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女作的复兴:青年导演崛起了吗?

《拨浪鼓咚咚响》取材于导演白志强在农村帮扶工作过程中接触到的真实案例,全片没有一位专业演员,都由素人本色出演。(资料图/图)

2023年可以被看作是中国电影的复兴之年,在经历了三年疫情考验之后,曾被视为“特困行业”的影视业有了回暖的迹象。六天春节档创造的67.58亿元票房恢复了市场信心,几年中积压的电影陆续登陆院线,电影院重新成为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

3至4月,一批导演的处女作纷纷上映,白志强的《拨浪鼓咚咚响》、乔思雪的《脐带》和孔大山的《宇宙探索编辑部》在一个月左右先后上映,以截然不同的风格带给观众多元的观影体验,拓展院线的表达空间。

这些电影既有针砭时弊的现实主义作品,也有充满奇思妙想的诗意科幻,既涉及个人情感饱满的回乡叙事,也有书写边缘人的抒情诗。总体来说,尽管这些处女作还稍显青涩,但它们所彰显出的问题意识与情感表达已然与上一代电影人形成了巨大的差异,标志着1980年代之后出生的年轻人渐渐形成了新的电影语言和叙事模式。

《不要再见啊,鱼花塘》几乎完全是导演牛小雨私人故事的再现,奶奶的扮演者正是导演本人的祖母。(资料图/图)

公共意识与私人记忆

现实主义是中国电影百年历史不可忽视的传统,一代代电影作者通过对公共议题的表达彰显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在宏大历史叙事之外,小人物的悲欢同样构成了现实主义电影坚实的基础。

2018年,文牧野以一部《我不是药神》出现在观众视野当中,这部电影描绘了一场跨国药物买卖的冒险,引发了人们对医疗资源分配问题的广泛讨论,成为年度现象级电影。这部电影在当年收获了30.7亿元人民币的票房,证明了年轻导演处女作的商业潜力,也说明电影介入公共议题的可能性。

或许是受到《我不是药神》的鼓励,近年来一批青年导演的现实主义处女作面世,其中既有《我的姐姐》《雄狮少年》这样获得市场认可的商业电影,也有诸如《平原上的夏洛克》《拨浪鼓咚咚响》这样小成本的尝试。

《拨浪鼓咚咚响》以一对偶然结识却建立深厚情感的“异姓父子”的公路之旅展开,情感质朴动人,既表达了作者对留守儿童这一社会问题的关注,也注入了他对家乡陕北某地农村的情感。导演精心编织了一个成人为孩子书写的童话,让他在失去家人之后不至于陷入绝望,但旅程结束,两个人都要回归到现实生活,所谓的幸福或许仅仅是一个幻象。

在公共议题之外,私人记忆也成为一批新导演的重要题材。2015年,毕赣以极低成本拍摄的《路边野餐》进入人们的视野。这部电影以梦境一般的长镜头构建了导演的私人记忆,却获得了文艺青年的广泛认同和共情。电影发烧友惊叹于贵州凯里的诗意,国际选片人发现了一位影坛新星,《路边野餐》让毕赣一跃成为国际电影节的宠儿。

在《路边野餐》获得认可之后,过于私人的情感不再是创作的壁垒,来自中国五湖四海的年轻导演不约而同地选择将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私密往事放在电影当中。2020年,导演郑陆心源的处女作《她房间里的云》获得第49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金虎奖。这部电影的拍摄地在导演本人的家乡杭州,由于近年来涌现出一批来自杭州的导演,她也被视为所谓的“杭州新浪潮”电影创作者的一员。观众借助导演的镜头见证着片中人物在爱情、亲情世界的迷惘,而这种不确定的情感与城市空间的迅速变化密切相关。

2022年11月上映的《不要再见啊,鱼花塘》几乎完全就是导演牛小雨私人故事的再现,她借助一位虚构的主人公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留恋和对老去亲人的不舍。在这部电影中,牛小雨用动画等方式再现了自己的童年想象,让家中老房子里的一切都充满了生命。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影片中扮演奶奶的演员正是导演本人的祖母,影像将她对亲人的情感永远地封存。

乔思雪同样是一位女性导演,她的电影《脐带》也是一部充满了私人记忆的作品,故事发生在其家乡内蒙古,讲述了音乐人阿鲁斯和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母亲之间的情感故事。片名“脐带”既是主人公和母亲之间的连接,也是自己和家乡的连接,在陪伴母亲寻找记忆的过程中,他也找到了迷失已久的自我。这部电影以民族音乐作为推动电影情感的有力元素,表达的也是导演本人强烈的寻根欲望。

