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痛点不是中断而是遗忘!

稷下学宫创办于公元前四世纪中叶,延续了一百三十多年。

据史料记载,稷下学宫所在地,是齐国都城临淄的“西门”,叫“稷门”。“稷门”应该与稷山有关吧,那就在都城之南了。

稷下学宫解决了天下所有高等学府都会遇到的两大难题。

第一个难题,这个学宫是由齐国朝廷出资的,具有政府智库的职能,那又如何保持对朝廷的独立性?

解决的方法是:学宫里的诸子都不任官职,也就是“只问政,不参政”,因此也不必对自己的观点担负行政责任。朝廷所需要的,就是他们身处行政体制之外的独立思维。

体制之内也会有很多聪明头脑,如管仲、晏婴,但那只是“内循环”,而稷下学宫要提供的则是循环圈之外的声音。对于这种声音,朝廷听过之后也可以完全不予釆纳,这叫“两相自便”。

例如,孟子就对时政发表过很多意见,朝廷觉得不切实用,没有接受,但这一点儿也没有影响他在稷下学宫中的崇高地位。

第二个难题是,稷下学宫主张“百家争鸣”,那如何不让争鸣变成众声喧哗、嘈杂一片?答案是:稷下学宫除了欢迎各路自来的学者,还会隆重聘请一些真正重量级的大师来“镇宅”、“压舱”,保持着清晰的学术等级评估。

同时根据各路学者的学问、资历、成就,学宫分别授予“客卿”、“上大夫”、“列大夫”,以及“稷下先生”、“稷下学士”等不同称号,而且已经有了“博士”和“学士”之分。这就避免了在“百家争鸣”、“言论自由”的幌子下的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每次说到稷下学宫,我心中总会出现一个比较对象,那就是希腊的雅典学院。我计算了一下,柏拉图创建雅典学院的时间,大概比稷下学宫的建立早了二十年。这在历史长河中,应该算是同时。

提起雅典学院,我首先想到的是欧洲文艺复兴发源地佛罗伦萨的统治者美第奇家族,为了复兴希腊文化重新建立了模拟性的柏拉图学院。

其次想到的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拉斐尔,画过一幅名为《雅典学院》的著名油画,把美第奇家族所向往的图景做了形象展现。

拉斐尔的《雅典学院》并不是一幅写实油画,而是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先后创立的好几家学院都画进去了,让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学者共聚一堂。

拉斐尔甚至把自己,还有文艺复兴时代的其他代表人物也画进去了。这种“穿越”,是一种倒逆时间的“注册登记”,表明自己也是雅典学院的一员。

雅典学院的传统,后来在欧洲中断了。在漫长的中世纪,谁也不知道雅典学院的存在,所以,拉斐尔和美第奇家族有一种重新发现的巨大兴奋。

中国缺少欧洲文艺复兴式的兴奋,这是缺点;但是,中国也没有出现过中世纪式的中断,因此说不上重新发现。每一代都知道一点儿诸子百家,只不过常常遗忘。

中国出现的麻烦,不是中断,而是遗忘。

我们不妨学一学拉斐尔,他把自己画进了古代的“雅典学院”,我们也可以把自己植入“稷下学宫”。至少,所有的中国文人都应该领悟,我们每个人,如果细细追索上去,都与山东临淄老城门下的废墟有关。

这是在确认自己的文化身同时,又是在为中国文化恢复身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拉斐尔   都城   雅典   柏拉图   希腊   齐国   文艺复兴   朝廷   中国   学院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