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知识青年还是无知青年?看他提出的问题让我止不住笑!


这个苏通波自称是下乡知青,提出的问题可绝不是有知识的人提出来的。

知识青年这个词早已有之,后来用于专指上山下乡的,是从六十年代初开始的,还记得当年的董家耕,邢燕子被报纸广播立为标兵返乡务农。后来开始有了知青上山下乡。文革开始二年多,迫于形势发展,容不得红卫兵在闹下去,1968年开始把大批中小学生打发上山下乡,这时候的知识青年就成了上山下乡的代名词。我是早于大批被迫上山下乡的知青,1964.6.12日自愿从鸡西市下乡插队,到林口县奎山公社马安山大队四队的。因为我在城市吃闲饭,找不到工作。我想,由我来解答这四个不是问题的问题,问题不大。

一,那时候没有大学生下乡的。那个年代大学生是凤毛麟角,只要大学毕业国家负责安排工作。至于工资多少得根据他参加工作单位,没有统一规定。如果是政府公务员,转正后是行政22级,工资56元,比普通人招进来的公务员工资要高一到两级。分配到工厂企业的,工资差别就大了去。

可这与下乡上山的知青没有半毛钱关系。

二,怎样解决吃住问题。你是问解决谁的吃住?是大学生的还是当兵的?如果是工人单身的住宿舍,有家的回家吃住。

如果你是想问知青的吃住,你不说你下过乡吗?还要问别人?

当年下乡有去兵团,农场,农村插队的区别,兵团农场都有宿舍食堂。插队的每个知青都有150~185不等的下乡补助,不给本人。交给大队给买或者盖房子并且建立食堂。

三,下乡时间没有具体限制,有门路下乡几个月一二年就能返城,没有门路的八年九年也是他,大批知青返城是1986年,国家拨乱反正纠正错误,把当年的知青回收到城市,生活出路自己安排。也有坚持不回来的。

与我一起插队的二十个知青,女性八人,1965年搞社教返城一人,与当地男青年结婚一人,其余六人在城市找对象跑了。

男知青12人,当兵返城一人,当地选拔当工人的三人,转别处农村的一人,返城接班的五人。最后俩人于1972年9月选调回城下煤矿。

四,下乡知青确实没有土地,可他们下乡的农村,农场,兵团是有土地的。这些知青下乡是干农活,没有谁让你去农村袖手旁观。你不是下过乡吗?你去农村干了些什么?总不会让你在农村当脱产领导吧?

在此人的评论区,被指责他不是知青,提的问题和写的词句水平与知青不挨边,真不知道他脑子里都想的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0

标签:知识青年   林口县   上山下乡   门路   知青   兵团   农场   止不住   吃住   无知   工资   农村   青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