与上一代艺术片导演贾樟柯等较强烈的“出走”家乡的欲望相比,年轻一代的导演在创作上纷纷选择了“回归”,他们试图在家乡的风物和方言的韵律中寻找自我,这或许也是一种后全球化和城市化时代的集体症候。

《她房间里的云》是一部黑白电影,在导演郑陆心源的家乡杭州拍摄。(资料图/图)

形式焦虑与类型探索

2023年愚人节上映的《宇宙探索编辑部》无疑是近期最具讨论度的电影,被影评人视为近年来最好的处女作之一。导演孔大山显然深谙类型片的叙事法则,将这样一部充满了奇人异事和民间传说的电影统一在公路片和科幻片的框架下。

《宇宙探索编辑部》以寻找外星人这个诡异的事件展开,故事讲述一本名为《宇宙探索》的杂志编辑部成员踏上了寻找外星生命的旅程,最后关照的却是一群在现实生活中格格不入、郁郁不得志的边缘人。电影的结尾,观众跟随着男主角看到了所谓的超自然景象,却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日常生活,至于是否真的存在外星生命,反而并不是电影的重点。

这部电影尤其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为我们展开了一组非常有趣的空间对照:逼仄的北京和生动丰富的凉山……这样的设定看似有些不合理,却契合了年轻的都市观众一种普遍心态:他们渴望寻找某种精神彼岸,期待拥有一种逃离现实的勇气。因此,我们看到原本陷入绝境的一群人来到偏远的山区,一个个反而生动起来,仿佛进入了异境空间。

藏族导演久美成列执导的《一个和四个》讲述了一起发生在1990年代的悬疑案件。(资料图/图)

2022年获得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影片的《一个和四个》是一部藏地题材的类型片,95后导演久美成列没有像大部分藏族导演那样选择写实的方式来讲述民族故事,而是构建了一个封闭空间去讲述一个极端环境下的悬疑故事。可以说,久美成列使用了一个标准的悬疑类型表达了少数民族电影的更多可能性。看完整部影片,导演也没有给出一个准确的关于主人公善恶的准确答案,但观众置身在这个极有张力的故事现场,体验了一场对人性的终极追问。

或许因为年轻一代导演大多是资深影迷,很多都对影史经典如数家珍,他们的作品往往也可以看出强烈的迷影化倾向,他们注重电影语言的革新,渴望在四平八稳的主流电影之外创造被人记住的影像世界。这类电影的重点不在叙事,风格本身就是最为重要的部分。

2019年曾入围戛纳电影节影评人周的《春江水暖》展现了浙江富阳的人情和山水之美,导演顾晓刚希望这部作品可以用影像展现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因此特别使用了大量的横移长镜头,追求一种如同古人打开一幅长卷的观赏效果,反映出年轻一代导演自觉的美学追求。对于顾晓刚来说,他这代导演在拥有国际化视野之后,反而更加渴望创作出可以体现独特民族文化的作品——真正给中国人看的艺术电影。

孔大山曾经是《流浪地球》的副导演,有着较为丰富的片场经验,这些经验为他拍摄处女作提供了技术基础,让他有能力为一个原本欠缺现实感的故事赋予现实感。《宇宙探索编辑部》所谓的科幻类型外壳或许仅仅是一个吸引观众的假象,真正吸引人的反而是讲述故事的形式。这部电影既没有选择以哪位主人公的视点展开叙述,也没有采用所谓全知的上帝视角,反而独辟蹊径地用一台隐藏摄影机记录整个事件。也就是说,观众在电影院观看的整部《宇宙探索编辑部》是导演虚构的摄制组拍摄的节目内容,这让这部略显荒诞的电影又拥有了一个伪纪录片的形式,赋予了整部影片某种特殊的风格,表达了导演对电影本体的思考。

在电影艺术的百年历史中,不断有人作出“电影已死”的判断,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两个世纪以来最强势的大众艺术之一。作为深受电影文化影响的一代人,年轻导演们的创作其实也在回应“电影是什么”的大哉问。

疫情三年,电影的生产和观看方式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电影院作为公共空间的意义正在被瓦解,电影节的权威也在一步步去中心化,“电影已死”的讨论愈演愈烈。但是,即便如此,每一年的院线和电影节上,依然有大量的电影处女作诞生,它们或许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瑕疵,却从不缺乏打动人的力量,这或许就是电影的魅力,也是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可贵的价值。

南方周末记者 余雅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处女作   导演   拨浪鼓   杭州   现实主义   编辑部   宇宙   家乡   观众   私人   青年   年轻   情感   故事   电影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