总督噶礼

其实唐文尧是民间传说的虚构人物,根据历史记载在康熙去世和雍正继位初期并没有叫唐文尧的两江总督,唐文尧的历史原型主要是雍正时期的两江总督范时绎和康熙时期的两江总督噶礼。

雍正继位初期的两江总督范时绎比较符合唐文尧的时间节点,不过范时绎的整体形象与唐文尧完全不同,只是结局都是被李卫收拾下来。

历史上的范时绎是清朝开国功臣范文程之孙,他在两江总督任上表现一般,雍正对他不满的地方主要是他压制不住两江地区的反清组织天地会,因此他受到了“邻居”浙江总督李卫的弹劾,雍正借着李卫的弹劾罢免了他两江总督之职,两江三省也被雍正并入到了李卫的浙江总督管辖范围。

雍正虽然对范时绎不满,但并没有处死他,毕竟他是功臣范文程之孙,后来雍正启用他为工部尚书,不过他在工部尚书任上涉嫌行贿受贿,最终被雍正罢官,但是雍正也没有杀他并牵连他的后人。

其实两江总督属于清朝封疆大吏之一,能干到那个位置上的人基本都是王公贵族或者功臣勋贵之后,皇帝也不会轻易处死他们,除非他们犯了十恶不赦的大罪。

为何说唐文尧的原型还有康熙时期的两江总督噶礼呢,就因为噶礼是被康熙亲自下旨赐死的两江总督,这一点与唐文尧很像。

噶礼是康熙严惩贪官最大的案子,噶礼是清朝开国功臣何和礼的后人,他曾跟随康熙御驾亲征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噶礼在战场上骁勇善战,还能体恤士卒,为官也比较清廉,能把战功和战利品都分享给属下,再加上他的母亲还曾是康熙的乳母,因此康熙十分喜爱和器重他,让他出任了两江总督。

当时噶礼出任两江总督,江苏巡抚是张伯行,这个张伯行是清朝著名的清官,被后人称为清朝的海瑞。

噶礼在出任两江总督之后很快就腐化堕落,变成了一个极其贪婪的大贪官,而贪官注定与清官合不来,因此张伯行多次弹劾噶礼,而噶礼也弹劾张伯行,督抚互参是清朝皇帝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康熙为此对两人十分不满。

后来康熙盛怒之下将两人全部停止,不过康熙最初并没有猜疑噶礼,他反而认为张伯行是有些清高过头,水至清则无鱼,因此康熙本来是打算惩罚一下张伯行的。

结果这时候噶礼的母亲来到京城面见康熙,告了御状,噶礼之母在康熙面前详细说明了张伯行在任期间勤政爱民的表现,并直言噶礼是不孝子,在任两江总督期间横征暴敛,鱼肉百姓。

噶礼的母亲多次劝阻他不要辜负康熙对他的期望,劝他多与张伯行缓和关系,二人应该携手并进,造福江南百姓。但是噶礼不仅不听母亲劝告,还为此记恨母亲,并伙同其妻和儿子干都、义子干泰还有弟弟色勒奇准备将母亲毒杀,有了弑母的想法。

噶礼之母无奈之下来到京城向康熙告御状,请求康熙严惩逆子,康熙听完乳母如此说,于是十分震怒,他也明白了噶礼原来是个两面派,一面在自己面前扮演忠臣良将,一面在治所辖区贪婪无度。

因此康熙下旨命刑部严审噶礼,最终刑部审讯之后建议康熙将噶礼凌迟处死,康熙念其有战功,不许施以凌迟之刑,改为自缢。于是在康熙五十一年(1714年)时,康熙下旨赐噶礼及其妻子自缢,噶礼的弟弟色勒奇和其子干都斩立决,义子干泰流放宁古塔永不叙用,噶礼的家产全部抄没充公。

噶礼也是康熙和雍正时期结局最惨的两江总督,被皇帝赐死,这个结局与唐文尧十分类似,而且噶礼的事迹也和唐文尧很相似,噶礼最初也是赫赫战功的忠臣良将,结果到地方上没有经得住诱惑,最终腐化堕落,和唐文尧也是在出任巡抚后腐化堕落很相似。

所以噶礼算是唐文尧的历史原型,只不过他是被康熙严惩的贪官,其实民间之所以把唐文尧的故事安在了雍正身上,还是在于雍正在位期间注重整顿吏治,严厉反贪,但实际上雍正在位时期没有处死过总督这类的封疆大吏,反而是以宽仁著称的康熙在位期间处死了噶礼这样的总督级别高官。

#头条创作挑战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雍正   清官   野山参   江南地区   白菜   豆腐   总督   新政   官场   康熙   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