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亲笔题写校训的学校,如今荒草覆盖,成为惊悚电影拍摄地!

在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广东中山南朗镇,有一座叫做南塘的小村庄,这里毫不起眼,没有游客,甚至连外来人员都不多,但当你走到村口,你会看到一块广东省古村落的介绍牌,原来这座仅有2平方公里的小村庄,不仅有800多年的历史,还遗存着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古迹。

南塘村至少有两座村牌坊,第一座是广东村庄常见的牌坊形式,大概建于本世纪初,而第二座是华侨捐资修建,大概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来到村口,可以看到一块广东省古村落——南塘的介绍牌,南塘村现有常住人口600余人,而海外侨胞超过千人,妥妥的侨乡村落。

村口一棵枝繁叶茂的高山榕,树龄超过140年,树下也是村民闲坐聊天的好地方。

珠三角的很多村庄都有碉楼,南塘村虽小,但在村口也矗立着两座碉楼。

由于两座并立,外形也类似,所以这两座碉楼被叫做“孖碉楼”,建于民国初年,在匪患横行的年代,也起到保护村民的作用。

南塘村最有特色的其实是一座废弃的学校,学校就在孖碉楼旁边的高岗上,沿着长长的台阶上去,便能见到这座荒废了几十年的学校。

学校不大,由于荒废多年,如今正在被亚热带植被吞噬着,不加维护的话,恐怕过不了多少年,这所学校就会被植物完全覆盖。

这所学校最初叫做“南塘乡乡立小学校”,后来又叫过朝阳中学、南塘学校等,一直是服务于附近乡民。

为什么在中山市的乡野之间,会有一座这么中西合璧的学校呢,这还得从100年前说起。

1921年,兴中会元老、曾在北美为孙中山筹措革命资金的简崇光回到家乡,在南塘村简氏大祠堂创办南塘国民学校,教育儿童,这是如今这所学校的前身。

办学多年后,旅美华侨简侠魂回到故里,简崇光认为他有学识,威望也高,便亲往拜见,再三恳请他接替己任,简侠魂感其诚意,便接任校长一职,办学数年后,他觉得长期借用村中祠堂非长久之计。

考虑再三后,简侠魂找到书香门第后人简子尧,请他出任校长,自己决定返回美国发动乡人募捐建校,简子尧深受感动,答应出任校长。

简侠魂交代妥当后,随即返回美国募捐,他自己首捐一千美元,在美华侨响应者众,特别是商人简永成慷慨捐资三万美元建校舍全座。

简侠魂募捐成功,喜不自胜,回乡后向乡人禀告实情,卜地建校,选址就在村中丹头山半山腰下。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学校落成,命名为“南塘乡乡立小学校”,不仅中西合璧,甚至还有从北大、清华聘请过来的老师,这在当时全国的乡村中,都是一座十分耀眼的新式学校。

乡贤们不仅建了新学校,还规定村中子弟在该校读书,除了自购笔墨纸张和书费外,学杂费等均由学校全包。

1946年后,在校就读学生,每人还发放美式童子军校服一套,以上就是上世纪40年代南塘学校学生的照片。所以当时的南塘学校在硬件上是妥妥的“贵族学校”,但收费又不像今天的贵族学校,村中贫困人家的孩子都可以申请免费入校读书。

而建校剩余的费用,简侠魂又用来购买耕地200亩作为校产,土地租金用来聘请老师、校工以及支付其他费用。

其实这就是80多年前,一位归国华侨募捐办学的故事,有点类似“千古奇丐”武训,不过募捐和建校的过程要比武训轻松得多。

其实南塘简氏,当时是资助过孙中山革命的,所以1921年简崇光在祠堂办学时,为了勉励师生共同努力,恭请孙中山先生题写校训“朴诚勇毅”,而这校训一直伴随着南塘国民学校、南塘乡乡立小学校走过了数十年。

从1934年新校址落成,54年后的1988年,中山市的学校进行合并,南塘学校因学生太少被撤并,学生转至附近其他学校继续学业,南塘学校也结束了半个世纪的历史。

荒废空置的校舍,逐渐被植被吞噬,后来也成为了电影的取景地,2011年由杨幂、陈小春主演的惊悚电影《孤岛惊魂》就曾在此取景。

堆积的落叶、斑驳的墙体、废弃的黑板,又有多少人的童年少年记忆是留在了这里。

离开山腰废弃的学校,走入村中,南塘村是一座干净而美丽的村庄,家家户户门口有鲜花,整座村庄被点缀得万紫千红。

简氏大宗祠是村中另一处不可错过的地方,“简”是小姓,在中山更是极少,大概也就只有这个村庄,而在南塘村90%以上都姓简。

祠堂里有南塘简氏和全国简姓分布的介绍,南塘简氏源自河北,追随刘备到成都,后又辗转江西、广东珠玑巷,直至南宋年间定居于此。

而这位简致政公,就是南塘村的开基始祖。

祠堂屋梁上悬挂着“进士”“经魁”的牌匾,可见南塘简氏也是人才辈出的。

祠堂墙壁上悬挂着的族训、家教等,也时时刻刻提醒简氏后人“正德修身、齐家治国”,在广东,宗族的影响力虽然已经大不如前了,但依然比全国绝大多数地方要大得多。

祠堂旁还有一个小小的村史馆,里面陈列着乡贤事迹,以及村中历史文物介绍。

尤为珍贵的当属民国十年(1921年)简崇光在祠堂创办南塘国民学校时,约同曾追随孙中山革命的简让之和简永照,拜访孙中山先生,并请题写校训“朴诚勇毅”,孙中山命时任香山县县长吴铁城找工匠制作牌匾,1922年元旦送往南塘村。

1934年,新校舍落成后,牌匾便从简氏大宗祠移至学校礼堂中。但在上世纪60年代,这块牌匾被人偷拆下来,将凸字铲平后,当成床板用了二十多年,后来才被有心人寻得,又几经波折,才得以修复,重新悬挂于简氏大宗祠内。

而这座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重建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的大宗祠,不仅记录着一段简氏始祖南迁的历史,也记录着简氏族人在岭南的奋斗史。

南塘村中还有不少历史遗迹,例如这座看似很新的仁和亭,其实始建于光绪十年(1884年),可惜由于年久失修,在1992年乡人决定拆掉重建,石柱仍为原物,虽然有些遗憾,但历史又何尝不是在不断地更新中前行。

南塘村,广东中山市南朗镇榄边村下的一个小小自然村,虽然离5A级景区孙中山故居所在的南朗镇翠亨村不过10公里,但前往翠亨村的游客99.99%不会前往南塘村,又有多少人知道,这里曾有一所孙中山题写校训的学校,有一座广东罕见姓氏简氏家族的大祠堂呢?村庄是乡愁的承载,留住乡愁最好的办法,就是留住村中历史建筑,当那些移居海外的华侨回归故里时,见到曾经的母校,哪怕已经荒废,依然能够承载儿时的记忆!#中山头条##中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校训   碉楼   学校   宗祠   祠堂   牌匾   荒草   村口   广东   村庄   历史   电影   孙中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