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隋朝:从均田制和赋税制看隋朝的生产


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王朝,虽然隋朝并没有延续很长时间,但它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却十分重要。

隋朝也是一个具有着划时代意义的朝代,它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战乱,并且建立了一个延续很久的大一统王朝。在隋朝的统治期间,经济和政治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隋王朝是一个典型的地主阶级专政的朝代。因为它所统治下的隋朝是以地主阶级为主体的国家,所以这一时期隋文帝所实行的政策主要是针对地主进行收税。

但是在隋朝时期,统治者所实行的政策并不仅仅只是这样。他还通过均田制和赋税制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那么这两个制度到底是什么呢?又会给隋朝带来怎样的影响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均田制

均田制是在隋文帝时期出现的一种土地制度,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国家的税收。

因为隋朝本身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的朝代,所以隋朝统治者也认识到农业生产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均田制产生于隋文帝在位时期,在这一时期内,由于土地兼并现象严重,许多农民因为没有土地而流离失所。

为了解决这种现象,隋文帝推行了均田制。均田制在施行之前,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成熟的制度。

均田制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百姓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占有一定的土地;第二,土地属于国家所有;第三,百姓不能随意买卖土地;第四,国家在百姓缴纳赋税之后可以将多余的土地分配给其他百姓。

均田制在施行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在实行均田制的过程中,国家为了鼓励百姓耕种,对百姓的土地进行了重新分配,这就导致了国家的土地数量增多,但是百姓所占土地数量却变少了。

因为当时的均田制主要针对的是农民,所以这就导致在实行均田制期间,农民没有土地耕种,只能去到地主的土地上。地主拥有的土地数量变多了,他们就可以用这些土地去剥削农民。

除此之外,均田制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在均田制实行之前,国家为了增加税收就会将多余的土地分给地主。这样就会导致很多农民被分到了不属于自己的土地上。

租庸调制

在隋朝的时候,隋文帝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其中就包括了租庸调制。它是在隋朝的时候由隋朝政府和农民共同执行的一项政策。

租庸调制是针对当时农民所实行的一种制度,主要是针对那些没有土地或者是没有田地的农民,他们向国家缴纳一定的租税。

这一租税又分为两种,即为常租税和流租税。除此之外,还要向国家缴纳一定的劳役税,也就是所谓的庸。

这两种税都是按照各自的等级来进行划分的。当然了,有一些地区将这两种税合并了,这就导致了劳役税的税率变高,甚至还出现了“十壮丁一庸”这样的情况。

如果再加上土地税的话,那么这个税率就会更高了。虽然租庸调制能够为农民提供一定的保障,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农民对它的依赖程度。

两税法

隋朝时期的赋税制度主要有两个,一是两税法,二是租庸调。在均田制被破坏之后,隋朝的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便将均田制中的许多制度应用于税收方面,这就是两税法。它的主要内容是在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度的基础上,以户、口为征税对象。

当时的租庸调制已经被废除,而两税法就是以户、口为征税对象。两税法的主要内容是:征收对象主要以资产为准。

不论他们拥有多少田地,都要向官府交纳一定数额的资产税。如果没有缴纳足够数量的资产税的话,就会被官府没收田地。

随着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度在隋朝被废除,而两税法就开始实行了。两税法是在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被废除之后实行的一个新税收制度。它是对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所进行的改革。

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的内容是将全国的赋税合为一条,然后将这些赋税作为国家的收入,之后再将这些收入进行分配。这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们负担过重的问题。但是由于土地兼并的现象十分严重,所以农民们的土地也就越来越少。

这个时候,统治者就需要对土地进行重新分配。但是在重新分配土地的过程中,对于农民来说他们也会遭受到巨大的损失。所以,统治者就提出了"宽民力"的思想,希望能够缓解这种情况。

但是这个时候并没有很好地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因为土地兼并是无法被完全消除的。所以后来隋文帝就又推行了"均贫富"的思想。

均田制和赋税制都是隋朝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政权所实行的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又给隋朝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均田制让很多无地农民拥有了自己的土地,而赋税制又让农民们承担了更多的赋税负担。一条鞭法的颁布也让很多地区出现了土地兼并的现象。

虽然这些政策对国家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这些政策都存在着很多弊端,所以隋朝的灭亡是必然的。

总的来说,均田制和赋税制都是隋朝时期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政权而采取的政策,但是因为这两个政策都存在着很多弊端,所以才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当然,这两个政策对于社会发展也是有一定的影响的。首先,均田制和赋税制都让农民拥有了一定的土地。这就让农民有了自己耕种土地的能力,这样就可以促进农业生产。

其次,这两个政策也让国家有了足够的税收来源。所以这两个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同时也保证了社会稳定。

“三大征”

隋文帝对于土地的兼并进行了很大程度上的限制,但是这一政策在后来却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因为隋文帝统治下的社会经济发展得很快,土地兼并也比较严重。当时最大的地主是杨坚,他拥有着大量的土地。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杨坚将一些地主手中的土地收回并重新分配给农民。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中小地主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他们也会成为土地兼并的对象。隋文帝为了巩固自己在中央统治地位,同时也为了增加自己税收,他实行了“三大征”政策。

“三大征”分别是:“开皇之治”、“仁寿之治”、“大业之治”。这三个政策不仅改变了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情况,还进一步巩固了隋朝政府的统治。

租庸调法与一条鞭法的区别

租庸调法是隋朝的赋税制度,它是在均田制的基础之上所建立的。而且隋文帝在建立这个制度的时候,也借鉴了西周时期的井田制。

可见在均田制和赋税制的基础上,隋文帝已经做到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所以它能够成为隋朝一项比较成功的政策。

而租庸调法并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赋税制度,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有了这项制度。而在唐朝时期,也同样存在着这项制度,而且因为唐朝实行的是租庸调法,所以它和租庸调法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区别的。

一条鞭法是在隋朝末年才开始实行的,所以它也是一项比较新的赋税制度。而它之所以能够在唐朝得到广泛实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唐朝统治者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才实行了这项制度。

并且因为唐朝统治者采取了"以人丁税钱"的政策,所以这项政策对唐朝财政收入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是由于它在唐朝时期并没有得到广泛地执行,所以这项政策也并没有持续太久。

小结

在隋朝时期,统治者通过对均田制和赋税制的实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这两项制度给隋朝带来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均田制使隋朝建立了一个地主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国家,而且它的出现也为后续王朝提供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赋税制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古代以家庭为单位来征税的方式,为我国税收制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由此可见,隋王朝虽然没有延续很久,但却为后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隋书》

2、《隋唐嘉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均田制   隋朝   税制   赋税   统治者   土地   农民   制度   政策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