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

法家是诸子百家中特别著名的一家,其思想对历代封建王朝以及今世都有深远的影响。他们将“以法治国”作为核心理念,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

他们不仅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而且还总结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秦朝能够实现中央集权,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撑。西汉时期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法律体制,使后世各封建统治阶级纷纷效仿。

其法治思想也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实现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核心指导思想。自古流传的“阳儒阴法”说法,反映法家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法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尧舜时期,当时颛顼的后代皋陶就是掌管着刑狱的理官,到西周时期仍有发展,但真正的法家先驱应该是春秋时期的管仲和子产。

到了战国初期,因商鞅、申不害、慎到等人,法家学说开始显世,并越来越有影响力。其中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别偏重法、势、术,而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法讲的是用严刑峻法治理国家;势说的是主张发挥君主的权威,大权独揽;术就是用帝王之术,驾驭群臣,维护君主地位。到了战国末期,韩非集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等法家学说之大成,完善了法家学说的理论系统。

韩非子,姓韩名非,战国末年韩国人,生约公元前280年,卒于公元前233年。他是韩国的公子,出身贵族。当时韩国势弱,他看到这种情况,曾多次为韩王建言献策,可惜不被韩王仪驱重视。韩非子对韩国这种不修法治、不思富国强兵的做法十分不满和痛心,下定决心著书立说。他总结法家先辈成果,深入研究当世现状,先后编著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书,洋洋洒洒十余万言,成就了流传千年的名篇《韩非子》。

法家主要代表人物有在管仲、商鞅、申不害、韩非子等人之后,还有李斯、桑弘羊、王叔文、王安石、张璁、张居正、严复、梁启超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法家   管仲   韩非子   申不害   秦朝   韩国   学说   战国   法治   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